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
2021-04-14陈伟
陈 伟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生态环境局巩留县分局,新疆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835400)
一般而言,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环境监测数据基础上而进行。时下,环境保护早已成为国内社会乃至国际环境的热议话题,引发各个行业人们的关注。毋庸置疑,良好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监测也是如此。因此,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与否,决定了我国在现阶段乃至未来针对环境中各项污染防治手段的有效性。
1 影响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因素
1)实验室数据影响因素。鉴于实验室监测工作技术的稳定性,大多数环境监测方式为实验室监测。然而,实验室在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下,也不能排除存在许多影响数据结果的操作因素。例如,现场采集样本没有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方式,使得样本结果并不代表整体环境数据,故而,最终得到的结果与现实环境有些出入。另外,采集样本后,部分样本的时效性无法得到确认。除了采集对监测数据的影响因素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细节上的不当处理也会影响结果的可靠性。
2)现场数据影响因素。现场监测技术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其一,监测工作,现场的监测工作十分依赖当地环境,其质量也与监测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素质有关。我国许多环地区环境变化颇多,环境监测标准完全取决于参与现场工作人员素养。一旦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素养,没有深入了解环境监测技术的各项标准,最终获得结果自然有失偏颇。其二,取样标准,我国环境监测并没有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范标准,尤其是取样位置。大多数相关人员在检测时需要凭借自身经验,根据采集实际环境,做出当下判断。例如在城市居民区采集样本时,只有深入街道、小区深处才能确保样本的准确度,然而,这类环境并没有合适的监测设备安放位置,只能借助车辆等工具,而这些工具必然也会对最终监测到的结果数据产生影响。其三,运输保存,环境监测所采集的样本十分重要,以采集水样本为例,每项水体环境监测数据都需要多次采样,并放入不同保护剂的采样瓶,而采集的范围往往会由于环境制约逐渐狭窄。同时,采集到的水样本也要放置于低温环境下储存。种种因素限制之下,即便最终的实验室操作能够精准测出样本的各项数据,但是样本源头的影响因素难以控制,最终结果也会存在争议。
3)在线数据影响因素。随着互联网与自动化技术与其他行业的紧密程度逐渐加强,环境监测也实现了在线监测技术。该技术主要利用自动控制、测量、通信、计算机领域等科技技术,组成环境自动监测体系。这一体系主要运用在企业工厂和相关污染警惕性较高的区域。现阶段,在线监测系统减少监测工作压力的同时,还有不少值得提升之处,例如应对污染严重程度较高的地区监测时,往往会出现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因此,该技术仍有待进一步研发,辅助解决当下污染治理难题[1]。
2 判定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方式
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可以根据历史信息、监测因素逻辑关系两个方面的异常与否推出,主要表现为:其一,历史信息,环境监测所得到的数据大多数选取一段时间内的变化,具体变化规律可以根据当前所拥有的科技技术判断,这些已有的规律基本来自历史信息中展示的时间布局与污染物之间的关系。一旦环境、污染物排放和当地工艺流程与以往所测的信息类似,都可以借助历史信息判断本次检测到数据的可靠性。其二,所采取的环境监测数据中,很多数据彼此之间呈现出必然的联系,例如,NH3-N随着CODCr增加而递增,CO等其他因素随着CODCr增加而减少。因此,可以借助系数之间不同的关系,判断实际测得数据是否吻合,最终判断数据的可靠性[2]。
3 控制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策略
1)代表性。环境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提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在开展监测工作前,技术人员应当仔细斟酌当地污染物特点,研究其分布范围,确定最终采集方式。大多数污染物质检测方式为多点采样法,确定采集所需频率和时间,合理安排工作进度。第二,在运输保存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选择合适的采集方式和保存器皿,运输时也要尽可能控制样本的时效性,满足其所需环境,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第三,随着人类活动范围逐渐增大,人文环境的监测同样值得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针对人文环境的监测可以从土壤、空气、人文、水体等多个方面入手,国家应对这部分环境监测提出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落实要求,并结合各项数据确定采样工作的科学性[3]。
2)精准度。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精确度应当做好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这两点都与参与环境监测工作者的工作素养密切相关。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应当积极提升自我专业素养能力,熟悉相关规范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在各个不同环境中保证所开展的工作达到监测所需。除此以外,工作人员要做好每次工作的记录,确保每项开展井然有序,在后期调查数据时可以结合工作记录判断该数据真实性。另外,实验室和相关监测单位也要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定期校正设备,减少因设备故障或偏差导致数据失效,强化数据精准度。
3)精密性。环境监测工作的精密性的判定依赖污染物样品的检测过程。环境样品测量本身便是基于统计学基础衍生的尽可能接近真实数据的方案,因此,取样检测工作的精密与否十分具备参考价值。再者,取样样品测试结果中,随机误差必然会影响环境污染物质统计,由此可见,控制取样环境和样本存放,有利于提升整体的经济性。在不同环境下,工作人员一定要检查存放样片的各项工作是否满足标准要求,每次样本选取工作十分繁琐,为了减少遗漏或重复行为,样本采集人员一定要了解自身工作范围,适当做好标记。另外,也可以通过控制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计算方法等提升结果的精度。
4)可比性。环境监测所得数据必须要具备有力的代表性,为了使数据的代表性更具有说服力,可以用多组数据的比较来判断结果。目前也易于采用多点采集样本的方法实行。工作人员在监测数据时一定要注意数据的可比性,例如,针对两个不同的采集点样本,利用同样的实验手法和计算方式,判断最终结果是否还保留原有数据的关联性,通过两两对比也可以判断所得结果是否可靠。
5)完整性。样本采集的完整性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哪种物质的采集观察,参与环境监测的人员都需要深入实地进行考察、采样、分析、试验。完整的数据不仅有利于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还对后续污染物治理、大气防治等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环境监测单位也要重视数据的完整性,提升单位工作技术人员整体工作素养,并以组为单位,细化责任分配,促进工作人员收集真实、有效、完整的实验数据[4]。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具有极强的技术性和环保性,其数据可靠性也应得到从事环境保护行业各个人士的重视。相关单位要积极提升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并利用最新的科技技术不断提升监测水平,加强自动化、智能化方向的研发,有效实现监测数据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