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高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4-14黄一鸥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9期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应用型高校角色扮演

【摘要】角色扮演教学法是根据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模拟各类角色,用专业知识或专业情感意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职业的认同。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对角色扮演融入教学环节进行详尽阐述,以期帮助学生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成为教师可复制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角色扮演  教学法  应用型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9-0184-02

作为应用型高校,在实用性较强的理论课堂中引用角色扮演教学法,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喜闻乐见,又能启迪思考的实践经验,使得沉闷课堂更加丰富、生动、有吸引力,让学生毕业后能快速地融入社会生产活动中。

一、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内涵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根据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模拟各类社会生产生活中的角色,用专业知识或专业情感意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职业的认同。角色扮演教学法需要遵循情景原则、合作原则、启迪原则、愉悦原则,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情景,转被动为主动学习。以《管理学原理》课程为例,枯燥的理论知识无法引发学生兴趣和深度思考,那么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教学法,学会运用《管理学原理》的基本知识,塑造善于沟通,精于合作,从容领导的核心素养。

二、高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现状

在高校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管理学原理》是在大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共有51个学时。它既是一门研究所有管理活动中的共性原理的基础理论学科,又是一门为管理者提供从事管理工作的有用理论、原则和方法的应用性学科。课程内容包括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内涵、职能、理论、原理与方法以及管理的创新。从目前来看,管理学原理涉及理论知识较多,老师上课时总是以理论传授為主,忽视学生实践经验能力的培养,使课堂乏味、沉闷。对于大一学生,没有任何工作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仅靠生活经验无法理解管理学中抽象的理论概念,更无法运用和掌握其核心精髓。因而老师教得无趣,学生学得无聊。在教育评价方面,以理论考试为评价标准。学期末,学生考前突击旨在应付考试,考完忘光,浪费时间和精力。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基础上,可推广角色扮演教学法。

三、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实施路径

(一)从教师层面

一是教师要善于将僵化的知识,灵活运动到实践中,要实现从“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中心论”的转变[1],由教师对知识外在输入转向学生内在感悟;从精确掌握知识细节到综合运用知识原理,使知识细节成为实践行为的下意识。那么,学生怎样才能将精确的知识变成行为习惯的下意识?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便能有效实现转变。其次,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出现,对教材进行分析组合,做到内容活动化,活动现实化。最后,要通过问题的设计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通过在情景中扮演的角色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扮演验证假设。

二是教师要提升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在《管理学原理》课堂中,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课堂的引导能力,当教师把问题提出后,学生需要根据问题并结合知识点,进行角色扮演。在课堂中,学生是否能够紧扣主体对问题清晰描述和扮演,需要老师在创设题目之后,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交流,启发学生创作的灵感,课后扮演小组成员之间需要沟通、设计、磨合、排练,因此引导力非常重要。其次是教师快速的分析能力。在学生表演结束后,能够快速将其优点和不足分析出来,为下次角色扮演的学生提供经验。最后,角色扮演还需要强调教师的应变能力。在课堂上学生思维一旦激发出来,活力四射,教师此时需要有快速的分析、应变能力,捕捉学生展示时的问题解决不到位或者知识点运用不足的地方,同时,如果学生在扮演的时候偏题或者冗长,需老师及时调整,快速做出判断和决策,让课堂效果更加高效。

(二)具体实施路径

1.筹备阶段——熟悉教材,了解学生

角色扮演在课堂上的运用,对学生和老师都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需要学生通过努力去克服心理上的障碍、知识上的不足,同时还要与多人合作沟通的能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2]。任何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下发生的,只要设置的情景问题新颖、生动、接地气,对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问题设置前,教师需要熟悉教材、教学大纲,特别是大纲中知识的结构、课堂教学的目的以及教学日历的安排都要清晰明了。在讲授新旧知识的时候,要做到内在联系,承上启下的逻辑关系,同时,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水平要充分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创设适合学生的情景问题。问题的选择需要把握几个原则:现实性和针对性、新颖性与趣味性。

