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教学宜打破常规
2021-04-14张依萌
【摘要】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导文类一直是散文,因此散文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如何教好一篇散文阅读,使学生真正能够走进文章中心、体会作者内心、领会内容核心,一直以来都受到教育各界的关注和讨论。王荣生教授主编的《散文教学教什么》一书中,对散文阅读如何教学进行了详细说明,书中提出散文教学不宜沿袭套用以往的固有方式,宜抛弃过去对散文的固有的、错误的态度和老式的教学方法,打破常规,用新角度、新态度、新方法来进行语文课堂中的散文阅读教学。本文立足于散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对未来打破常规的散文阅读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散文教学教什么》 散文教学 现状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1-0128-02
散文阅读教学几乎贯穿中小学的语文课堂,可是怎样教好一堂有意义的、真实的散文阅读课,至今教育界尚不能提供一套通用有效的教学模板,所以现在大多数中小学的散文教学课堂上仍习惯沿用固有的、老式的散文教学方法,对散文的解读和分析还只停留在原地踏步,并没有实际的创新,因此如何上好一堂散文阅读课,一直都被语文教育界关注着。
最近拜读了王荣生教授主编的《散文教学教什么》,书中详细对散文教学进行了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的说明。全书结构安排合理,语言平实,从第一部分的理论说明到最后一部分的课例实录,对散文教学教什么、怎样教都逐步进行了讲解说明,使读者对散文教学的含义有了明确的认识,真切地暴露了语文课堂上散文教学的问题,并且引发了读者更进一步的思考。
散文阅读,不同于小说阅读、诗歌阅读。它没有小说故事情节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小说是借作者之手,讲述他人的故事,表现他人的喜怒哀乐;散文则是作者自由地抒发自己真实的所见、所感、所想,文章中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及表达的态度、思想都是自己的视角;诗歌多抒发诗人所思所想,语言读起来较散文拗口,且篇幅字数受限,所形成的意境含蓄隽永。散文因形式自由,形成的意境更易引人入胜,可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所思所想。在语文教学中,仅以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小说、诗歌和散文对比举例,散文教学就要与之区分开,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切不可混用,张冠李戴。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作者之所以写这篇散文,是为表现自己眼里的景、物和心中的人、事,在阅读文章时,是感受作者所见所闻,体会作者的所感所思,切不可加入我们的主观感情,用我们的感觉和思想代替作者自己的本意。关于散文教学的目标,书中提出:“散文教学有两个相统一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讲,一是体认作者在散文中傳达的独特经验,进而丰厚自己的人生经验;二是通过学习散文,提升自己阅读散文的知识与能力,即提升自己的语文经验。”其中,第一个目标是散文教学的人文性目标,后者则是散文教学的工具性目标,两者结合,才能够实现散文教学的真正目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于散文的定义,自古以来社会各界都有不同的标准和定义。古代时期,人们普遍认为除了韵文、骈文以外的文体,都是散文;到了现代,散文又被定义为除了小说、诗歌、戏剧之外的文体。这种分类地转变大抵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学作品的分类愈加仔细周全的缘故,所以散文的边界就变得愈加清晰了。王荣生教授的《散文教学教什么》中,基于语文教学界对散文下的定义,即散文是一种杂文学,包括文章和文学两大特征,具有“双重性”,而小说、诗歌、戏剧这些文学作品属于纯文学类。王荣生教授这样的分类就使散文与其他文学体式巧妙清晰地划分开来,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就能准确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而在这其中散文又可以分为不同体式、不同内容的散文,比如可按内容分为审美类散文、审丑类散文、审智类散文;按形式又可分为抒情性散文、回忆性散文、叙事性散文等等。多样的散文分类都需要与之匹配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不可套用一体式的教学模板,从而无法实现不同类型散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小学的散文教学,依然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怎样教散文阅读,怎样教好一篇散文阅读,是语文界十分关注的话题。在大多数散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还是多以旧的态度和老式的方法来进行阅读教学。比如,多数老师还习惯以散文的“形散神不散”概括全部散文的特点,整体讲解也围绕这一特点。亦或教学时的“结论先行”,在阅读散文时,教师和学生对该篇文章的形式和内涵有了一定的认识,形成了思维固化,如此一来,散文的阅读教学就失去了意义。诸如此类的教育问题仍有许多,这些问题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中习以为常,并没有什么不妥,但随着知识的发展、教育的实践,老式散文教学的弊端便展露无遗。
