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藏与整理
2021-04-14张丽鹏
张丽鹏
(河南省洛阳市图书馆,河南 洛阳 471000)
地方文献是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中的一种独特资源,是本地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自然、科技、文教卫生等情况的真实记载,反映了地域的风貌,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具有地域性、史料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等特点。地方文献资源的收藏是衡量一个图书馆藏书有无地方特色的重要标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项工作已普遍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注,正逐步成为完善图书馆藏书体系并服务于地方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多年来,洛阳市图书馆一直非常重视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在收集、整理、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文献建设体系。
1 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收藏情况
千年帝都的洛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和人类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在浩如烟云般厚重的都城史页里,记载着很多重大历史变革和时代更迭,涵纳着无数帝王豪杰和风流人物。这里历史名人灿若群星、人文荟萃,文物遗存比比皆是,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
洛阳市图书馆领导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多年来,建设具有洛阳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一直是我们努力实现的目标。为加强地方文献征集的力度,我们安排了地方文献专职人员,建立了地方文献专藏库,克服当前购书经费紧张、书价暴涨的客观困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征集购买地方文献,并保证了购书经费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根据洛阳历史文化发展及文献分布的特点,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符合本地实际的搜集整理办法:
1.1 确定收藏范围
包括:1)关于洛阳的历史、地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民俗风情、历代名人等方面的资料。2)洛阳人著述或他人关于洛阳的著述。包括古今公开或内部出版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著作或手稿。3)洛阳地方出版物。本地区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术团体、群众团体及其它各界出版印制的各种资料。有关上述内容的书籍、报纸、期刊、内部出版物、会刊(会议资料)、校刊(报)、典籍、志书、年鉴、族谱、碑文、拓片、剧本、乐谱、歌册、笔记、手稿、图片、书画作品、音像制品等均在征集收藏之列。
1.2 确定收藏重点
应该说,有重点才有特色。确定收藏重点,反映地方特点,目的是提高地方文献的品位,增强馆藏特色的优势,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科学研究服务。如洛阳是千年帝都,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史志无疑是洛阳市地方文献建设的重点,不论是市志、县志、区志、村志,还是专业志、人物志都在我们的收藏之列。洛阳又是国内外久负盛名的牡丹花城,因此牡丹文献也是我们收藏的重点,从《牡丹志》、《牡丹大观》到历代诗人吟牡丹的诗,都在收藏之列。
1.3 注重广寻博收
很多有价值的地方文献分布散乱,难于系统掌握,必须通过特殊的手段予以收集。
1)走访调研,追踪征集。地方文献搜集的第一信息来源是各出版发行机构的征订单,但地方文献大多不是通过正规的售书途径发行的。其表现是印刷数量少,且多是一次刊印,不再版。其次是极少公开发行,基本上是在本地区或本行业散发以及出版标准不一,不便进行书目控制,图书馆难以获得,这类文献常常包括了许多十分有价值的原始情报信息,极易流失。必须及时掌握信息,才能做到不失时机的搜集入藏。我馆在收集内部出版物时,注意通过新闻出版部门了解内部期刊报纸的出版情况,派人追踪征集,目前共获得各种内部期刊100种2486册,大部分为我馆缺藏期刊。另外我们与市、县党史办、市志办、市科协、文联、新闻出版部门、高校、厂矿等建立联系,如有出版,及时征集,近年来,我们搜集到各类志书送审稿10余部,厂志20余部。
2)上门访求,深入发掘。对那些零散的,过时的文献资料,不亲自访求,很多珍贵资料根本无法获得。我们通过走访收藏者、到旧书市场、旧书网站以及网上发布地方文献征集启事等多种渠道,广泛搜集。截止目前我馆共入藏地方文献12000余种18000余册。我馆所藏古籍地方文献较为丰富,共有100余种,其中县志收藏较为全面系统,包括河南府志,洛阳县志、偃师、孟津等九县县志,这些地方志翔实地记载了洛阳不同时期的历史变革和风土人情。如我馆所藏《洛阳伽蓝记》记载了洛阳城佛寺盛衰始末;洛阳清义堂出版的小说《歧路灯》,深刻反映了清康熙、乾隆年间的河南地方社会,被认为是河南前清时期的风俗史。这些宝贵的古籍地方文献,对于洛阳市的历史文化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2 地方文献的整理开发情况
2.1 建立了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
在网络环境下,馆藏信息的网络化是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共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前提。馆藏信息的网络化,其前提是馆藏信息的数字化。即对馆藏文献目录的数字化处理、为了方便读者利用,实现了网上查阅,我馆规范建立了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使读者可以从不同的检索点检索图书。在地方文献阅览室我们还设立了目录专柜,设分类、题名两套目录供读者使用。
2.2 编制了地方文献书目索引