2.角色扮演法的前期准备

在实施教学伊始,将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5~6名,分组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尽量不是一个宿舍的同学,让班级同学之间流动起来,更加地促进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二是男女同学需要混搭,更有利于选择性别特征相匹配的角色。分组完成后,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安排,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传授完成后,把预先设计好的情景问题作为小组作业进行布置,提出要求,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学生课堂的扮演时间,如果情景问题较难,可以间隔时间长一点再进行,反之,间隔时间可以缩短,但总的原则是要给学生留够充足的时间做准备。

学生准备期间,教师可以将问题具体化,但不要过多地干涉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比如在《管理学原理》中讲“沟通”知识点时,要让学生领悟沟通的重要性,掌握沟通的技巧,如设置题目“假如你是企业老总,怎样挽留手下得力干将?”这个题目留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也没有固定的表演模式,只要扮演老总的学生能说服“下属”,说服班上其他同学,让他们了解沟通的过程,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即可。学生的前期准备包括创作剧本、角色分工、台词编排、排练等系列环节。教师可以不直接参与剧本和角色的创作,除非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要充分相信和信任学生能够完成任务。作为00后的大学生,具有特立独行的想法和价值观,教师如果过多地参与学生的剧本创作,反而会将传统观念强加于学生,禁锢学生思想,因此,教师在角色扮演教学法中更多的是“眼睛盯紧手放开”,只要学生不偏离主体,不违反主流价值观,就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发挥、任意地想象,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3.角色扮演环节

在进入教学环节,学生小组经过前期充分准备后,教师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小组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展示。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尽量保持低调,认真观察和记录学生的扮演活动,把每个人的优点、缺点快速地总结概括,同时让其他同学协助进行现场拍摄,全程录像,作为事后分析的影像资料,也可以对学生的行为和表达进行精准点评。很多学生第一次上台扮演角色,异常兴奋和专注,大大的眼睛对角色扮演充满期待和渴望,期待扮演时刻的到来,期待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肯定,由内而外地激发出学习的动力。在这个环节,老师只需暗中观察,控制场面,保障学生扮演活动的时间。

4.反思评价

角色扮演完成后,教师需要对前期观察进行简要评述,对学生在情景问题上的把握进行分析和总结。首先要从整个表演的组织结构观察和了解,小组成员中因彼此不熟悉,有部分学生有打酱油跑龙套的心态,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要了解每个学生在扮演中充当什么角色或者承担什么职务,具体内容是什么。其次,从表演的内容来看,是否解决情景问题,是否清晰地表达出解决方案,能让观众感受和认同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有没有达成教学目标任务,对知识点的运用是否领会到核心精髓。最后就是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特别是课本以外的知识或能力,如团队合作、相互帮助关爱、善于沟通等。這种反思评价方式,可启发学生回顾角色扮演中岗位工作全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在现实中灵活运用。

5.总结

此环节,主要是通过解决当前角色扮演情景中的问题,归纳可行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再将解决方案运用于现实的角色扮演法教学中。经验总结中,要先对学生角色行动作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再分析角色扮演法中的不足[3]。如实践经验欠缺、设计能力欠缺、学生参与度不高等。结合具体问题,对角色扮演法进行优化,不断提升角色扮演法教学效果。

四、启示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高校理论课堂上的应用,主要依靠教师在思想观念上的转变,才能使课堂组织教学能力上不断提高。在应用型高校中,积极推广角色扮演法在理论课堂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师生间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怀特海著.庄莲平,王立中译.教育的目的[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15.

[2]刘振天,俞兆达.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质量革命:观念转变与行动路线[J].高等教育研究.2021,42(4):55-62.

[3]赵斌.角色扮演法在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8):21-26.

作者简介:

黄一鸥(1976年-),女,重庆人,硕士,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管理学原理应用型高校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体系研究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公安院校“管理学原理”的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索
创新能力培养:“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一条红线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营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