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湖北农业机械化的重视与支持
2021-04-14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黄国雄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黄国雄
毛泽东出生在湖南韶山的一个农民家庭。作为农家子弟,他对农业劳动的繁重有着切身感受,深知农民的不易和艰辛。这种心路历程始终伴随着毛泽东的革命生涯,即便在思考中国革命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时,仍然对此念念不忘。早在1937年8月,毛泽东在《矛盾论》一文中就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用农业集体化和农业机械化的方法去解决。”这是毛泽东首次提及农业机械化,虽在战争年代没有办法实施,但为他进一步思索农业的出路埋下了伏笔。
毛泽东钟情农业机械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心心念念农业机械化。在1953年10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再次指出:农民的基本出路是社会主义……将来进一步搞社会主义,就要靠机器(拖拉机)。也就是说,畜力农具或可满足互助合作的小规模经营,而集体劳作大规模生产,则需要大型农业机械的支持。他说,中国只有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彻底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又在技术方面,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地方,统统使用机器操作,才能使社会经济面貌全部改观。
毛泽东知道,在当时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状况下,实现农业机械化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他提倡用半机械化和改良工具,作为机械化的一种补充。1958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成都会议上提出:改良农具运动应该推广到一切地方去,它的意义很大。几亿农民在搞这个事,这个事情一搞,并不亚于机械化。他还提醒要注意“现代化机械与改良农具的对立统一”。毛泽东多次强调加强农机研发,要求各省、市、自治区设立农具研究所。在他的这个要求之下,全国从省到县都相继成立了农机研究机构,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1959年3月9日至5月2日,毛泽东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接连写了6篇《党内通信》。在4月29日的这篇《党内通信》中,毛泽东指出:“第五个问题,机械化问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他这一科学而重要的论断,成为新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深刻影响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中国农业发展。毛泽东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思想,被亿万农民所接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为加速推进农业机械化,毛泽东提议设立农业机械部,甚至说找不到部长自己可以兼任部长。他说:“要把农业机械分出来,搞一个小组,由总理专管,总理管不了我来管;把农业机械和其他机械放到一起,就把农业机械挤掉了。”在毛泽东的督促和关怀下,1959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部成立,首任农业机械部部长是陈正人。毛泽东高兴地说:“今年已经成立了农业机械部,农业机械化的实现,看来为期不远了。”
湖北积极探索农业机械化道路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国家的帮助下,湖北积极探索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进行了不少实践,其中以新洲县刘集公社最为典型。刘集公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农业机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由单项作业到综合利用,走出了一条“农民买得起、用得会、修得好、管得了”的集体办农机化路子。
刘集公社的农业机械化之路发端于一场自然灾害。1956年,刘集初级农业合作社遇上了罕见的干旱灾害。这年冬播时节干旱了70天,4000多亩小麦无法下播。无奈之下,社里从外地借来两台抽水机,只用了几天就完成了小麦播种、灌溉。这件事给当地干部群众很深的启示:农业生产要发展,要抗住自然灾害,必须要实现机械化,向机械化要时间、要产量。随后,合作社组织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学习党中央和毛泽东有关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指示精神,下定决心要大办农业机械化。社长程金阶掷地有声地说:“就是当了裤子也要办农机!”大家商定“农业保分配,副业保建设”,从发展社办企业和副业生产入手,不断增加集体积累,再投资购买农机,促进农业生产。1956年,刘集高级农业合作社购买10台农机。1958年,刘集人民公社成立后又购买3台农机,还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公社机务队。到1962年,全社有各类动力机械近100台,年作业量达1.3万多亩,排灌保收面积6550亩。到1971年,全社的农机总投资达到136万元,71个生产队,队队可通汽车,块块耕地可用拖拉机作业,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粮食作物年年丰收,成为湖北省农业机械化的一面旗子。
在“刘集经验”的示范带动下,湖北省大办农业机械化,先后开展了三次“大会战”,即1969年的拖拉机大会战、1974年的饲料粉碎机大会战、1976年的水田“三机”(机耕船、插秧机、割晒机)大会战。一大批农机工业蓬勃发展起来。资料显示,到1978年底,全省共有农机工业企业194家,工业总产值4.3亿元,占全省机械工业总产值的31.2%,湖北拖拉机厂、襄阳拖拉机厂、武汉拖拉机厂、宜昌地区农机厂、武汉内燃机厂、湖北柴油机厂、武汉柴油机厂、洪湖机耕船厂等一大批企业生产的手扶拖拉机及多种类型柴油机、机耕船等配套农具和农产品加工机械成为湖北农业机械的主导产品。各地、市、州、县相继成立了农机化研究所或推广站、农机监理机构、农机学校,一大批农业机械得到普及,全省农机总动力达695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13万台,机耕水平达到32.7%。
毛泽东支持湖北大办农业机械化
