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朝芳和他的辉煌农机合作社
2021-04-14农业农村部农机鉴定总站刘司法
○农业农村部农机鉴定总站 刘司法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总站
熊朝芳在当地十里八乡的名声可不小。他在乡里率先创建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全县第一家“植保无人机飞防大队”,还通过产业扶贫带领数百名乡亲脱贫。
一、创建合作社
今年48岁的熊朝芳,早年在广东珠海、湛江等地务工,他出海打过鱼,岸边养过虾,2005年后在浙江余姚经商多年,积累了一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熊朝芳的老家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湖南省深度贫困县。2016年12月,熊朝芳回乡看到家乡部分农田撂荒、传统农田耕作效率低、农业发展缓慢,经与妻子商议,毅然返乡投入资金300万元,组建永顺县辉煌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
6年来,熊朝芳的合作社已从当初的5人发展到百余户473人,拥有耕、种、管、收、烘干、贮运等各类农机装备90台(套),流转土地1448亩种植优质水稻,托管服务周边村5000余亩农作物,县外作业面积达1.5万余亩。目前,合作社年综合经营收入达250余万元,带动建档立卡户180户500余人年均纯收入增加约420元。
随着农机作业服务面积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合作社的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当地农业生产对合作社的依赖程度、农民对合作社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去年2月,合作社成为全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县的承办单位之一,熊朝芳成为永顺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推广示范区工作机构的成员。
二、成立飞防队
2019年,在县农业农村局和县农机事务中心的指导下,熊朝芳利用合作社现有装备条件、充分挖掘技术人员的潜能,在短时间内就成立了“辉煌农机植保大队”,当年便开展无人机植保喷药服务。
如果说回乡创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乡里、试图改变乡亲们务农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落后面貌,体现的是熊朝芳作为农家子弟的爱乡情怀的话,那么果断成立“飞防队”则体现的是熊朝芳作为管理者具有的商业头脑和作为创业者具有的吃苦耐劳精神。
无人机技术培训现场
虽然在离合作社38公里外的县城有熊朝芳的家,但他更多把合作社当作“家”。有付出就有回报。合作社成立之初,熊朝芳主要精力是种好合作社流转的1400多亩优质水稻,后来周边乡村农民对农机服务也有了需求,合作社增加了5000多亩的农机托管服务,再后来,作业服务扩展到永顺县以外地区,不仅耕、种、收农机服务供不应求,水稻打药灭虫的作业需求越来越迫切。熊朝芳看到了商机。经多方联系,他将国内知名无人机企业大疆的技术人员请到合作社,现场培训合作社农机手。经过培训和考试,第一批无人机“飞手”在辉煌现代农机合作社“毕业”。合作社组建了全县第一家“植保无人机飞防大队”。熊朝芳作为飞防大队的队长被称为“熊司令”。
飞防大队组建以来,以“一流技术,一流服务”的要求分别在松柏、沙坝、万坪、石提、首车、西歧、万民等7个乡镇进行猕猴桃、水稻、烤烟、茶叶病虫害防治达20162亩次,又在花垣县、龙山县进行水稻、烤烟病虫害防治1088亩。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飞防大队植保无人机累计作业面积21250亩次,经营收入达33.7935万元,为永顺县农业产业病虫害防治节省开支93.7万元。
飞防大队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快速组建起来、短时间内取得病虫害防治效果,用县农业局副局长赵野的话讲就是解决好了人、机、地、策四方面的问题。
首先合作社的16名农机操作手、3名维修人员,都是懂农机的行家里手,将他们中的年轻者培养成“飞手”,具有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另外,合作社对愿意成为“飞手”的人员实行包底工资加提成的收入分配方式,大大提高了农机手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在原来农机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再学一项技术成为“飞手”、增加一项农机收入成为合作社农机手的自觉行为。据县农机事务中心负责同志介绍,在当地做“飞手”,年收入平均6万元左右(和当地农机行业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相当),高者可达10万元。
辉煌农机植保队的作业保障车
其次,合作社流转的千余亩水稻田、数千亩托管服务的农田、数万亩农机服务的农户都可以作为植保无人机作业的潜在用户。
第三,在购机方面,经与无人机企业友好沟通,合作社批量购机,企业给于额外折扣。农业农村局赵野副局长介绍,一台5.6万台的无人机,除去企业让利和国家购机补贴,合作社只需2.3万元,就可以提机开展植保作业了。
第四,政策扶持方面,县农业农村局统筹县农机事务中心和县植保中心,将合作社作业服务纳入县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项目,拓展了合作社的作业面积和收入渠道,同时又解决了多年来由于人工防治病虫害“你防我不防、你治我不治”的问题,实现了政府统防目标和合作社发展目标以及农民治虫目标的多赢。
谈及飞防大队对于当地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县农业农村局赵野副局长总结说,飞防大队开展的大面积的统防统治作业服务不仅保证了当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补上了当地农机化在植保环节的短板,还在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和扶贫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他表示,飞防队里的一些“飞手”原来是贫困户,通过掌握飞防技术成为“飞手”而脱贫。
三、未来新打算
作为一家拥有千余亩流转土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熊朝芳表示,目前的主要服务项目和收入来源主要还是农机作业收入和卖水稻的收入:1400多亩优质水稻每年种稻子的收入大约170万元,外出农机服务收入100多万元。未来,除了继续扩大农机作业面积外,熊朝芳打算在三个方面进行业务拓展:一是增加粮食精加工设备,拉长水稻生产的产业链,将精加工作为合作社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合作社已购置了一套水稻加工设备,近期就将安装调试完成。同时他还注册了“西歧八佰田乡米”商标,准备将合作社周围农民种植的优质水稻精加工之后在网上销售。这样不仅解决了贫困山区农民家有好米卖不出好价钱的问题,还能把精加工的利润留在合作社,更多地惠及当地老百姓。二是要把合作社办成湘西州乃至具有全省影响力的无人机培训基地,成组成批地复制“辉煌飞防大队”的服务模式,让“辉煌飞防大队”走出走出永顺服务更多的边远山区农民。第三是在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带领更多的乡亲脱贫致富。
熊朝芳曾对媒体记者说:“父母和我都是党员,从小受他们影响,始终牢记党员要为人民服务。我在外打拼多年,回来就是要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熊朝芳这样说也这样做。
“我是残疾人,外出务工不太方便,现在我在村里跟着熊总做事,一个月有4000元收入,让我走上了脱贫路。”53岁的向明政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熊总回乡搞合作社好呀,我在合作社务工一年有近4万元收入,他还免费给我提供种子化肥,帮我种4亩优质稻和6亩玉米,我照顾了残疾的小儿子,又有了稳定的收入。”51岁的向锦双对熊朝芳返乡组建合作社赞不绝口。
在合作社办公场所的醒目位置书写着这样一行字:“合力同心为致富、作风正派益群众、乐润山农源于党、富开万策本为民”。这或许可以诠释熊朝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回乡创办合作社、组建飞防队、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