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工匠精神培养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

2021-04-14闫军秀

卷宗 2021年4期
关键词:工匠培育思政

闫军秀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1 工匠精神培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

1.1 工匠精神的培养和高校思政教育的相通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高校是直接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在人才培养层次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其核心规范是为人民服务。

工匠精神是不同行业从业者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对专业的态度和对工作质量的追求是其关注的核心,包括三个方面:敬业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精神,尊师重道的学艺精神。可以看出来工匠精神包含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和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是两者结合的产物,但两者又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更属于社会主义优良精神文明范畴。两者共通性大体如下:在教育内容上两者不相矛盾,都属于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在教育的目标层面上,两者都是为了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培养层面得到统一;在教育的具体实践层面上,工匠精神的培育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有效的实践教育手段。

1.2 工匠精神培养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主要生产力矛盾转变为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上来,传统的粗放式生产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对应的在人才需求方面也由人才急缺转变为对高精尖工匠型人才的选择需求,所以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工匠精神培育过程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实践考验过程,也是思政教育造就“四有”新人的重要实现途径,通过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强化塑造了奉献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追求,使其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更加认真负责,注重务实、精益求精,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实现。

1.3 工匠精神培育是高校思政教育有效的实践形式

工匠精神的培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教育内容、目标和实践需求层面不相矛盾,但两者在具体实施过程的偏重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前者侧重技能上的创新 ,后者侧重职业思想道德层面的操守,在具体操作层次上两者具有明显区别和互补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丰富扎实了思政教育的内容,而且是对思政教育的实践创新,更是思政教育面临社会发展的必然 选择。

2 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思考

2.1 在基础理论教育层面将两者融合

不管从目标、内容层面,还是培育实现手段方面,工匠精神培育的涵盖面都可以囊括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所以两者融合的关键就是如何把工匠精神的培育融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里面。两者理论的融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对两者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内涵、核心价值、基础理论构成及外延理论发展等方面进行理论比较和对接,形成完整理论融合体系;另一方面要在充分熟悉思政教育的最新方向基础上,找优良的工匠精神教育素材进行理论教育引入,如:“庖丁解牛”、“艺痴者技必良”等等这些传统工匠精神元素,教师通过归纳总结引入到教育培养目标体系中,有针对性地促进“知行合一”的目标实现,并制定完善系统的理论嵌入体系。

2.2 通过实践教育活动将两者融合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途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践教学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而工匠精神培育更是着重于实践能力的培育,是奉献、创新、精进实践精神的凝聚,可以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课要求的凝练提升,是对学生思政课质量提升的时代要求。具体可以开展校企合作式教育,让学生提前了解职业技能要求及内在的工匠精神素养需求;邀请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者等专业技能较强的师傅,和学生面对面交流,以使其领悟工匠精神的经济、文化及社会价值;带领学生参加一些技能类竞技大赛,让其切身体验一下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坚持等,通过对一线技能经验的了解、参与、提升让学生产生强烈体验感,再配合适时地思想政治疏导,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也使工匠精神的培育和高效思想政治教学充分得到融合。

3 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的具体实施

3.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尊师重道学习氛围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必须要有深厚的学科积累,有专业的职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要发扬工匠精神,注重言传身教,发挥主观能性去钻研专业领域知识,深挖学科潜力,深入一线了解实践体验。认真准备好每一次授课,授课前弄懂吃透每一个思想节点,摸清楚每一项实践项目的具体环节及意义;授课中及时把控授课进展及达到授课目的情况,要亲身体验每一次实践教学的感受;授课后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授课经验,补充丰富各方面所需要的相关知识。要把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关注学生专业技能学习、思想政治情况及实践能力水平,要深入学生内部,用严谨科学态度、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去引领学生感受工匠精神,并逐步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工作中去。

3.2 用好课堂阵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思政教育过程,培育核心价值观

首先在教材的选择及教案的编制过程中插入工匠精神元素,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增减创新,把工匠精神内涵补充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五门课程内容里面。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工匠精神内容融入备课、授课、反馈交流的全过程,通过生动的课堂学习,将工匠精神通过具体化 、形象化实例传导给学生,使其更加容易和准确的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行为表现,进而建立初步的情感认同。而教师要把握好思政工作节奏,实施提升精神内涵,引领学生产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同,进一步形成好的态度、习惯和行为,使学生把工匠精神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并进一步推进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完善和巩固。

