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业生就业问题在高校层面的对策研究

2021-04-14裘思思

卷宗 2021年4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毕业生人才

裘思思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1 强化高校教学改革体系,培养多样化毕业生人才

高校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国家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教学基地,肩负着教育改革和培养新型大学生主体机构。因而,高校在开展教学改革工作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在校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表现、心理特征等的评估,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来培养更具有专业技能的毕业生人才,为促进社会经济建设和国家“百年人才”培养大计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人际与高业生存考验问题,各地高校需要在加强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对所在地区的就业情况、人才需求状况与经济产业结构情况,进行调研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建设适应市场就业导向的高等教学体系,调整高校专业课程及教学方法,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及未来职业规划意识。与此同时,进一步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能力,彰显出自身的教学内涵,使每一个大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可根据个人所学的专业知识及就业需求,投入到后续的就业实践工作当中。此外,也可使高校与用人单位的人才合作计划,更具目标性和策略性,随时可向外界及各单位提供更具专业性和多样化技能型的人才,这样当大学生在毕业并参加工作之时,也可快速投入各种工作实践当中,为企业及社会的经济增长,贡献出自己的才能与价值。

2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方式,提前培养学生就业适应能力

通过实践调研表明,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招生模式与人才培养方式,仍沿用传统的教学体系经验,注重理论层面,但忽视实践创新,对于大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就业选择等都存在疏忽,这导致学生大毕业之后,以“高分低能”的方式,参与社会就业竞争,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鉴于此,各高校当务之急不仅需要创新人才教学方式,也要设置更具多样化的专业课程,丰富高校人才管理方式,以有效提高高校毕业生人才的教学培养质量,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为日常的就业实习、人才交往、岗位晋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高校需要根据外部的市场与经济发展变化,及时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诸如拓展学生社团、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高人才价值素养,使更多的大学生可提前适应外部的就业环境需求,并在日后发挥个人的潜能作用,以在社会上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3 培养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拓展大学生未来就业道路

在这个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高校大学生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也需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意识的做好个人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而这一过程中,高校也有必要履行自身的人才教育培养责职,以使每一位大学生,能够在走出校门之后顺利成长为社会职业人员。对于大学生而言,如果仅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而缺少与社会及外界人际的接触,那么必然影响其未来的社会实践。因而,各高校有必要在深化高校教学改革质量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就学期间,就思考到专业课程学习与未来的职业发展关系,从而提前做好择业考虑。对此,首先高校要建立相应的人才职业培养教学规划,其次储备优质和高校师资教学人才,为大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专业指导培训。最后,也需要根据社会的就业需求形势,引进有经验的指导咨询机构和辅助人员,参与学校人才职业规划培养工作,帮助高校学生厘清个人就业目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以避免大学生日后面临的盲目就业问题。

在进行高校人才就业规划培养过程中,高校也需要建立能够联接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锻炼个人专业能力、发挥学生潜能优势的信息联接渠道。如此可使学生能够在校专习学习,同时也能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更多的多样化的社会专业技能,并具有独立判断能力,根据个人的需求选择专业的课程,为未来的个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4 注重大学生就业指导,制定职业化教学培训方针

当前我国有很多高校,都与各类企业机构建立了毕业生人才招聘合作机制,为在校学生提供专业指导课程,培养他们的就业观念和择业意识,以使大学生可适应未来的就业形势。但此过程中,大多高校仅注重外部形势,而忽视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和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分类专业课程,因而要切实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需要从他们的实际需求层面出发,来重点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建立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高校应在学生毕业之前,提前构建适应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就业师资指导团队,为每一位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就业指导,不仅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也要强化他们的就业责任心。在构建毕业生就业指导团队之后,各指导专员要对大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就业分类、就业需求、就业实践帮助,从而使他们能够提前适应外部的就业形势。

第二,深化毕业生就业合作渠道。当前,我国有很多企业都与高校签订了人才招聘战略合作协议,但这些企业通常将重心放在知名高校当中,也即仅注重对名校毕业生的招聘而较少考虑普通高校。这意味着,对于普通高校或职业高校而言,这些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竞争考验。对此,普通高校及职业高校一方面是需要根据外部的环境变化,拓展高校的人才招聘合作渠道,时调整高校人才就业教学培养方式;另一方面应发挥现有的人才优势与资源作用,与中小企业建立专项人才合作培养计划,完善自身的人才供应质量及就业培训能力,从而可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就业择业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企业机构,并在校园招聘活动中把握好机会,寻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如此不仅可以消除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差距问题,同时可使高校与中小企业,都拥有人才双向选择的机会。

最后,注重人才就业细节教育及人才素养的全方位教育。要使毕业生在择业之时,避免盲目就业并导致毕业生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对此,各高校就需要做好人才就业定位及综合素养教育,以提高高校的人才教育口碑,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校园人才招聘。除此之外,在毕业季来临之前,高校应提前邀请各单位参与校园招聘合作,并向毕业生发布就业信息,使毕业生可及时了解到各单位的用人招聘计划、薪资、福利等具体信息,从而使他们拥有更多的择业就业机会。整体而言,实现对人才的就业细节教育及素养教育,可使高校有更多的人才输送合作机遇,也可使大学生毕业之后能够迅速找到适用的岗位,并投入到实际工作当中。

5 制定多样化“校企合作”计划,创造人才多向合作共赢机会

一直以来,校企合作既可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工作,提供专业对口的就业人才,也为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建立一个更具体化和清晰化的教学指导目标。对此,高校需要发挥自身的师资力量与人才资源,并制定多样化的“校企合作”计划,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完善学校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计划,从而使大学生在就业之后,可将理论知识进行灵活地运用,化为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增长要素。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具有明显的优点,一是与不同的用人招聘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模式;二是创新了高校人才就业教学培养方式,帮助高校创造了人才多向合作共赢机会,从而使企业、学校、学生之间,最终都实现了互利共赢局面。

整体而言,高校不仅要培养优秀的毕业生人才,也要从实际层面出发,做好毕业生的就业保障考虑。对此,高校不仅要转变单一的人才招聘输送方式,同时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渠道,与更多的用人单位紧密的人才战略合作计划,并结合社会与市场对人才资源的匹配需求,制定好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实现对大学生的有效就业指导培训。如此一来,既可避免大学生盲目择业、专业不对口的问题,也可减少用人单位用人岗位配置出错问题,节省企业的经济浪费及高校的人才浪费,从根本上解决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6 结论

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人际与高业生存考验问题,高校要建设适应市场就业导向的高等教学体系,调整高校专业课程及教学方法,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及未来职业规划意识。高校需要根据外部的市场与经济发展变化,及时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诸如拓展学生社团、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高人才价值素养,使更多的大学生可提前适应外部的就业环境需求,并在日后发挥个人的潜能作用,以在社会上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储备优质和高校师资教学人才,为大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专业指导培训,也需要根据社会的就业需求形势,引进有经验的指导咨询机构和辅助人员,参与学校人才职业规划培养工作。同时高校要注重建立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深化毕业生就业合作渠道,注重人才就业细节教育及人才素养的全方位教育,加强与不同的用人招聘企业,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模式,使企业、学校、学生之间实现互利共赢。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毕业生人才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人才云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