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效果差异分析

2021-04-14王焕明林正华张洪乐郝建娟

医学前沿 2021年18期
关键词:阿立哌唑利培酮精神分裂症

王焕明 林正华 张洪乐 郝建娟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立哌唑与利培酮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4月-2021年9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A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B组采用利培酮治疗;组间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结果: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治疗后,A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不大,但是阿立哌唑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症状改善评分显著,临床整体性较高,安全性更好。

关键词:阿立哌唑;利培酮;精神分裂症;效果

精神分裂症可发生在各年龄段,近几年相关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呈现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这主要与现代社会工作、学习压力的增加,人们抗压能力的下降等多方面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精神分裂症不仅影响患者,对家庭、社会都会造成负担。目前临床尚无特效的精神分裂症治疗方法,药物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均是临床常用药,本文主要研究分析阿立哌唑与利培酮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效果差异,时间2019年4月-2021年9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现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研究时间2019年4月-2021年9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46例;A组年龄20-73岁,平均(51.29±3.91)岁;男性26例,女性20例。B组年龄21-75岁,平均(51.82±3.05)岁;男性25例,女性21例。上述两组一般信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A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阿立哌唑片,口服用药;以 5 mg/d 为初始剂量,第 2 周增至 10 mg/d,2 周后,依据病例不同情况将剂量增至 15 mg/d,最大应用剂量 <30 mg/d。

B组采用利培酮治疗,口服用药,以1mg/d 为初始剂量,第 2 周增至 4-6 mg/d,2 周后,可依据病例不同情况将剂量增至 8 mg/d,最大应用剂量 <10 mg/d。

1.3观察指标

组间治疗效果比较,经2个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显著,PANSS减分率超过50 %,为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較好,减分率 25 % ~ 50 %,为有效;经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组间治疗前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变化比较,评分越高说明情况越严重。

组间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治疗效果比较

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组间治疗前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变化比较

组间治疗后,A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组间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A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疾病会影响患者的认知、思维等,一旦治疗干预不及时,会对患者的生活能力,情感方面等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为主。

本次研究中阿立哌唑、利培酮都是临床常用药物。其中阿立哌唑临床中较新型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其药物作用是通过口服用药后,对部分激动DA2受体起到阻断作用,并且还可以与5-羟色胺1A受体产生作用,同时能够阻断5-羟色胺2A受体的活动,可对机体多巴胺功能的不足和抗拒进行有效调节,经治疗后达到临床的治疗效果。阿立哌唑口服后,对DA能神经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是DA递质的稳定剂,与D2、D3、5-HT1A和5-HT2A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可产生部分激动作用针对D2和5-HT1A受体,对5-HT2A受体的拮抗作用达到良好治疗效果。阿立哌唑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利培酮该药物属于苯丙异噁唑衍生物的一种,主要是对人体中的多巴胺受体进行调节,可对刺激机体产生兴奋的α2和H1受体的亲和力得以降低,同时利培酮不能够与机体内的胆碱受体相结合,可对机体产生较强的调节作用。利培酮口服用药后,起效快,24 h可达到较为稳定的状态,能够使肾功能的活性得以提升,并且能够使患者的肾脏功能得到较好的调节。但在药物应用后能够使患者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如嗜睡,躯体不适等,不利于长期服用,服用时间越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越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治疗后,A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两组药物的临床效果基本无差异,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时间长,利培酮会随着应用治疗时间的延长,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会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阿立哌唑与利培酮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不大,但是阿立哌唑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症状改善评分显著,临床整体性较高,安全性更好。

参考文献:

[1]李艳.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及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及随机双盲对照试验[D].南昌大学,2020.

[2]史玲,杨云龙,严保平.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08):1129-1133.

[3]徐学文,吴向平,马宏,翁金丽,胡长舟.3种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指标、血脂指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1):104-107.

[4]文兴,曹健伟,何佩华,彭嘉雯.对比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作用研究[J].中国处方药,2021,19(03):100-101.

[5]孔思瑾,刘金同.三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J].淮海医药,2020,38(05):514-517.

猜你喜欢

阿立哌唑利培酮精神分裂症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阿立哌唑对利培酮所致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影响
两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对双相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阿立哌唑和奥氮平治疗对其糖脂代谢、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共病的临床效果探讨
分析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患者运用利培酮单药与结合丙戊酸钠联用的临床治疗效果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