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院建筑专业建设与布局
2021-04-14王洁莹
王洁莹
(河南地矿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1 传统建筑专业群内涵式发展的迫切性
自1982年我国设立历史文化名城制度以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特色民族村寨得到了迅猛发展,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4座,历史文化名镇312个,历史文化名村487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飞速发展对传统建筑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建筑文化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我国的文化自信,又响应国家宏观战略、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建设高水平传统建筑专业群,培养优秀的传统建筑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使命。那么在“双高计划”的推动下,高职院校传统建筑专业群应如何实施专业布局、加强内涵建设、破解发展瓶颈、激发创新动能,需要深入研究。
2 高水平传统建筑专业群的构建路径
从十九大报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到“双高计划”,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完成了顶层设计,描绘出了宏伟蓝图,布置了各阶段的目标任务,绘制了具体行动指南,“双高计划”进一步定性量化,将专业群建设作为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首要任务和关键之举。高质量专业群是迈入“双高计划”的基本条件,成为评价高水平高职学校的核心要素和促进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发力点。传统建筑专业群立足于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传承,而传统建筑以砖木为主材,采用木构架承重,其核心是木作技术。传统建筑专业群的拓展应瞄准传统建筑的修缮改造、现代仿古建筑的兴建、现代木结构的推广,探索与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耦合发展,以传承文化、弘扬艺术为基础,以乡村振兴、支撑发展为宗旨,深度挖掘内生动能,积极推进内涵式发展,实现自我认知的再出发、内涵提升的再出发、创新发展的再出发。
1)牢固树立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宗旨。高水平专业群必须把握市场脉搏,引领改革、支撑发展,才能焕发活力,获得政策支持和社会认可。传统建筑专业群重点面向古建筑的修缮、仿古建筑的兴建、民族风情建筑和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应以服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建设,提升民族村寨乡村振兴战略步伐为宗旨,融入区域经济、促进民族传统工艺、民间技艺的传承创新,面向脱贫攻坚主战场,促进地方产业升级,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传统建筑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和灵魂,民族风情建筑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应重点保护,促进传承。
2)贴近市场,精确聚焦人才需求侧。传统建筑专业群以传统建筑文化保护为主题,以传统建筑的修缮改造为基础,围绕传统建筑和历史遗存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建筑以砖木为主材,但传统建筑专业群的拓展和高质量发展不能局限于以砖木为主材的木构架形式,应与现代木结构、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装配式建筑关联耦合,拓宽发展空间,贴近现代建筑市场,更好地支撑产业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历史文化名城中许多历史遗存的传统建筑遭到损坏,亟待修缮;以钢筋混凝土为主材的现代仿古建筑不断壮大;民族特色村寨的传统木构建筑或砖木组合结构在长期自然条件的侵袭下破坏严重,传承和保护的数量迅速下降;重建的混凝土装配式仿古建筑也越来越常态化,给传统建筑专业群拓宽了发展空间。高水平传统建筑专业群应瞄准市场,紧跟时代,适时进行专业教学与社会培训的动态调整,契合区域经济,以满足供需平衡,支撑发展的宏观战略。
3)筑牢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坐实双主体育人模式。职业院校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团队、完善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科研基础,传统建筑企业则拥有准确的市场信息、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环境和推广数据、与工程实际情况相吻合的实习实训场地。职业院校传统建筑专业群的构建和发展与从事传统建筑作业的企业密切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学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推动学校和传统建筑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通过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传统建筑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传统建筑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4)突出专业优势,促进内涵式发展。传统建筑专业群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开设数量并不多,但因为它承载着保护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使命而必须存在。传统建筑专业群围绕传统建筑的修缮改造、现代仿古建筑、民族风情建筑及现代木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开展专业布局,培养木工、泥工、油漆工及现代结构中钢筋工、混凝土等技术技能工种,工艺要求高、涉及范围广,尤其是传统木作技艺复杂、造型别致、传力科学,形成了传统建筑的独特风格,奠定了我国建筑史学的基石。要想构建起高水平的传统建筑专业群,就必须加强机制创新,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契合行业发展,改进教学方法,引进高级技术人才,提升教学团队水平,完善教学设施和场地,促进内涵式发展。
3 构建高水平传统建筑专业群面临的若干问题
1)内涵式发展的经费问题。构建高水平传统建筑专业群,不仅需要掌握行业最新理论和先进技术,能够洞察行业发展趋势的高水平的专业群带头人和教学科研团队,还需要适时进行更新完善各项服务教学的硬件设施。行业专家的聘请,教师团队的继续教育,实习实训场地的提质改造,仿古模拟项目的搭建,设备的购置,耗材的补给,需要大量费用开支,费用从何而来?来源是否充足?这关系到内涵式发展的成效。
2)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契合的问题。我国职业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供需不平衡的情况,学非所用与用非所学的情况时常发生,其原因是学校的教学改革进展缓慢,常常滞后于行业的发展变化,导致学生就不了业、企业招不到人的现象发生,严重浪费教育资源,不利于社会稳定,也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高水平传统建筑专业群的构建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至于如何才能洞察行业的发展趋势,则必须深化校企合作,加速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促进内涵式发展,并对各专业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适时调整,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吻合。但是理念形成了,具体操作也不是一蹴而就。
3)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问题。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最有效的途径。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到“双高计划”,大篇幅强调关于校企合作的内容、要求和举措。就传统建筑专业群而言,加强校企合作,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成为专业群创新发展的主要抓手。从调查研究的结果来看,许多校企合作成效并不明显,纯属摆设,流于形势,企业参与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意愿并不强烈,往往是学校一厢情愿。为什么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为什么企业对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不积极、不主动,俨然一副事不关己旁观者的姿态?
4 结语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传统建筑,地处偏僻、经济发展滞后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风格独特、造型别致,凝聚着我国历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由于传统技术人才稀缺,工艺失传,民族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水平传统建筑专业群的构建应以引领改革、促进发展、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契合市场节奏,加速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推动内涵式发展,保障传统建筑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