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频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的三重逻辑

2021-04-14何龙安

江科学术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思政

何龙安 陈 颖

视频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插播辅助短视频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效果的一种授课方式。本文指的短视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插播的、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的视频,不包括慕课视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文中简称思政课)“教材给出的是教学的基本结论和简要论述,要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需要做很多创新性工作。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样化探索,通过多样方式实现教学目标”。视频教学就是“创新性工作”、“多样化探索”、“多种方式”之一,它往往能起到教师“裸讲”即完全由教师口头讲授难以取到的效果。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全覆盖、多媒体技术的普及,视频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被广泛采用,并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这就有必要对视频教学的有用性、原则性、现实可能性等进行研究和剖析,为思政课教师理直气壮地运用好视频教学提供合理性、合法性和规范性依据。

一、价值逻辑:体现视频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的有用性

视频教学的价值在于其能够帮助思政课教师通过教学达到思政课教学目标,表现在视频教学在构建思政课现代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培养时代新人;在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实现教学效果等上的有用性。

(一)转变教学话语的一种有效形式

思政课要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重任务的愿景,就必须探索合适的教学话语,对教材话语体系进行重构,使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使传统教学话语向现代教学话语转变。在传统教学体系中,教师口头讲授、传统板书等是主要的教学话语,这些教学话语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过特定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新时代到来,信息化、网络化交往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主要交流方式,传统的话语体系不能满足思政课教学的要求,也难以胜任新时代思政课所承载的历史使命。“在互联网时代,受教育者更倾向于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新媒体互动代替线下的主题学习、谈心谈话等活动”,思政课应该“借助网络中的有声视频、无声图像、数字、符号等新型网络话语元素,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更加鲜活、接地气,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有声视频”是现代教学话语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合理运用,能克服和填补思政课传统教学话语的缺陷。

2020年9月22日,第75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议召开,这次辩论会议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各国领导人的讲话都是通过播放事先录制好的短视频来呈现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视频讲话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和评价,让世界更清晰地了解中国的对外举措、加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看到中国始终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总书记的视频讲话是一种新话语方式的表现形式,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典范。思政课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阵地和载体,更应该创新其话语方式,充分发挥视频、音频、图像等现代教学话语在思政课教学中作用。

(二)契合了学生的接受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其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接受主体的有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接受主体出于自身需要,在环境作用影响下通过某些中介对接受客体进行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外化等多环节构成的、联结的、完整的活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认为,受众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和最终落脚点。思政课教学的受众是新时代大学生,他们对思政课程内容的有效接受,可以实现教育成果内化并进一步外化为行动的目的。

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要使受众接受,首先要了解受众的需要,然后才能推动接受的进行。因此,教师要掌握思政课受众也就是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成长需求,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回应学生的现实需要。新时代大学生的个体意识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善于表达个体想法,对社会的发展变化持审视眼光和批判态度,对传统的说教方式不感兴趣甚至反感。因此,个性化、时代感强的短视频,更容易受到他们的青睐,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也更容易直击其心灵从而产生认同感。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主体,而教学内容是客体,教学目的就是将教学内容即客体主体化。在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中,短视频作为教育介体,更好地呈现了教学内容,契合了受众的接受特点,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教师组织课堂讨论的最佳素材

要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达到教育目的,就必须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毛泽东同志曾生动的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从教育教学发生作用的过程来看,师生双方作为教学主体在这一过程中是人的因素,方法是中介因素。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既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活动,也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接受活动,不会选择和运用方法,不讲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难以在教学主体之间建立良性互动关系,教学目标就难以实现。课堂讨论法具有民主性和自由探索性的特点,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主体间的平等对话。

要组织好课堂讨论就必须有合适的素材。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以教材某个内容或某个静态案例为素材设置讨论话题,但因为没有情景感,学生谈论的气氛不够热烈,讨论效果不尽人意。一句话、一张图片、一个案例或者一个短视频都可以成为教学讨论的素材,但相比其他图文素材,短视频信息量大、表现力强、直观性好,在创设教学情境、反映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引起学生共鸣上具有其他素材没有的优点。

