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对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研究

2021-04-14崔阳兵

卷宗 2021年4期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资源

崔阳兵

(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7)

随着云计算、互联网、智能服务的广泛普及,信息数据当前呈爆炸增长发展态势,大数据时代随之来临。大数据影响下,信息数据规模更大,类型也更加复杂,针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时难度有所增加。在此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化建设中便应注重收集、分析能力提升,使图书馆建设和大数据环境之间相适应,保证图书馆服务质量与水平[1]。

1 大数据的概念和特征

大数据也就是规模庞大的数据,数据呈现出多样化非结构性特点,作为一种信息形式,具有容量大、速度快和形式多样特点,大数据会在数据数量增长影响下形成大规模集合体,能够将数据采集、处理以及存储过程体现出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每天都会产生较多数据,用户能够根据自身需要随时分享数据,并且在数据分享时也会产生较多数据。在数据快速增长过程中,数据处理单位发生了改变[2]。同时数据在类型上更具多样化,社交网络不断更多增多促进了信息获取途径的增加,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订货及时获得数据,这些数据能够使用户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除此之外,数据在处理速度上也获得了极大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利用率的提高,能够对批量数据以及数据流进行处理。

2 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2.1 资源数字化

高校图书馆中传统资源为纸质书籍、报刊以及文献,但是数字图书馆中,购买的数据库,价值性较高的数字文献都为数字资源[3]。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讲,工作目标为满足用户需求,帮助用户便捷、快速获得信息,用户浏览的网站,数据库中搜索资源、检索时间等都属于数据信息,能够使图书馆深入了解用户的喜好,进而为用户提供针对性较强的服务

2.2 组织网状化

高校建设数字图书馆过程中,仅仅针对资源进行信息化建设远远不够,需由专业人员进行加工、分析、分类,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帮助数字之间形成有效联系[4]。用户想获得某个信息时可以通过信息之间的联系性,获得想要的信息资源,这种组织形式与直线定位方式效果比较明显。

2.3 检索智能化

图书馆中智能搜索引擎的运用,能够在数据库中查找信息,结合需要的信息将范围缩小,关联检索结构,在此情况下,能够帮助用户比较准确地将信息找到。

3 大数据在高校图书馆数字建设中产生的影响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在开展资源建设时,不仅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因此需注重资源建设深入,考虑数据化问题。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主要是指利用既有资源实现数字化转换,以及购买数字资源,资源具有结构化特点。大数据广泛应用过程中,使数字图书馆建设内涵获得了拓展,数字资源在来源上更加广泛,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资源规模变得更大[5]。同时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图书馆建设也具有非结构性特点,为了使多元化需求得到满足,高校不仅需完善结构化资源,也需给予网络信息、网络音频、网络视频收集工作更多重视,促进非结构性建设[6]。大数据在服务中的运用,能够使信息服务和用户实际需求之间进行有效对接,这是图书馆工作在开展时需关注的重点。通过大数据,高校能够对用户信息进行深入挖掘,使信息服务的提供获得有效依据,进而提升服务效能。但是大数据的运用也对高校服务水平、数字建设水平要求更高,这主要是由于运用大数据过程中,数据类型以及数据形态都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在此情况下,原本资源平台将难以适应实际发展需要,需积极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

4 大数据与数字图书馆内在属性关联性

大数据能够从多样化数据中获取价值性信息,并实现自身的迭代升级。数字图书馆主要指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将计算机、互联网以及多媒体作为基础,使馆藏资源以数字形式呈现,形成易于管理的额和能够及时进行分享的数据库[7]。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改造,能够使用户获得更好使用体验,针对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纸质文献的改造能够使图书馆整体信息管理水平获得提升,加快信息在传播时的速度。就当前图书馆建设现状来讲,资源数字化以及资源传递网络化已经基本实现,技术共享以及技术集成也已完成,阅读更加便捷与方便。就高校图书馆来讲,师生属于信息化体系当中的主体,主要为教学与科研题库共服务,发挥推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作用,获得实现持续性发展,就需重视升级改造的实现[8]。在信息数据总量呈现指数增长情况下,非结构性质数据访问数量有所增加,原本运用的数据存储已经的难以适应图书馆实际发展需要,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大数据使数字图书馆在发展中明确自身思路与方向。

