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创新能力融入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研究

2021-04-14曾昕张春燕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9期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医学教育创新能力

曾昕 张春燕

【摘要】全面深入高等醫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将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养成效果融入到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之中,不仅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根本性要求,更是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关键举措。目前,纵观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现状,仍然缺乏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并且,教学评价的方式也较为局限、单一,缺少大学生的充分参与。因此,为了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形成,进一步提出合理设置课程教学评价内容、优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创新与拓展形成性评价模式等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策略,从而培养我国高素质、创新型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医学教育  创新能力  形成性评价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9-0016-03

如今,推动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重要任务之一。对于高等医学院校而言,在推动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与完善的过程中,关键在于对大学生核心素养、创新能力、职业精神等关注,尤其是要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养成列为教学评价的重点内容。教学评价作为医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在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当前,我国很多高等医学院校的课程教学习惯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不仅阻碍着教师教学质量提升,也间接地加大了学生与课程学习之间的鸿沟,不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形成。本文结合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机制,有效分析当前医学教育评价现状,寻找将创新能力融入形成性评价体系中的路径,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价值性参考。

一、“创新能力”与“形成性评价”的内涵

(一)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们基础能力之一,它强调人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未知事物的开拓能力、延伸能力、探索能力等,创新能力重在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是原有能力基础的延伸与迁移。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与教育史中,闪烁着一些简单而朴素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思想与方法,并且,历史告诉人们,创新能力永远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及个人的发展源泉,例如,两千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创造思想。孔子提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等思想。陶行知先生在《第一流教育家》中提出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开辟精神”的人才等等[1]。

(二)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学过程中采用非正式考试与单元测试等创新形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与评估。形成性评价最早由美国学者M.Screven在《评价方法论》一书中率先提出。教育工作者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内涵与概念。形成性评价的重要内涵下,其导向性特征、多元化特征、激励性特征、互动性特征等是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特点。在这些重要特征下,教师将形成性评价运用到教学之中,需要遵循科学性、导向性、交互性等重要原则[2]。

二、将创新能力融入形成性评价体系的价值作用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需要

对于医学类大学生而言,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医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养成,将直接关系着核心素质形成结果,体现着学生整体的专业能力与学习基础。而目前我国医学院校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仍然较为注重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忽略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导致很多大学生不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标准,存在着创新能力弱、实践能力弱、创新意识低等现象。因此,进一步推动创新能力与形成性评价体系的融合,重点关注对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评定,是培养我国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的根本需要[3]。

(二)推动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与完善根本要求

从高等院校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目的出发,其主要目的是方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学习状态与学习成果,从而为课程教学的改革、教学研究、专业教学改革等提供依据。而形成性评价作为一种科学、先进的教学评价模式,其运用于医学教育之中,不仅能够为教师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更有利于教师及时地发现大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将教学改革与重点瞄向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形成,通过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更好地研发出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同时,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问题的改进,为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基础保障[4]。

三、将创新能力融入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有效路径

(一)合理设置课程教学评价内容,加入创新能力形成性评价元素

以大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形成性评价体系建立,其基本前提是合理设置课程教学评价内容与元素,在形成性评价体系中重点加入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评价、创新实践能力评价、创新精神与意识评价等多项内容,从而真正体现出创新能力要素在形成性评价中的主体性。例如,根据医学类专业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目标,围绕着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进行评价内容的设计,寻找理论知识评价、实习实践评价与创新能力形成评价的契合点,在课程教学整体评价内容中加入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技能、创新实践等评价内容,形成一个基于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评价要素与机制,从后续开展教学评价奠定基础,并明确学习评价的要素。同时,围绕着创新能力为核心进行评价内容设计时,需要在一级评价要素下划分二级评价指标,如创新思维下分为发散性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评价元素;创新技能下分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活动等评价要素等等。通过评价内容与评价要素的合理设定,实现创新能力在形成性评价体系中有机融入[5]。

(二)优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考核

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不仅在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元素在形成性评价体系中的融入,更在于围绕着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等内容,进行形成性评价指标的合理设计。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的评价内容合理设置与规划不同评价要素之间的关系,增强创新能力评价的占比,让学生意识到创新能力养成、评价的重要性。例如,从形成性评价的整体内容上来划分为,将评价内容分为理论知识掌握度评价、医学实践效果评价、核心素养发展评价三个层面,其中,核心素养发展评价主要评价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意识等,而医学实践评价中,主要评价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与发挥情况。基于三个基本评价要素,构建一个系统性的评价指标与评分区间,如,最终学习成果(100%)=理论知识掌握度(30%)+医学实践成果(35%)+核心素养形成(35%);核心素养形成(100%)=创新思维能力(35%)+创新实践能力(35%)+创新精神与意识(30%)。通过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评价,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新素养的发展[6]。

(三)创新与拓展形成性评价模式,围绕创新能力开展多元化评价

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充分地发挥出教师在形成性评价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更要彰显出大学生在形成性评价中的主体功能,实现师生对教学评价的全参与。例如,教师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评价要素定义为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重点围绕着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等内容评价与教育。通过对评价要素与主题的确定,构建一个基于“线上学习评价+线下课堂评价”的体系,其中,线下评价中,教师让学生主要围绕着理论学习中、医学实践中的创新思维表现、创新意识体现、创新能力实践等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互评,而教师发挥出监督、引导的作用。线上评价中,教师根据医学理论知识、医学实践活动,布置一些作业任务,以作业测试、考试测试、小组总结、个人学习总结、课程知识实践活动、匿名调查等方式,重点对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养成效果进行测评,对学生学习、实践中创新能力的表现,制定出详细的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与实践进行改正,促进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形成[7]。

四、结束语

综上所诉,创新能力是医学类大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将创新能力融入到形成性评价体系之中,能够从评价主体上推动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为医学教育改革与完善提供依据与支撑。通过结合着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课程评价体系建设现状,以合理设置课程教学评价内容、优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创新与拓展形成性评价模式等方法,实现创新能力在形成性评价体系中的融入,从而培养我国更多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羅岷.试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生理学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施[J].心理医生,2018,24(18):322-323.

[2]赵东旭,吕雪飞,范翠红,等.强化形成性评价的实验课程的教学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6):224-227.

[3]余格,李原华,赵靖,等.基于形成性评价体系的中药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 38(8):3-4.

[4]李丽,丛馨,吴立玲. 形成性评价在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中的应用和启示[J].生理学报,2020,72(6):743-750.

[5]雷燕,田静,邢艳,等.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为导向的医学检验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J].科技视界,2021(19):131-133.

[6]王睿,吴骋,郭晓晶,等.小组讨论教学法与形成性评价实践探索 ——以医学科研中的统计设计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21(4):15-17.

[7]关红.高校预科“医学语文”课程教学形成性评价调查研究——以2019级新疆医科大学预科生为例[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4):37-38.

作者简介:

曾昕(1982年-),女,汉族,四川泸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张春燕(1970年-),女,汉族,四川泸州人,学士,讲师,研究方向:病理生理学、网络课程应用。

猜你喜欢

形成性评价医学教育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