3.3 强化实践锻炼,打磨学生意志,坚定职业选择的信心

3.3.1 组织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切认识的根本目的就是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只有广泛的开展实践活动才能夯实思想认识,也才能真实地检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情况的实际效果。高校可以组织各种公益活动来培养学生高尚奉献意识;组织各种工匠展览活动进行专业的工匠精神熏陶;组织“三下乡”的暑期活动,培育学生自立自主的实践能力等等。

3.3.2 构建切实可行的社会实践机制

对于思想认识的培养,一两次实践活动的成效是不足引领学生以形成完整理念和习惯的,只有大量的、系统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形成习惯。高校要针对学生的专业需求,形成一整套长效的社会实践机制,从学生的言谈举止、基础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培养到工匠精神的培育形成连续性的教学方案,在通过制度性、固定性的养成保障,加上实践培训过程中及课程结业的考核反馈激励,及时发现纠正学生问题,逐步使学生把工匠精神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并初步确立自己职业期望。

3.3.3 建设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是工匠精神培育的摇篮,它有效避免高校社会实践“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社会实践培训结果,保障学校社会实践项目能循序渐进的强化进行,使工匠精神的培育切实落到实处,为学生实践课的开展提供基础性保障,有利于高校社会实践课逐步形成系统规范、制度科学的实践教育体系。

3.4 采取跟进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坚持习惯

跟进式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需求、兴趣,及学生思想状况,通过跟进及互动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针对性的精确指导,它具有主动互动性、针对实效性、全面前瞻性和可持续性要求。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坚持习惯。为此,教育工作者要做大量工作。

3.4.1 熟悉教学内容,列出尽可能详细的教学计划

教师要非常熟悉教学内容,要有相关的专业技能、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认知水平。教学计划制定中既要有系统性又要有针对性,不仅要列出一门课的培养目的、手段和方法措施,更要能详尽系统地制定每月、每周、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及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措施。如果是社会实践体验课目,要积极的投身到社会实践中,了解、熟知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心理体验,要有较高的社会认知水平,妥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解决学生生理及心理问题。

3.4.2 了解学生心理发展层次和需求

教学中和课后注重以学生为本 ,及时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他们的独立性发展的心理期望和当前的思想状况,进行必要的分类,针对性制定长短期相结合的培养措施。引入学生内部竞争激励机制,树立典型先进代表形象。同时还要支持个性化发展需要,给予人性化的支持、指导、陪伴、引领。

3.4.3 跟进式的细化管理过程

采取制度化、格式化的学生情况跟进管理体系,对各个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对学生知识掌握、心理认知及能力进行分类入档,以便随时了解学生情况和工作的持续完整性。采取帮带的形式开展教育工作,发起“师傅带徒弟,老生带新生”师徒引领活动,对帮带的学生开展专业知识实践性的指导,贯彻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采取必要的集中培养措施,对学生关心、疑惑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有特色地开展教育工作,进行集体讨论,然后统一授课进行解决,努力营造学习氛围,满足学生掌握知识技术、开阔眼界、提高心理水平的内在需求。

3.4.4 定期总结及进行激励

制定系统的教学成果检验体系,定期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测试检验,查漏补缺,在巩固教学及实践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更高要求。对表现优秀学生进行必要的物质或精神激励,对问题学员详细了解情况,改进教育措施,不断完善教学体系。

3.4.5 长远的职业规划制定

鼓励、引导、帮助学生根据自己实践学习经验及心理爱好等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长远职业规划。可以针对性制定两年、五年、十年,甚至终身的职业规划目标,并约定后续交流和定期汇报实践成果的方法,把“工匠精神培养”贯彻到人的一生成长中,并对优秀经验进行总结学习,对新生教育进行引入和必要的帮扶。

4 结语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藏的一块瑰宝,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笃实专注、不懈创新的精神。高校是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大学思政课是培养工匠精神的主渠道,只有将两者相结合,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务实创新、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工匠培育思政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