数字图书馆属于大数据重要运用场所,图书馆主要收藏对象为电子信息,收藏空间属于网络空间,针对馆藏资源开展数字化整合,能够使用户获得更多与此相关信息。数字图书馆发挥着信息收集、信息访问、信息集散的重要作用,能够促进资源整合与资源挖掘,大数据为幕后,图书馆为台前,二之间的关联性示范明显。同时数字图书馆为大数据进行升级的试验主体。数字图书馆属于知识结合体,在数据量急剧增长过程中,用户实际需求质量有所提升,数字图书馆也相应地具备了大数据属性,大数据和数字图书馆之间的结合能够实现对复杂数据的有效处理,这属于数字图书馆应具备的基础性功能,由此可见,数字图书馆和的大数据之间在技术需求方面具有一致性。除此之外,数字图书馆属于数据群,实际上是大数据群的重要组成,从用户角度分析,大数据在定向挖掘之后获得信息数据是用户需要内容。这也体现出了数字化图书馆的价值,因此数字化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挖掘技术的应用。的在大数据技术完备情况下,才能保证数字化平台建设的高效性。

5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虚拟技术增加了管理难度

在大数据快速发展过程中,高校图书馆中文献查找中传统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学习需要和工作需要,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成为发展必然趋势,在此情况下高校图书馆也在不断探索数字化建设路径,旨在为学生学习和教师科研工作提供更多支持[9]。高校当中的数字图书馆主要是运用虚拟技术满足读者实际需求,使读者获得良好阅读服务。虚拟化技术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图书馆在信息处理方面能力的提升,但是从某称程度上讲也使相关设备与系统更加复杂多样,将数字图书馆维护成本和运行成本增加,并对图书馆中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5.2 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对于高校来讲,网络安全属于数字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涉及的重要问题,数字图书馆当前主要是将云计算技术作为基础与前提,因此需重视数据库、网络结构、网络服务器多个方面的整合,进而使数字图书馆高效、稳定运行得到充分保证[10]。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却存在网络安全问题,需图书馆构建安全防护措施。在此过程中,防火墙已经难以适应数字图书馆在建设时的安全需要,同时在云计算不断发展背景下,网络安全难以进行有效界定,这实际上会使图书馆安全性有所降低,并且高校中使用的网络拓扑以及虚拟交换机也比较容易受到黑客攻击,进而使网络安全问题加剧。

5.3 资源存在重复交叉

高校当中建设数字图书馆能够运用数据信息实现网络共享,为师生科研和学习提供便利,也能促进文献查找过程中效率和速度的提升。但是就当前图书馆发展现状来讲,针对文献资源并未进行统一组织规划与组织管理。因此文献资源中存在交叉重复现象,多数高校中都有万方、知网、维普等,数据库中的有很多文献彼此重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图书馆实际运营费用有所增加,也使用户使用时的检索效率受到了不良影响。

5.4 缺少统一标准

数字图书馆具有结构化数据也具有非结构化数据,需运用数据处理技术收集、存储、转换数字资源,构建与之相对应的数据库。在收集数据过程中,技术不同情况下,数据格式也会有所不同,部分数字资源是运用物联网,部分是使用RFID技术,普遍存在数据资源未能形成统一标准的问题,这使资源在整合时的难度大大增加。

5.5 个性化服务水平不高

部分数字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未能充分认识到用户重要性,难以获得的有效信息需求。虽然能够为用户推荐与提供信息资源,但是却难以充分了解的读者浏览需求,难以结合读者个人喜好以及阅读习惯为其提供个性服务,这一问题的出现会对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6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有效实施路径

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之间相比,信息存储、信息传递方面存在的差别比较大,传统模式下图书馆员主要是运用借阅方式推动资源共享,而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讲,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展开资源共享,运用文献数据库连接开展智能检索,在此情况下能够使时空限制得以打破,随时传递与阅读文献资源。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

