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红色研学旅行产品研发的五种常见模式与策略思考

2021-04-14厍锐君屈忠雷贾晓斌

卷宗 2021年25期
关键词:游学参与者研学

厍锐君 许 娟 屈忠雷 贾晓斌

(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巴中 636000)

自从2014年4月国家教育部王定华司长首次提出研学旅行定义至今,国家及各省市层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学校研学旅行的政策和制度规范,给我国的文旅事业注入了全新的内容和新鲜的活力,催生了各地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和高校图书馆新的服务动能。各地图书馆纷纷行动,着手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研学旅行产品,尤其是红色研学旅行产品的研发,出现了许多成功的实践案例,也产生了许多学术研究成果。

1 目前国内图书馆红色研学旅行产品研发的五种常见模式

国内图书馆的红色研学旅行已在许多省市出现了较成功的实践案例。归纳起来,目前国内图书馆红色研学旅行产品研发有五种较常见的模式,分别是:“读书+”模式、“基地+”模式、“文化+”模式、“体验+”模式和“拓展+”模式。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种是“读书+”模式。该产品模式主要以书为媒、以真实的旅行活动为纽带,能够实现“读书+旅行”的完美结合。设计方法:图书馆选择几个不同的主题为不同类型的参与者推荐游学阅读书目,设计阅读课程表及旅行线路,提出游学效果评价办法与激励措施,供参与者选择使用。游学阅读书目选择一般应与旅行路线或目的地相关,以利于参与者在游中读、读中游,以书为媒,边游边读,边读边悟,边悟边记。在游学过程中,参与者可以撰写读书笔记、拍摄照片、记录见闻、发表感想。研学末期,要参与游学读书交流会,讲述旅途故事,分享读书体会,并通过统计个人微博、微信、抖音点赞和评论,获得积分和奖品等。

“读书+”研学产品的重要优点是跳出了单纯阅读的传统读书模式,可以使参与者在旅行中感受到书本与现实生活的不同。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推出的“I-Share暑期游学阅读”就是采用了这一模式[1]。

第二种是“基地+”模式。该模式适合于馆舍和基础设施条件好的大型图书馆。设计方法:图书馆利用自身馆舍条件及资源优势,以实体场馆为基础,建设适合不同群体类型、与学校和社会教育紧密相关的研学基地,如“XX革命传统教育基地”、“XX爱国主义教育基地”、“XX理想信念教育基地”。采用该模式,不仅要有实体条件,而且要能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精选主题,推出常态化活动内容。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是该模式的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

第三种是“文化+”模式。在已出现的案例中,该模式多数以“非遗文化+”或“红色文化+”等形式出现,如苏州图书馆相城分馆推出的“舌尖上的相城”、巴中职业技术学院推出的“秦巴文化艺术长廊”和“红色文化阅览室”等。采用该设计研发研学产品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要将非物质文化、红色文化的展示、体验、保护、传承作为研学的核心内容,通过对社会资源、馆藏特色资源的挖掘和特色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参与者能够查阅、欣赏原始文献,观摩、体验文化展品,参与真人文化活动,实现研学过程中的自我赋能和精神升华。

第四种是“体验+”模式。该模式主要有两种技术路径:一种是以单个图书馆场地空间、业务开展和馆藏资源为基础,创设具有代表性的体验项目和体验内容,让参与者参与图书馆业务活动,体验馆舍建筑设计之美、空间布局之美和馆员服务之美,使参与者能够在活动中获得旅行之乐;另一种是多个图书馆联合开展,通过设计包含众多图书馆的“游学地图”、“游学护照”、“游学印章”,以巡游打卡的方式向参与者提供图书馆游学签证和游戏服务,使参与者能够在签证巡游过程中体会到图书馆诗与远方相结合的文化之美。长沙图书馆推出的“阅天下•邂逅图书馆之美”就是这样一款成功的“体验+”产品[2]。

第五种是“拓展+”模式。设计思路:图书馆联合区域内其它机构,利用双方的景观、场地资源,以主题读书交流、主题采风、主题写生、主题创作、主题表演、情景模拟等方式,为参与者提供参与体验和互动活动,让参与者在获得快乐旅行体验的同时能够了解所在地域自然景观、民风民俗、历史风情和科教资源,零距离贴近乡土,重温历史,感受家国情怀。

