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探析*

2021-04-14李晓倩

新疆社科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弘扬革命中国共产党

李晓倩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根据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历史环境,铸造了伟大的革命精神。每个时期的革命精神都体现了其所处时期的价值内涵,这些革命精神始终围绕着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而展开,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从“烽火狼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到“意气风发”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再到“日新月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精神的指引下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切实推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的历史探索

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的历史演进脉络可以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时期,厘清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的发展脉络,对于我们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烽火狼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关键时期,是国家生死攸关的重要时刻,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系列革命精神,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探索出了一条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形成了享有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之称的红船精神,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①。土地革命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只依靠先进的思想并不能挽救危亡中的中国,只有将先进的思想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党对革命绝对领导的基础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创新精神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井冈山精神。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朱德在土地革命时期领导工农红军建立的最大的革命根据地,1930年10月到1934年10月,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共苏区带领人民群众多次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行动,积累了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形成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苏区精神。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围剿”,保存革命力量,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漫漫长征路不仅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诗,而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②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这个政治指导中心和战略总后方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抗日战争的路线、方针、战略,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是时代精神的彰显,是中国共产党人群体精神风貌的展示。”③此外,红岩精神也形成于这一时期,在枪林弹雨的烽火岁月,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战争中铸造了不朽的红岩精神,“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理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④解放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在西柏坡革命根据地形成了“两个敢于”“两个坚持”“两个善于”“两个务必”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同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长征精神等共同构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它们凝聚着无数革命先烈的热血,流淌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血脉中,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

巩固新生政权、全力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任务。1950年,美国罔顾国际条例,对朝鲜发动战争,将战火引到了鸭绿江附近,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积极派兵援助朝鲜,化解了朝鲜的危局。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众多如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一般的革命先烈,他们用鲜血铸就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伟大的革命精神,这些革命精神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无畏的创造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开拓创新、为国为民、勇于攀登的坚定信仰。在这种革命精神的带领下,中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顺利过渡,中国的经济、科技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进步。“20世纪60年代,数十万拓荒者、建设者从大江南北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铸就了奉献祖国、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三线精神’。”⑤总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铸造了熠熠生辉的革命精神,为中国未来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精神源泉与动力。

(三)“意气风发”的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2012年)

改革开放新时期是一个意气风发的时期,尽管这一时期没有革命时代的流血牺牲,但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丝毫不亚于革命时代的枪林弹雨,同样需要振奋革命精神,以英勇无畏的精神状态奏响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赞歌。

改革开放新时期诞生了小岗精神、女排精神、特区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一系列革命精神。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胆识在一份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率先揭开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帷幕,从此,中国农村实现了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转变,也铸就了“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的小岗精神。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创造了历史性的五连冠后,女排精神被人们口口相传,在奥运会等比赛中,“中国女排以高昂的斗志、顽强的作风、精湛的技能和敢于争第一、敢于挑战和超越自我的行动,诠释和刷新了‘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新、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引发了一场触及国人灵魂的精神洗礼,有力地弘扬了中国精神。”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中国共产党领导特区人民创造了“深圳奇迹”“浦东奇迹”等一系列特区奇迹,造就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这种特区精神在新时代的经济发展中依然闪耀着光芒。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⑦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⑧为了摆脱资本主义国家的核威慑,我国几代科研人员呕心沥血、兢兢业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飞船、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铸就了伟大的航天精神。航天精神对于我国全面提升经济实力和社会创新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胜利的精神法宝。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夺走了亿万人民的生命,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在灾难中充分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充分展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⑨的抗震救灾精神。总而言之,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在继承前期革命精神的基础上,又在中国的改革发展中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创新,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涵。

(四)“日新月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至今)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亿万中华儿女的不懈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的征途上,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但英勇无畏的中华儿女从未向苦难低头,将继续以敢于拼搏、英勇无畏的精神勇往直前。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席卷全球,打乱了我国的发展节奏,危及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⑩新冠肺炎疫情的大爆发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令世界陷入了恐慌。

殷殷之情俱系华夏,寸寸丹心皆为家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并未向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屈服,而是积极防控、舍生忘死、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过程中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进一步延续与升华,是对中国精神的深刻阐释。抗疫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典型代表,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往无前、舍家为国的拼搏精神和家国情怀,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的价值意蕴

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重浸润下,与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相结合所形成的,无论是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还是舍生忘死的抗疫精神,都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内涵。进一步挖掘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价值意蕴,对于新时代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不动摇的精神保障

在全球化的进一步推动下,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愈加密集,资本主义的各种不良言论与思潮,如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也趁机涌入中国,不断对我国人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致使部分群众思想混乱,部分党员干部思想滑坡。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要大力弘扬革命精神,用革命精神筑牢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培育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夯实党员干部的党性根基,进一步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首先,以革命精神筑牢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政治立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人民立场,只有如此,党员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而筑牢政治立场最为关键的一点即是要将革命精神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方能永不跨越政治红线。其次,以革命精神培育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他将理想信念比喻成党员干部精神上的“钙”,比喻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将理想信念作为评价好干部的第一标准,因此,我们要用革命精神滋养、培育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最后,以革命精神夯实党员干部的党性根基。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同志强调,“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革命精神,用革命精神夯实党员干部的党性根基,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总之,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为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提供了有力的精神保障。