书中第二部分即“共同备课工作坊”,记录展示了几名语文教师与专家共同备课的全过程,在进行备课的对话中,暴露出了许多散文教学的问题。譬如,在共同备课萧红的《祖父的园子》这篇散文时,就教学重点产生了分歧。久居教育一线的语文老师,认为在领会作者思想及文章内涵后,应重点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专家却认为,就这一篇文章来说,教师应带领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往细腻处探索、感受,不能只抽象概括,带着固定且单一的目标去学习这篇文章,并针对这篇文章过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这篇文章中心部分描述的趣事是过去教学时讲解最多的地方,学生也对此部分最感兴趣,往往就忽略了开头和结尾部分,所以在以后这篇文章的教学应打破以往教学中只讲文中叙述的趣事,要抓住首尾,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感情,生成多样的体验。
在共同备课鲁迅的《藤野先生》一课时,教师与专家在教学目标上产生分歧,专家提出这篇散文的教学应着重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留学日本的心灵轨迹,体认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独特感情,并理解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的特有的创作手法,这也是在场教师都忽略的一点就是这篇文章采用了两种叙述语调交替使用,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即叙述自己留学经历的嘲讽、调侃语调,以及描写藤野先生时的冷静、严正语调,这两种语调对比来讲,更能凸显这篇文章的独有之处,使学生收获不同的知识和感受。以上,专家更能够从散文阅读教学发展的前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采取方案解决问题。参与的教师多还是对散文教学抱有旧的思想和态度,教一篇文章就一直只教以前的知识内容,围绕之前的教学目标展开固定的教学活动,没有及时更新,这正是散文阅读教学迟迟得不到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二、打破散文教学常规的策略
未来的散文教学该如何发展?该如何打破常规,及时更新?解决中小学散文教学因循守旧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人深刻思考。
1.明確散文体式,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
散文作为一种形式自由的文体,种类繁多,故在阅读教学时不能套用固定的模式,以偏概全,这样此篇课文就失去了教学意义。散文家族过于庞大,以致除了诗歌、小说和戏剧之外的所有文学作品都能归为散文,可在常规的散文阅读教学中,散文教学与其他文体教学方法有时又会模糊不清,在不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时,往往会按照其他的文体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因此,在日常散文教学中,首先应明确散文文体,设定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安排好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形成这篇课文相应的教学模式,实现真正的教学效果。
2.深入理解散文的强烈主观性,有效教学
散文表达的是作者的真实所见所感,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在文章中,作者所描述的是他当时当下所极度想要表达的,是他想要向读者传达的人生经验与语文经验,但在过多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不经意地带领学生以自己的所思所感来代替作者的所思所感,或者以此来推断、揣摩作者,这都使文章的内涵在教学中失去了意义。在未来的散文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与这篇散文的链接,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传达的独特经验,充实自己的人生经验,且能提升自己的语文经验。
3.根据学情确定散文教学内容
教学的实施对象是学生,教师在备课、备方法时,首先应该备学生,根据学情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要根据学情,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高中学生对散文阅读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巧,又可以在课前通过预习和自习自主获取哪些知识,教师应在课上着重讲解哪方面知识等等,在课前明确这些学情,是有效地进行散文教学的重要前提。
余树森提出,散文阅读有四忌:粗糙、肢解、僵化、偏嗜。如何教好散文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育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王荣生教授的《散文教学教什么》这本书,无疑给这个问题的解决以强大的帮助,散文教学不应该沿袭旧有,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情和文章实际内容,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扔掉老旧的教学模式,不断发现文章解读的新角度,给学生以不同的新体验。
参考文献:
[1]宁辉.确定初中散文阅读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8.
[2]侯琳琳.王荣生散文教学思想及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3]王冀宁.中学散文教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21.
[4]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张依萌(1997年6月-),河北省唐山市人,渤海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育(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