地方文献是形成公共图书馆藏书特色的重要方面,图书馆收集地方文献后,可通过编印书目索引,帮助研究者搜集、分析并正确地运用文献,为研究者提供良好的文献环境。根据读者不同时期的文献需要,我们在充分揭示其文献特征的基础上,编纂了二次文献《馆藏洛阳书目索引》、《黄河小浪底专题主要报纸索引》、《馆藏牡丹书目》、《洛阳牡丹诗词专汇》等书目索引,为读者利用文献提供了 便利。
2.3 建立了洛阳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
洛阳地方文献数据库是我馆信息自动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馆的特色数据库。我馆自2013年以来在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先后建设完成了《牡丹文化中心数据库》、《洛阳历史名人数据库》、《洛阳寻根文化数据库》、《洛阳政府公开信息数据库》、《洛阳工业遗产档案数据库》、《洛阳儿歌民谣数据库》、《馆藏珍贵古籍数据库》等,目前以上数据库已在洛阳市图书馆官网上发布供读者查阅使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今年我们正在建设入选国家数字推广工程特色专题数据库《洛阳隋唐大运河》项目,这也是河南省的唯一入选项目。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推动洛阳经济和文化建设和对外开放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4 举办讲座,展览,宣传地方文献
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不仅是搜集、整理、开发研究地方文献,作为一个公共图书馆同时还肩负着普及地方知识、宣传城市文化、培养潜在的地方文献读者的责任。如可以通过请地方文献研究专家学者、社会人士作地方历史文化、风俗文化的报告,传承地方文化,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通过宣传,让更多的市民了解自己所在的城市,关注自己生活的城市,培养地方文献读者。
3 地方文献的专题信息服务
地方文献专题信息服务工作的目的,是地方文献工作者为了帮助用户更好地利用地方文献,以个别解答的方式,将经过选择和整序的地方文献信息或用户所需的专门信息及时地传递给需要者。当今时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用户对地方文献的服务需求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一次文献的提供,而是迫切希望地方文献工作者能够迅速地为其提供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信息,从而免除复杂、繁琐的信息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地方文献专题咨询工作的服务形式正是适应这种社会需求,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基础。
地方文献的内容具有广泛性、系统性的特点,它不仅可以为地方领导的决策提供服务,而且可以为地方史志工作提供服务、为经济建设及科学研究等方面提供文献服务。洛阳市图书馆在开展地方文献专题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很好社会效果。截止目前我们共完成地方文献课题服务326项,其中在为牡丹文献的专题服务中,我们编译的服务成果收录在《洛阳市志牡丹志》和《中国大百科》两部重要牡丹文献中;为洛阳市宣传部编写《中国洛阳156丛书》,提供了大量的洛阳十大厂矿的厂志、照片等资料,为该书的顺利编写提供了服务。
4 地方文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1 馆藏资源不够丰富
首先,是经费的紧张。经费紧张,是各个图书馆中共同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传统观点,特别是地方文献读者群相对较少,阅读率相对较低,使得许多馆对地方文献的收藏重视不够。近年随着纸张印刷费用的上涨,使得各志书的定价也相对提高,这对于本来经费就不足的洛阳市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藏工作无疑是雪上加霜。
其次,地方文献出版量小.过去一段时间后,想找往往就再也找不到了,这也为地方献的收集带来一定困难。特别是一些系列出版物,往往因当时的疏忽,没有收到就再也配不齐了。
再次,地方文献分散性强,尤其是非正式出版物难以收集。由于这些非正式出版物分散于各部门之间,而且印量很少,甚至有的只发行于本部门,因此收集起来很困难。这也是地方文献难以收全的一个重要原因。
基于以上几点客观方面的原因,使我馆地方文献与普通图书藏书量相比,差距较大。
4.2 人员素质与新时期地方文献工作的开展要求有差距
新形势下的地方文献建设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有各方面良好的素质,提高服务意识。我们应始终如一地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培育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要有丰富的图书专业知识,能熟练地对地方文献进行收集、加工、整理、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促进对文献利用。
5 地方文献工作展望
当前,我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在资源建设、用户服务、文献数据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相距很远。为此,我们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力度,真正建设具有洛阳特色的完整的地方文献体系。
5.1 做好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
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是图书馆的百年大计,应有计划有目标地实施。多年来,我馆一直没有形成专门的规划,致使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缺乏系统性,有些甚至是空白。我们应按照藏书体系的要求,迅速制定出搜集整理地方文献的远景目标,使搜集整理地方文献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5.2 结合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适时举办洛阳地方文献书刊资料展览
通过宣传地方文献,吸引更多的读者重视图书馆、利用馆藏资源。要吸引更多洛阳名人名流参与文献收集工作,借此机会再征集作品,进一步丰富、补充地方文献的收藏,以达到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