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
2021-04-14宗佩佩
宗佩佩 宗 垚
(1.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021;2.河北省教育厅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21)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然而,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冲击。我们要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人生智慧来武装现在的大学生,让经典浸润其人生。
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的通知指出,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幼专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群体,幼专的语文课堂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我们要利用课堂、活动实践、语文教学资源对未来的幼儿教师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在教学中主要进行了如下尝试与实践,一是亲近经典,二是习俗的问题。
1 品味经典与文化节目结合 情感思想文化相融合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仍然沿袭中学语文教育的模式,以文学欣赏和文学写作为主,仅仅是难度和深度上略有增加,具体篇目不同而已,思想性内容较少且基本都属于泛泛而谈,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大学语文是通过对具有情感性和文化性的文学经典和文化经典的学习来育人的课程。充分利用教材“情感性”和“文化性”的“正能量”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是大学语文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教学中将社会关注度极高的《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声临其境》、《经典咏流传》、《百家讲坛》、《国家宝藏》》等文化类节目引入课堂,不仅增添课堂教学生动性、趣味性,更增强大学语文课堂的思想厚重与文化底蕴。如在《论语》专题学习时,1.概述《论语》是全人类的经典2.孔子的相貌3.孔子的个性气质4.孔子的精神风貌,5.向郯子学习历史文化6.求教于老子 提升明显 7.与师襄切磋琴艺等,从而全面了解孔子的真面目、身世之谜、求学经历,再对《论语》文本进行解读,加深理解孔子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思想。最后组织学生观看《国家宝藏》第四季中讲孔子及《三圣像》这一集,通过主持人激情澎湃的解说和特约嘉宾诗意地解读,使学生头脑中孔子的形象更加清晰、更加高大,孔子精神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学生努力的方向和前行的脚步,它给了我们一个生命的根,使我们的文化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学生会内化为心,外化为行,品味经典和立德树人紧密结合,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大学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情感性、思想性、文化性相融合是我们大学语文课堂追求的目标,我们一直在摸索、前行。
2 “故乡行 故土情”活动展示 丰富家国情怀
讲故园情深单元时,通过分析意象“月”——品味诗词——故乡内涵——家国情怀这样的思路贯穿教学,加深理解与感悟“故园情深”主题,为单元活动“故乡行 故土情”展示做一个好的铺垫与指导。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学生利用“五一”假期,拍摄反映家乡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地域特色的照片,经过取舍,要求以宿舍为单位制作“故乡行 故土情”课件,并配上背景音乐、介绍家乡的文字。一个宿舍的同学一起上台解说、朗诵、展示,综合体现学生的文字功底、语言表达、表现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制作课件的能力。实现了课程之间相交叉,落实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文化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全面”的目标。大学语文课堂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以活动促教学,让课堂动起来,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德树人润物细无声。
课后再组织学生观看完整的《朗读者》故乡诗篇,加深理解故乡内涵;组织学生观看《中国诗词大会》边塞诗篇,丰富学生家国情怀。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课堂内外连成片。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是“家国”二字。说不完道不尽的,正是这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把中华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正是这家国情怀。
3 传统节日习俗的搜集、整理、展示 提高综合素质
文化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很重要的是通过习俗来传承的,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清明节是纪念先祖、先贤、先烈,是中国人对待自己先辈的致敬礼。敬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祖先,不仅仅是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只要对这个民族、国家做出贡献的,都会受到全国人民的尊敬,这就是中国文化核心的价值理念。习俗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过程,就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当每一个传统节日我们都去认真对待的时候,就是我们对中华经典文化里面的价值理念、人生智慧的一种传承。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优势,从中国的节日、西方的节日、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国的戏曲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汉字文化、民族乐器、各地建筑风格、各民族概况等,任选一专题,小组合作完成,并加以解说展示,形式多样。同时幼专的学生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可以结合自己的特长,用多样的形式进行展示。在整理的过程中,传统节日中涵含的文化内涵、价值理念、人生智慧都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并加强了同学间的团结、协作的能力,展示过程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4 专题学习与课程思政相结合 立德树人润无声
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专题化教学模式,让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在专题教学中,利用视频、图片、音乐、动画等信息化网络资源,创设情境,力求体现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和趣味性,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先后讲过李白专题、杜甫专题、陶渊明专题、苏轼专题等,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布置课后作业,在话题内容上突出“课程思政”特点,可以较为有效地考察所有学生的思想认同状态和理解程度。如谈谈《我心中的杜甫》、《我心中的李白》、《我心中的田园》等,并把课前五分钟演讲与课后作业相结合。在学生演讲时,发现空话套话较少,真情实感度较高,基本未出现网络抄袭。在课堂点评过程中着重对思想认识深刻的学生和有实践行为的学生进行了表扬和鼓励,对存在思想偏差和认识不足的学生进一步进行了引导。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又对学生的思想认识进行了引导。
总之,大学语文课堂以专题性学习为主,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手段,以两课堂双阵地、四环节多举措并举,传承传统文化,经典浸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