(二)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精神资源

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精神资源。“文化自信是更广泛的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如果缺乏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很难支撑起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而“中国共产党创造的革命精神是我们民族永远保持旺盛斗志和进取精神的强大动力,也是我们新时期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不竭源泉。”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是坚定文化自信和不懈奋斗的丰富精神资源,人们可以在革命精神的熏陶下进一步提升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精神资源。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的背后包含着一个个令人动容的革命故事,这些革命故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最生动的写照,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形象的完美展现。因此,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对我们走出国门展现大国形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革命素材,有利于中国人民更深刻地体悟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的内涵,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的党史、国史,进而增强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

(三)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始终围绕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而展开,它始终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为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始终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鞭策着中国共产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是对中国精神的鲜明阐释,它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不仅有改革本身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存在一系列热点和敏感问题,并且当前新问题、新情况产生的频率和速度也远远超过以前”。弘扬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能够凝聚中国力量,有效地将中国人民凝聚在一起,从而迸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革命精神有着如此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是因为革命精神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所需要的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路线,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气节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精神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引导人民大众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和改革创新思想,更广泛的凝聚起社会中的多元化力量,形成强大的精神合力,切实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的弘扬路径

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的演进史是一部催人奋进的革命史,我们应结合时代发展的新特点,不断赋予革命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在开展党史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弘扬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弘扬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更大范围地让人民群众了解革命精神的内涵,自觉接受革命精神的熏陶,真正让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在不断丰富革命精神的时代内涵中弘扬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是中国精神的进一步升华,是中国共产党得以延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不断丰富革命精神的时代内涵,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

一方面,要注重对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基本内涵的阐发。革命精神背后蕴藏着鲜活的革命故事,重温革命精神,了解革命精神背后的故事对进一步阐发革命精神的基本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深刻挖掘革命精神的基本内涵,推动革命纪念日活动进校园、进社区、进乡镇,通过组织纪念活动,引导人民大众缅怀革命先烈,强化民族意识与爱国意识。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艺术加工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向人民大众阐释革命精神的基本内涵,创作红色歌曲、红色电影、红色舞蹈、红色小说等一系列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形式,增强红色革命文化的吸引力,进而更好地弘扬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另一方面,要不断丰富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的时代内涵,源源不断地为革命精神注入新的活力。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将历史进程中不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和时代精神与革命精神相结合,赋予革命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实现革命精神的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总之,将革命精神与新时代的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地弘扬革命精神,以不断赋予革命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二)在开展党史学习中弘扬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蕴藏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救国救民、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星光。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结合,不可分割。

第一,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在弘扬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中的作用。弘扬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必须要坚守历史阵地,要充分利用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这一部生动鲜活的教科书,教育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尤其是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群众明辨是非曲直,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开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必然性,在正确认识党史的基础上弘扬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从而进一步践行革命精神。

第二,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党员干部向革命先烈学习,了解党的历史,加深其对党的相关理论政策和方针的理解,提高其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继续保持和坚定广大党员干部的革命意志、革命精神、革命气节。与此同时,也可以创建革命精神远程教育平台,对党员干部开展革命精神远程教育工作,这不仅克服了地域和距离的难题,同时也实现了革命精神教育资源的共享。其次,要注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社区、进乡镇,切实运用报告会、知识竞赛、读书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最后,要充分利用好高校这一重要阵地,加强党史和党建专业等学科建设工作,整合相关师资力量,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把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弘扬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

(三)在互联网大环境中借助新媒体技术弘扬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

在互联网大环境中,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客户端应运而生,新媒体以传统媒体所没有的传播优势迅速占领了网络空间,以其巨大的传播优势为我们不断弘扬和传播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微博、微信、抖音、QQ等新媒体以其灵活多变的传播形式和生动形象的传播内容深受大众的喜爱,尤其是青年受众。新媒体技术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传播模式,增强了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和时效性,新时代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技术,以新媒体客户端为载体,通过视频、图像、文字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向人民大众阐释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的基本内涵,进而更好地弘扬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具体而言,可以在“学习强国”等手机APP上进行灵活多样的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教育工作,发挥各类型新媒体的多声合唱,让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的熏陶。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积极地与人民群众进行互动交流,建立官方的信息回馈渠道,及时获取人民群众的动态,如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加强对网络用语的学习,及时在评论区为网民答疑解惑;紧追时事热点问题,引导人民群众正确看待社会热点问题,在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发声、理性发声的基础上,让人民群众更深刻地理解革命精神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之,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弘扬和阐释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基本内涵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丰富了传播形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和快速发展,许多错误思想也随着新媒体客户端进入人民群众的视野之中,虚无党的历史、丑化民族英雄,因此,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讲述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有力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对我国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侵蚀。

从“浙江嘉兴的小红船”到“巍巍百年巨轮”,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持续不断的伟大斗争,谱写了一部部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诗,铸就了百年革命精神。回溯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革命精神在不同的时代展现出了不同的精神形态。新时代,传承这些宝贵的革命精神,对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要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就应赋予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接力弘扬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同时,中国共产党也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弘扬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注 释:

①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年,第456页。

②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年10月23日,第1版。

③赵耀宏:《延安精神及其当代价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84页。

④《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中国梦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67页。

⑤ 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守正创新的践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评论员文章和工作实践体会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87~88页。

⑥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体系编:《新时代的理论思考》(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636页。

⑦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5日,第2版。

⑧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年4月14日,第2版。

⑨黄宏:《抗震救灾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65页。

⑩习近平: 《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年2月24日,第2版。

猜你喜欢

弘扬革命中国共产党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