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巧妙应用探讨

2021-04-14宣文山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思维定势数学教学小学

宣文山

【摘要】数学这门学科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学生的思维必须灵活,才能够解决数学问题,而利用思维定势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时会更轻松、更快速。利用数学中的思维定势,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架构,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和判断能力还没有得到快速发展,这个时候利用思维定势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数学难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维定势  小学  巧妙应用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6-0114-02

一、思维定势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

(一)因学生思维产生的负面影响

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是慢慢僵化的,随着年纪的升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会受到限制,尤其是部分学生会慢慢地习惯自己的解题方式,慢慢地形成了思维习惯。而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就非常难以改变,这种习惯对于学生的影响也非常大,学生在之后的解题过程中就会依照这种习惯进行,所以学生很有可能会在遇到不同类型的问题时不知道如何解决。而且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对于数学概念或者是数学方法有了一个自己的认知,有了一个自己的印象,学生会在自己的脑海里给这个方法下定义,这就导致学生对这个方法形成了一个功能固定的印象,就是认为这个方法只能解决一个问题,所以导致学生在实际解决问题中只会用学生认为合适的方法,并不会用其他的方法进行尝试,而且对于这个方法学生认识得也并不全面。

(二)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带来的负面影响

思维定势之所以能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散漫,其实有一部分学生并不是没有解题的技巧,也不是不会解决这道数学题,但是因为粗心或者是其他原因,学生还是没有做对,这就是学生学习态度导致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这种学习态度对于学习有很严重的影响,学生的这种学习态度就会导致思维定势负面效用产生,给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活带来不良的影响,对此教师必须要多加关注。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存的状况及其中隐藏的问题

(一)照本宣科式的教学,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

现在很多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是依旧采取填鸭式教学的方式,虽然已经多次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注意个性化的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教学,但是部分教师为了能够在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成就,能够得到一些赞扬,获得良好的成绩,还是会习惯性地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不管学生是否能接受,不管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是否能吸收,教师还是坚持输出和灌输,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因为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由教师主导,而教师多是讲授一些理论知识,并没有给学生自己解题或者是自己思考的时间。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只会让学生在思考时越来越固定,只会让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更加凸显。因为教师一直在传授知识,对于学习的知识学生并没有进行解剖,也没有进行分析,对于知识学生只是囫囵吞枣,对其中的真正意义根本不理解,学生只会按固定的模式进行解题,而数学题型一旦发生变化,学生就会不知所措。而且这种模式也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会消耗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会让学生对数学逐渐失去兴趣,在课堂中也会逐渐变得消极。

(二)过于注重成绩的教学,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并没有注意关注学生的成长,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績,单纯地以成绩的高低来论学生的成长,论学生的发展情况。这种过于注重成绩的数学教学,反而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思维逐渐地固化。长此以往只会让学生失去自主探究的能力,并且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勇气。学生也会习惯性地以成绩为主,经常会是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如何做,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根本不会进行独立性的思考,对于数学知识也不会进行创新。甚至有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得高的数学成绩,会将数学知识进行简单化,这样更容易让学生进行记忆,而不是让学生尝试着理解这个解题方法,让学生真正能学会这个解题方法,真正会运用这个解题方法。这种只注重灌输的教学方法并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只会让学生机械性地使用知识,此外还会让学生对于解题方法形成一个固定的印象,认为这种解题方法只能解一道题,而不懂得将解题方法进行结合。学生对于解题方法的理解也不透彻,只是单纯地知道代入公式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为什么代入这个公式,这个公式的具体含义,学生是完全不懂的,只是简单地、机械性地进行解题,进行学习,这样根本不算掌握了数学知识,只是学生简单会代入公式解题罢了。

三、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巧妙应用思维定势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利用思维定势对学生进行引导

其实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里都是相关联的,而且每一个新的数学知识其实都是由旧的数学知识演化而来,所以数学教师要学会运用思维定势的优势,利用思维定势对学生进行引导。新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要贯穿着旧知识的回忆,根据学生对于旧的知识的印象以及认识,帮助学生对旧的知识进行演变,这样学生对新知识就会产生更深的印象,就会知道该如何运用新知识。例如在小学阶段学生会学习认识各种钱币,包括一元、一角,五角等。在认识到钱币之后,学生还需要了解到钱币之间的互相转化,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定式进行引导,让学生牢记一元钱等于10个一角,而五角就是由5个一角组成的,学会这种转换方式之后,学生就能很容易地去解决购买物品的问题。在买一个1元5角的玩具时,如果学生给了商家两元钱,学生就能够轻易地计算出商家应该找给他多少钱。利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记住两者之间的转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同样在对于旧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这样更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速率和效果,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利用思维定势,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框架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建构好数学框架,让学生在脑海中有一个数学思维,才能够更好地去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定式的优势,帮助学生建构一些数学框架,让学生对每一个数学知识都能够学透,都能够学懂,都能够知道该如何运用,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融入到脑海的框架之中。不管数学题怎么变换,都能够找到数学题中的本质,都能够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快速地解决数学问题。学生每一个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都不同,刚开始接触时学生学习得都比较浅显,只是简单地认识一下,之后就会学习该如何计算,学习一些解决方法。在刚刚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个章节的时候,学生其实只需要了解基本的概念,只需要从众多的图形中能够辨认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即可。但是之后就需要知道如何去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一个顺序轴,让学生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知识按照授课的顺序进行记忆,这样学生在抽取记忆进行解题时会更加地快速。而且学生也要学会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进行延伸,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知识不仅可以简单地用来计算这两种图案的周长,同时也可以用来解决最短路径等问题,所以教师在讲授相关的知识时也要帮学生进行扩充,让学生的知识树更加丰富,思维定势会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记忆得更加深刻。

(三)将思维定势和发散思维相结合

但是思维定势确实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在数学学习中确实可能会起到一些负面的影响,所以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让学生将思维定势的优势和发散性思维相结合。教师要让学生既能够学会运用思维定式的优势,又要学会运用发散思维解决问题。因为在数学中很多题目不只是用到一种解题方法,很多题目是综合性的,要用到多个知识点,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依照之前的模式进行解题,是得不到答案的。学生在思考题目时需要发散思维,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加减时,学生可以思考这个分数加减用通分的方式还是要用化成小数的方式,在决定了选择要用的方式之后,学生利用思维定式的优势调取相关的知识,找到相关的解题方法,之后再进行解题。如果学生要用通分的方式进行解题,学生就需要调取自己脑海中关于通分的知识,回忆该如何将两个分数的分母变成一樣,在分母变成一样之后该如何进行解题。而如果要化成小数进行解题,学生就要回忆分子和分母之间的关系,回忆除法该如何运算,然后将这两者进行结合,把分数化为小数,然后再利用之前学到过的加减法的知识,让这两个小数进行加减,得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学生在思考题目时要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方案,然后再将解决方案与过去学到的知识一一对应,既能够提升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能力,又能够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思维定势在数学教学中确实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其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必须要进行思考和探讨,采取措施弥补这些问题的缺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教师要牢记数学课的本质,根据数学课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让思维定势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能够坚持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用知识武装自己,适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菊香.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巧妙应用分析[J].读写算,2020(22):74+76.

[2]许蕊.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巧妙应用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4):124-125.

[3]韩国存.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的融合应用分析[J].新课程,2020(8):68-69.

[4]刘坤.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式的巧妙应用探讨[J].科普童话,2019(34):37.

猜你喜欢

思维定势数学教学小学
逆向思维在中学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克服思维定势的问题情境创设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