二、理论逻辑:彰显视频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应遵循的原则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视频教学作为教学方法、教育介体,在呈现教学内容、发挥教学主体能动性以及实现教学目标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作为政治性理论性很强的思政课,运用到思政课教学的短视频应该注意视频来源的权威性、视频内容的价值性、视频类型的多样性和视频嵌入的贴切性。

(一)视频来源具有权威性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涉及到“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核心课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政课是一门非常严肃的课程,它意识形态色彩浓厚,政治导向性和目的性非常强。因此在选择视频时,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形势错综复杂,思政课就是要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对各种错误思潮进行批判。互联网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网上短视频良莠不齐,因此,教师在进行视频案例选择时要注意视频内容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确保短视频来源的权威性。目前,随着国家对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各种国家权威媒体及网站上的相关视频越来越多,如中宣部创建的“学习强国”APP及央视影音等,有很多适合教学使用的短视频,这些短视频制作精良,内容政治性强,具有极强的权威性。

(二)视频内容具有价值性

“思政课重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这一点必须牢牢抓住。”视频教学既是一种教学介质,也是信息展示的一种载体,这种信息载体所承载的内容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因此,教师在运用视频时,要避免庸俗、低俗、媚俗图片视频,要避免视频内容的娱乐化、庸俗化,一定要确保视频内容对受教育者的价值引导和价值塑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同思想基础。

视频内容的价值引导体现在引导政治方向,激发精神动力、塑造个体人格和规范个体思想和行为等方面。引导政治方向就是所选视频要能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教育和引导,通过隐性或显性的方式使受教育者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精神动力,就是通过充满正能量的教学视频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其实现人生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塑造个体人格和规范个人行为,就是通过视频内容对大学生的气质、性格、动机、兴趣等内部倾向和心理特征进行引导,丰富其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并将内化的道德品质和理论修养作为日常行为标准,从事社会实践活动。

(三)视频类型具有多样性

视频类型的多样性,既是指视频种类多样,也指视频的表现形式多样。短视频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和重要的教育介体,其多样性取决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以及思政课教育主体的个体性。就思政课教学内容多样性而言,教学视频应该多样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学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涉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涉及世界史、国际共运史,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等。”1思政课教学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多彩,且时事性较强,因此,视频的类型也应该是多样性的。“学习强国”APP中的短视频内容全面、种类繁多,契合了思政课教学视频多样化的需求。

就思政课教育主体的个体性而言,教学视频也应该是多样的。从终极意义上看,开设思政课的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多样化和大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会越来越明显。大学生作为思政课教育主体之一,必然具有多样化、层次性的目标需求,这些目标需求也是大学生的主体性的体现。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思政课教学内容需要在统编教材基础上进行分解和重构,既确保教材的统一性,又能因生施教、因生之需求而施教,体现多样性的特点。灵活机动、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的短视频正好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如“学习强国”APP“百灵”这一栏目中的视频以“炫”、“彩”、“竖”、“窗”、“藏”、“靓”等表现形式就深受众多大学生的欢迎。

(四)视频嵌入具有贴切性

视频嵌入具有贴切性是指用于教学的视频既要贴近社会实际、体现与个体需求相契合、凸显思政课的价值关怀,又要契合教材内容及相关原理,同时也体现在教师能够在恰当的地方运用恰当的视频,从而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一是教学视频要贴近社会实际,抓住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把握学生的思想困惑。即所选视频既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就,也要对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正确剖析,旗帜鲜明地对一些错误言论和思潮予以有力回击,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方法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找到其所关切的现实问题的正确答案。二是所选教学视频与教材内容具有紧密切合度,不能为了看视频而看视频,要使所选视频能够说明教材的某个内容、解释所学的某个原理或阐述某个问题。三是教师插播视频要恰如其分,在该插播视频的时候插播视频,以及插播哪个视频,都要恰到好处。例如,在讲述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时,可以插播“百团大战”的短视频;在讲述生态文明建设时,可以插播“习近平‘两山’理念改变中国”、“绿水青山十五年”短视频等。