毛泽东十分关注湖北的农业机械化。1958年4月1日至9日,他在湖北武汉召集华东和中南部分省委书记开会。会议期间,毛泽东得知武汉柴油机厂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小型手扶拖拉机后,心情十分愉悦,当即表示要去看一看,向工人师傅表示祝贺。4月11日,毛泽东兴致勃勃地来到武汉柴油机厂视察,和这台手扶拖拉机“合影”留念。
1964年4月初,毛泽东在武汉东湖梅岭客舍听取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黄冈地委第一书记姜一的工作汇报。汇报中提到,新洲刘集和广济龙坪等公社由于建立了机械站,办起了运输业、加工业和林场畜牧场,集体经济发展很快,这引起了毛泽东的浓厚兴趣。毛泽东问:哪个公社的拖拉机站办得好些?姜一回答说:新洲刘集公社拖拉机站办得早,也办得好。王任重补充说:他们除了搞农田耕作外,还搞运输,作用很大。毛泽东听后十分高兴地说:拖拉机站还是以公社建站为好。我们中国的农业机械化,就要以公社建站,走刘集的道路。最后,他还明确要求湖北,要好好总结一下经验,建立健全各种制度,逐步发展农业机械化。
1966年2月,王任重向毛泽东呈送湖北省委《关于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设想》。《设想》提出了“采取以集体办机械为主,国家扶持为辅,以机养机,分期购进,国家扶助,无息贷款等办法,实现机械化”的思路,以及湖北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具体计划。毛泽东看后非常兴奋,批示:“任重同志,此件看了,觉得很好,请送少奇同志,请他酌定,是否可以发给各省、市、区党委研究。农业机械化的问题,各省、市、区应当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做出一个五年、七年、十年的计划,从少数试点,逐步扩大,用二十五年时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3月12日,毛泽东又给刘少奇写信,认为到湖北省“参观那里自力更生办机械化的试点,这个意见很好,建议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也各派人去湖北共同研究”。毛泽东信中所讲的试点,主要是新洲刘集公社。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在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就有了第一次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的召开。1966年4月10日,周恩来派国家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余秋里和农业部部长林乎加,就召开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现场会到湖北新洲考察。余秋里一行来到新洲后,听取了新洲县委关于粮棉生产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的汇报,考察了新洲县农机修造厂、刘集公社拖拉机站以及其他公社,认为“刘集经验”很有特色,并就如何推广“刘集经验”进行了研究。余秋里回到北京后向周恩来做了汇报,商定7月在湖北召开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安排到新洲等地参观。
1966年7月中旬,第一次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在武汉召开。会议积极贯彻毛泽东“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一战略思想,制定了农机化发展计划、地方“五小工业”政策以及农业机械“三为主”(即农业机械制造业以地方为主,农业机械产品以中小型为主,购置及经营农业机械以集体为主)的方针,并且研究了贯彻这一方针的具体措施,有力推动了全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一次载入史册的会议。会议期间,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率领与会代表来到新洲县,参观了刘集公社、县农机修造厂、县轻工机械厂,了解新洲县特别是刘集公社农业机械发展、研制和使用情况。参观结束时,余秋里兴奋地说:“新洲这个现场,不是一两个点,而是大面积的,大家有兴趣,都可以去看看,不必限于指定的参观点。”
1966年7月,参加第一次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的代表们在湖北新洲参观农机作业
湖北迎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春天
毛泽东对湖北农业机械化的重视和支持,成为湖北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巨大动力。改革开放,使湖北省农业机械化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荆楚大地“机器换人”步伐越走越快。
农机保有量迈上新台阶。数据显示,到“十三五”末,湖北省各类农机具保有量达1282万台(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1%,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油菜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69%,均位居全国前列。27个县(市、区)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达8000多个、从业人员14万人。
全程全面机械化形成新格局。湖北在主攻主粮全程机械化的同时,重视果、茶、蔬、畜禽、水产全面机械化,基本形成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新格局。果、茶、蔬业机械化方兴未艾,畜牧业机械化如火如荼,水产业中工厂化养殖正在形成新时尚。在全省农机保有量中,1/3以上是果、茶、蔬、畜禽、水产机械。在广袤的荆楚大地上,传统农业中依靠人力、畜力的历史正在被改写。
智慧农机实现新突破。湖北借助国家北斗产业政策支持,依靠科教优势支撑,为1.9万多台(套)农机具安装了北斗终端,建立了农机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为农业丰收、农民致富、乡村振兴插上了科技翅膀。依托北斗农机系统,湖北较好地实现了精准作业和信息数据同步传输,初步实现了智慧农机新突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十四五”发展的新号角,乡村振兴的征程已然开启。可以预见的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湖北农业机械化事业一定会朝着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奋进,继续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