2 图书馆红色研学旅行产品研发策略思考

自2016年高海生在《中国旅游报》发表《浅析红色旅游的研学内涵》一文以来,与“红色研学”相关主题发文已超过200篇。其中,尽管包含有周晓梅“基于昂普理论的研学旅行产品研发与设计研究——以湖北省为例”[3]、黄柳婷“共生理论视野下红色研学旅游产品研发路径分析”[4]等学术性较强的文章,但关于产品研发的对策性、理论性思考并不多见。本文认为,无论采取哪种模式,红色研学旅行产品研发均应充分考虑情感认同、多元合作、目的与内容融合、顶层设计四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情感认同是实现产品价值的关键因素。人们的家国情怀在不同时代、不同场景下需要有不同的话语表达形式与内涵诠释方法。研学产品不能只流于形式,而应做到符合参与者的年龄和社会身份,让参与者能够真正融进去、学得到、有提升,为此,应该将“边走边学,情境体验,灵活参与,边看边思”的动态研学与静态展示有机结合起来。使参与者可以自主选择旅行线路、活动“菜单”和实现自主流程管理,从而激发其兴趣,加深其体验,更好地获得情感上的认同。

其次,立足于本地社情、校情和馆情的多元化合作必须扎实有效。研学旅行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一个红色研学旅行目的地的形成,往往需要有其独特的红色文化基因做支撑。只有融合了当地的历史风土文化、校园文化和图书馆服务文化,才能体现出产品自身的气象、灵魂和个性,使参与者有更多的亲切感和新鲜感。图书馆要加强与当地教育、旅游等行政管理部门和旅行社、教育机构等社会组织机构的合作,做好产品研发的顶层设计,通过整合资源,抱团发展,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搞创新型研发,推出集科学性、教育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为一体的优质产品,不断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和美誉度。

再次,产品研发必须实现手段与目的、内容的深度融合。红色研学旅行旨在以红色资源和活动为载体,使参与者通过参观、体验等方式提升对国家和本地红色历史文化的认识和感知,增强对国家、民族的情感认同,其教育意义是明确和显而易见的。这种教育意义的实现,与产品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密切相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旅行手段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深度融合。强调深度融合,就是要将旅行作为手段,以教育为目的来组织教育内容,充分体现研学中的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和游乐性[5]。在路线和课程设计上要合理有效,在导师讲解上要引人入胜,在展品陈列要科学合理,在活动组织上要导入巧妙。活动设计的主要关注点要侧重于活动体验,做到知行合一,让参与者能够主动去体验,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感悟,用大脑去思考,获得良好的沉浸式、情景式学习体验,最终产生情感共鸣。因此,设计产品不仅要关注独特的教育性,更要强调有极强的趣味性,从而使参与者在体验过程中不知不觉获得精神教育和感化。

最后,通过顶层设计强化产品的内在体验感和外在体系化是实现研学效果效益最大化的物质基础。江西财经大学张曦的研究成果表明,戏剧、歌舞剧演出类研学活动最受同学们欢迎,多选占比达51%;手工体验次之,多选占比46.5%,户外拓展和参观博物馆、革命旧址分别占39%和36%[6]。如果以此为参考,就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在产品多元化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具有动感的活动项目,如戏剧表演、户外拓展和讲故事等。我们认为,旅行主体是研学旅行中最重要的因素,主体的体验感是实现研学效果效益最大化的物质基础。因此,我们应该牢记参与者体验感这个中心,不断丰富产品供给,提升产品品质。要高度关注产品的学习性、故事性和可参与性,将展示类、体验活动类、读书活动类和景观类产品统筹协调起来,通过不断积累,形成模块化、体系化,为参与者提供游学可选“菜单”,任其自由选择和组合,进而提高其参与兴趣和满意度。

总之,红色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型和文旅项目,较好地契合了新时代人们的旅行价值观,需要各级各类图书馆从创新服务的角度,更加重视产品研发的模式选择和策略优化,以用户为中心,换位思考,因地制宜,积极研发适合各类用户的高品质产品,使用研学产品的研制逐步形成体系,走向系列化,全面满足参与者对产品的多层次、多时段、全方位、个性化需求,高质量达成研学旅行目标,取得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游学参与者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游学天鹅湖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研学之旅
去美国“插班”游学
我家的游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