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CF及ICHI构建发声功能康复训练对声带息肉摘除术后患者嗓音嘶哑程度、声学指标及发声功能的影响
2021-04-14刘沛程呈王虹
刘沛 程呈 王虹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放射科 2)肿瘤科 3)咽喉头颈外科 郑州 450052
声带息肉为声带良性病变,典型表现为声音嘶哑,严重者可失声而影响患者日常交流[1]。息肉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若术后缺乏发声功能训练,可因发声不当诱发诸多并发症。因此,指导患者及时有效进行发声训练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拟通过病例对照分析,以探讨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国际健康干预分类》(ICHI)构建发声功能康复训练干预对改善声带息肉摘除术后患者嗓音嘶哑程度、声学指标,以及发声功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09—2020-11于我院行息肉摘除术的声带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符合声带息肉诊断标准[3]。(2)意识清楚,无精神障碍。排除标准:(1)合并听力及呼吸功能障碍。(2)并存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研究共纳入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87例。根据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法分为基于ICF及ICHI构建发声功能康复训练组(观察组,44例)和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对照组,43例)。2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1.2干预方法观察组:(1)基于ICF进行功能分析。(2)基于ICHI进行功能测试与评定。(3)进行发声功能障碍疾病的分析。(4)基于ICHI构建发声功能康复训练。①腹式呼吸训练:指导患者通过不同体位,采用腹式呼吸方式,感受呼吸时腹部起伏运动。②声带放松训练:患者闭合双唇,吸气时气流进入肺部;呼气时,振动双唇以带动声带发“嘟”音。③气泡音训练:患者嘴巴微张,呼气时,喉咙发出缓慢、低沉的噼啪声,犹如气泡冒出来一样。④哈欠—叹息训练:在打哈欠训练快结束时说 h、h-h、h-h-h等;在叹息时发h,另分别加入a、u、i。前期由医师指导患者进行练习1周,之后患者在家通过训练手册自行练习。30 min/次,1次/d。以上各项训练的强度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随即调整。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禁声7 d,30 d内不可大声、过度发音;指导患者如何正确发声,患者掌握后,由患者自行练习,其间护士不再定期干预。
1.3观察指标于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1)采用日本语言语音协会推荐的嗓音嘶哑等量分级量表(GRBAS)[4]评价嗓音嘶哑分级。含总嘶哑度(G)、粗糙度(R)、气息度(B)。评分越低,说明嗓音嘶哑程度越低。(2)采用德国Divas嗓音分析软件评价嗓音声学指标:包括最高基频(FOmax)、最低音强(SPLmin)、振幅微扰(Shimmer)、基频微扰(Jitter)。(3)采用自我评估嗓音障碍指数(VHI)[5]评价发声功能:分为情感、生理、功能三部分。分值越高,表示嗓音障碍越严重。采用德国Divas嗓音分析软件,检测最长声音持续时间(MRT)、嗓音障碍客观指数(DSI)。
2 结果
2.1嗓音嘶哑分级干预前2组患者的B、R、G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B、R、G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其中观察组患者的B、R、G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嗓音声学指标干预前2组患者的FOmax、SPLmin、Shimmer、Jitte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Fomax、SPLmin、Shimmer、Jitter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嗓音声学指标比较
2.3发声功能干预前2组患者的MRT、DSI、VH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MRT、DSI、VHI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发声功能指标比较
3 讨论
声带息肉大多发生于单侧声带前中部的边缘部位,表面光滑,为白色、粉红色或半透明肿物[6]。发病机制主要有:(1)发声不当、过度发声或长时间用嗓,造成声带过度碰撞,导致声带机能亢进。(2)上呼吸道的感染。(3)声带长时间处于有毒物质、含有粉尘环境中。(4)长期烟酒刺激。息肉切除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但部分患者术后常合并声音嘶哑、发声困难等功能障碍。术后常规护理干预通过饮食指导和发声指导训练,虽然能有效避免患者反复发生失声,但对发声的训练尚不完善,很难在短期内恢复患者的发声功能。随着我国在语言干预方面的不断发展,目前基于ICF及ICHI构建发声功能康复训练干预已广泛应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后的患者,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嗓音嘶哑是声带息肉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7]。对照组采用术后禁声方式,避免患者及早发声、过度发声,以减轻声带受损;同时给予患者饮食指导,保障营养补充,避免过早进食增加患者疼痛,以改善患者嗓音嘶哑。观察组则对患者采取呼吸训练、发声训练,以及放松训练等康复训练,以提高发声与呼吸的协调性,改善嗓音质量和减轻嗓音嘶哑度。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B、R、G评分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周静[8]等研究的结果一致。其主要原因是观察组通过制定嗓音康复训练方案,更加具有针对性,故康复训练效率更高,嗓音嘶哑的改善效果更好。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Omax明显高于对照组,且SPLmin、Shimmer、Jitte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刘雪莱[9]等相关报道观点一致。其原因为:常规围术期护理通过发声技巧训练,虽能避免术后发声不当,明显减轻对声带黏膜的损伤,从而加快发声功能恢复,改善嗓音声学指标。但其未合理规划训练强度,不利于嗓音改善。而观察组的训练方法以呼吸训练和放松训练为主,放松训练能有效缓解邻近组织肌张力,使患者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腹式呼吸训练能提供更大的声门下压及呼吸动力,有效降低喉头张力,促进声带游离缘进行有效振动;而适量适度的发声训练,更能有效增加声带张力,进一步扩宽音域范围。故可明显改变FOmax、SPLmin、Shimmer、Jitter等指标,改善患者的嗓音声学。
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MRT、DSI、VHI发声功能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彭静[10]的观点一致。分析其原因为:对照组术后对患者进行发声训练,协助患者养成良好发声习惯,辅以心理护理,预防声带损伤,促进患者发声功能恢复。但在训练过程中缺乏监督,导致患者训练依从性较低。而观察组采用多元化发声训练,增加患者训练兴趣,提高患者训练依从性。故能够改变声音状况、环境,以及声调习惯,避免损伤正常声带结构,从而重建发声器官平衡,纠正错误的条件反射,建立新的条件反射;辅以气泡音训练和叹息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声门闭合能力以及声带振动规律性,促进正常发声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基于ICF及ICHI构建发声功能康复训练干预声带息肉摘除术后患者,能够通过提高发声与呼吸的协调性、促进声带游离缘进行有效振动、有效提高患者声门闭合能力,以及声带振动规律性等机制,改善患者的嗓音嘶哑、嗓音声学、发声功能。由于本研究样本不足,观察指标有限,基于ICF及ICHI构建发声功能康复训练的干预机制有待后续大量研究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