三、实践逻辑:视频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的实现途径

在遵守视频教学选择、嵌入原则的基础上,实现视频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使思政课达到教学目的,需要在现实教学过程中,解决好视频内容与教材内容、视频播放与教师讲授、视频观看与学生参与等方面的关系。

(一)处理好视频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关系

思政课统编教材由教育部组织专家精心编写,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政治性、科学性和逻辑性,内容深入浅出,可读性强。既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框架,明确了教学方法,也为学生自我学习提供了指引。但是,无论教材内容多么的“教学化”,都不能自动成为教学内容,教材内容是静态的,是对教学内容的某种预设。教学内容是教师经过教学设计形成教学方案,再到实施过程,经过层层变革并最终形成的。教学内容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个性化演绎和创造,是对教材内容的二次创造,因而是动态的。

教学短视频是用来辅助教学的,是教师经过认真挑选、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案例,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从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教学内容饱含着教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教材内容的动态化表现形式,教学视频是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万变不离其宗,教学视频与教学内容一样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据,为遵循。为使视频内容与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内在的统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视频内容要符合教材内容,能为整个教学过程服务。视频内容如果不符合教材内容,就会把学生引入“歧途”,学生就会感觉自己在“坐飞机”、“听天书”,不知道学习了什么,就不能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二是视频内容要为教学重难点服务。思政课重难点知识,是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要点,视频教学要起到让学生易于理解、易于记忆、易于内化的作用;三是视频内容的时长不能过长。视频内容过多、过长就会冲淡老师对教材内容的讲解,思政课的学理分析、理论阐述、真理传播的力度就会削弱。

(二)处理好视频播放与教师讲授的关系

教师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进行示范、呈现、讲解和分析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目前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最常用的方法。教师讲授是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也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的理解教材内容,对教材的逻辑结构有整体性的把握,同时也可以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讲授时透出的真善美及世界观对学生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学生角度来说,教师讲授是一种接受性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学会了“听讲”,才有可能自觉系统地将教师的教法内化成学法,从而学会学习,掌握各种方法。但是讲授法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一是它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觉,认为认真听讲就可以直接获取全部知识,从而忽略了思考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二是教师讲授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容易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讲授法运用不好容易演变成满堂灌,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视频教学具有直观性、交互性、动态性的特点。视频教学图文声像并茂,音频视频并重,使课堂活动变得活泼生动有趣,可以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同时使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变得直观形象,更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播放视频案例之前,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思考,使其将学与思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讲授法和视频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既坚持“灌输”又注重“启发”,达到单纯的讲授达不到的效果。要处理好播放视频与教师讲授的关系需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做好教学设计,安排好教学步骤,根据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案例,使授课内容与教学视频衔接自然,逻辑合理;二是每堂课视频播放不宜过多,频繁播放视频会打乱教学节奏,破坏教学活动的内在统一性和整体性;三是每个视频播放的时间不宜过长,视频播放时间过长,就占用了讲授的时间,教学就会成为“电影课”、“视频课”。

(三)处理好视频观看与学生参与的关系

思政课堂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动、平等对话的关系。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其课堂参与度上,参与度越高,其主体意识越强,就越容易形成教学主体双方之间的良性互动。学生参与度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主导性与主体性是否达到统一的标志。因此,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及有效参与、切实打造双主体课堂,是思政课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

让学生参与课堂,需要教师设置相应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播放教学视频,通过视频教学案例设置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思考视频中涉及的理论热点、社会难点问题,经过讨论表达相应的看法和意见,达到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处理好视频观看与学生参与的关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学生观看视频的目的,是通过形象直观的声光电展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信息,从而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更深刻、更具体的理解,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获得感。二是观看视频是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服务的,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结合课程内容,设置好问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更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欲望。三是观看视频不能挤占学生讨论的时间,视频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既不能挤占教师的授课时间,也不能挤占学生的谈论时间,只有确保课堂上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讨论,才能更好的起到思政课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通过视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体现了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建设要求。课外教学实践的实现需要很多条件,而利用一些典型视频案例开展课内教学实践可以跨越时空,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既可以节约时间也可以惠及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思政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