6.1 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数字建设过程中,对于工作人员素质也有了更高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需具备良好计算机技术同时,也需具备信息处理能力[11]。在此情况下,就需图书馆加强培养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业务的能力,定期对工作人员展开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主要为数据处理、计算机技术、信息开发等等,促进工作人员素养的不断提升,适应当前图书馆实际需要。

6.2 重视网络安全

建设高校数字图书馆过程中,网络安全越发突出,需相关工作人员给予充分关注,促进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提升。同时需积极与网络安全相关的管理技术与管理方法,增强高校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开展网络安全维护时运用科学、合理措施,促进网络整体安全性能提升。首先,根据文献资源不能重要程度,将其划分为不同安全等级,针对图书馆中的内部信息进行独立存储,运用设置加密和设置访问权限的方式保证信息内部安全[12]。其次,运用IP检测以及安全保护措施保证数字图书馆在建设时的安全性。最后,注重虚拟产品的使用与引进,关注程序编程在接口上的安全性,并且对其开放性进行检测,避免在使用或者是引进时受到病毒入侵影响,在发现漏洞情况下及时将其 修复。

6.3 拓展资源整合实际范围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建设数字图书馆过程中,应积极转变传统管理理念,针对原本文献范围进行整合拓展,积极构建共享合作机制,保证资源共享深度与广度。在此情况下,图书馆之间可以进行联合,对特色性数据库进行开发,实现合作共赢和取长补短。同时需注重对图书馆当中的资源数量与资源种类进行扩充,除了常见文献资源之外,可以增加与师生之间联系紧密的信息资源,其中包括热会热点、政策法规等等。除此之外,也应在后台针对用户检索的关键词进行分析统计,从用户角度出发,促进图书馆当中信息资源的不断完善。

6.4 提供有效信息服务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需充分认识到数字图书馆建设重要性,增加在资金方面的投入,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与先进设备,对不同网络中的异构数据资源展开数字化管理,可以运用分布式管理方式,推动数字资源革新,保证读者检索时及时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建设过程中需重视硬件投入,也就是服务器建设,可以运用HDS分布存储技术,整合图书馆中的数据库与服务器,构建有利于图书馆运行的有效环境,加强对电子图书搜索、存储、下载等多种服务的运用,避免出现数据丢失或者是突然发生故障。因此需构建建立在NAS基础上的备份系统,为图书馆有效运行创造良好条件,实现图书馆在运行时的高效性与稳定性。

6.5 重视提供个性服务

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下用户仅能被动接受服务,但是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图书馆应加强对读者产生信息行为相关数据的利用,积极研究读者在阅读时的具体需求,运用主动方式为教师与学生推送信息,使教师与学生获得个性服务推荐,构建个性信息服务模型。同时数字图书馆需将基础性服务数据记录好,促进馆藏数据丰富,构建用户信息库,保证信息库的完善性,信息库中需包括用户姓名、兴趣偏好、专业方向等等,也应通过大数据从大量节约信息、浏览信息中获得价值性信息。除此之外,数字图书馆可以通过内容过滤、协同过滤方式挖掘用户搜索内容以及浏览内容,构建与用户实际需求相适应的资源库,并且从海量信息当中将个性化信息筛选出来。用户在登录图书馆时,可以根据行为数据向用户推荐他们可能会感兴趣的问题,实现对个性化内容的推荐,促进读者阅读兴趣提升。最后,高校可以建立微平台服务、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移动终端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可以借助移动终端随时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做到与时俱进,针对数字化平台急性拓展,将移动平台引入到数字化图书馆中,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构建移动图书馆APP或者是图书馆公众号。在图书馆APP或者是公众号中为读者提供图书借阅、动态信息、资源检索、用户交流以及阅读推广等多种服务,及时将个性化信息推荐、信息动态等向用户传递。用户在登录成功之后,可以充分了解图书馆信息,也能所示进行预约和在线浏览,进而促进数字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

7 结束语

总之,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使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建设过程中迎来了全新契机。在此前情况况下,高校需紧跟时代脚步,结合读者实际需求,加强创新和研究,针对服务模式进行不断探索,扩展服务范围。同时重视馆藏资源整合,推动资源共享实现,并对用户行为进行挖掘,使用户获得个性服务,促进数字图书馆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数字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