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2021-04-14王少芳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数感高年级思考

王少芳

【摘要】在新课改的驱动之下,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都在重点关注的问题。而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数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基于此,本文将围绕高年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数感展开教学实践,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希望可以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教学方面的启发。

【关键词】高年级  数感  培养  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1-0106-02

所谓的数感,其实就是对数字的感觉,可从表象认为是和数字相关,可深度理解为抽象和具体之间关系的一种能力。数感培养主要是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讲解数学知识,让学生逐步学会用科学严谨的数学语言去表达数字,并且借助数学语言解释生活中有数字或是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事物。那么,如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实践体验,提出了几点教学方法和建议。

一、结合时代精神,更新教学素材

数感能力的培养,其实和时代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笔者认为,现如今的数感培养更加侧重于培育学生对数据的认知和分析能力。尤其是在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之下,让学生借助数据处理问题是数感的一种全新体现,也是真正彰显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能力。因此,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培育学生的数感,教师应该结合时代精神,及时更新教学的素材。例如教学“数据的表示与分析”这节知识的时候,教师发现,很多学生看到统计相关的知识,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抵触情绪。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这部分知识的难度实在是太小,没有什么学习的必要,更有甚者,直接将本单元当成了考试过程中的送分题,上课的时候任意说话根本不认真听讲。为了帮助学生重新树立虚心学习的态度,并且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可以及时更新教学的素材,结合时代精神,让学生重新认识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统计单元。比如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准备一些数据新闻,这些数据新闻都是用数据可视化的方式体现出来的,采用数学统计的人工智能的方法去整合数据,用记忆推理、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决策术等多种技术,在大量的数据之中挖掘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关系。更为关键的是,这些数据新闻有一些采用了饼状图的表示,有一些采用了学生此前学习过的柱形图和折线图,教师可以根据新闻内容的不同,引导学生思考,统计图有那么多的形式,为什么这里一定要用这一种呢?让学生思考这种问题,其实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一种方式,当学生对数据有比较清晰的认知时,学生的头脑之中,自然会反映出来,同样的一组数据,根据表达的侧重点不同,用怎样的方式去表示会比较妥当。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在锻炼学生对数据信息的理解能力,是体现学生数感的关键教学过程,

二、结合生活经验,强化数学认知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强调的数感在很大程度上是學生对于数学知识以及数字的感知能力。日常生活中,学生也能够接触到很多的数学知识,只不过由于缺乏知识迁移能力,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等原因,导致学生没办法及时反应过来。所以,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学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更应该注意不断强化学生的数学认知,用生活经验去培养学生的数感。例如,教学“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这部分知识的时候,部分家长认为,让学生掌握小数计算的基本法则,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才是本单元知识的教学重点。但是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笔者却发现,对小学生群体而言,让他们深刻了解小数的意义,分析“小数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才是最具难度的。因为小数的加减法,只要通过特定的法则进行运算,就能够帮助大多数小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但是让小学生认识到小数的意义,就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数感,这才是真正需要花大量时间,而且也难以保证教学效果的原因。

笔者在教学小数知识,培养学生数感过程中发现,结合一些生活化的案例或现象,或许可以从本质上减轻学生学习小数知识的难度,全面培养数感。比如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小数或者与小数类似的数字,让学生思考这些数字背后代表的含义,比如日常生活中,广告牌上经常有“05.12.27”类似的数字,这些数字真实的含义,其实是表示年月日。但很多学生会错误地认为,只要有小数点,这就是一个小数,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把这种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辨析思考,这个数字到底是不是一个小数?它是否符合小数的基本含义,又有没有满足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小数的基本特点?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考虑这些问题,其实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个过程。当学生的思维快速运转,逐个解决了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之后,大家会发现,生活中,很多数字里也包含小数点,但他们可能代表的是不一样的含义。比如有时候代表年月日,有时候代表个人IP地址,有时候还代表电话号码,当生活化的思维与数学思维交相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学生对于这些数字的认识会更加全面,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还有可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数学成绩。

三、设计分级目标,制定长期规划

关于数感的培养,其实很多教育工作者都有不同的研究,目前,教育学界比较公认的教学策略,就是让学生由易到难,由点及面的逐步学习。比如从小学低年级阶段开始,带领学生认识一个个的数字,当学生能够把作为数字个体的单个数认识清楚之后,再让学生去计算数字之间的和、差。从认识一个单独的数精确到线性的数数关系,紧接着教师会教学更具难度的大数,让学生尝试着用此前学习的知识去理解更富难度的数学内容。不难看出,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一直到小学上完才会结束的一个过程。所以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设计分级的教学目标,制定长期的教学规划,到了四年级、五年级,培养学生数感的时候,更应当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让学生认识“大数”,培养大数字数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在学习大数之前,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对数字的认知是不够全面的。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能够看出来,教师在教学乘法知识的时候,明明强调过“零乘以任何数都得零”,但很多小学生由于缺失基本的数感,在处理课后题的时候经常在涉及大数的问题时出错,“99×0”学生知道结果为0,但“99999×0”学生就不知道算式的结果等于多少了。所以教学这一单元知识的时候,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数感。

另外,教师应当警惕,尽量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而不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把这些计数单位记下来。另外,教师应该将计数单位的教学重点放在大数的计数单位上,让学生通过不同数字之间的比较掌握这部分知识。比如让学生分析19121和12911之间的差别,这两个数字都是由相同的数字个体组成的,只不过排列顺序不一样,它们的大小自然也不一样,学生只有对计数单位有了比较深刻的把握,才能够将两个数字的大小准确辨析出来。经过有效的练习,学生慢慢会感觉到不同的数字之间是存在一些差异的,由此也就逐渐培养出了学生成熟的数感。

四、引入信息技术,全面培养数感

信息社会,教学小学数学知识,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使用多媒体,通过在课堂上播放课件,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数感,减轻教师的教学难度。例如,笔者在教学“负数”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就做出了很多尝试,最终发现,使用信息技术将多媒体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或许是培养学生负数数感的最佳方式。比如在学习负数的有关知识之前,在很多学生看来,数字是用来表示数量多少的,不过,学习了负数之后,学生会发现,数字不光可以表示多,更可以表示数量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这是小学阶段,学生数感走向新台阶的一个关键标志。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最复杂的问题就是引导学生建立起相关的数学认知,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画,小明想要买一台电子游戏机,但手中的零花钱不够,于是他就找妈妈借钱,但妈妈强调,这笔钱是提前预支给小明的,会在我小明未来的零花钱里扣除。借助这样一个情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明在花光了自己所有的钱,又预支了自己未来几个月的零花钱之后,手中还剩下多少钱?此时,学生会发现,小明花光了自己的零花钱以后其实他手中的金钱数额就已經等于零了,他又找妈妈借了更多的钱,那这个时候小明的资产就不是一个正数,而是负数了,借助这种多媒体场景,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五、总结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感,是当前一线小学数学教师谈论较多的一个话题,它在数学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有关高年级数学数感培养的研究,一般都是从显性知识层面探讨,得出的结论也是千差万别,所以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加大研究力度,逐渐向更深层次展开探究,并在实践教学中进行验证和总结经验,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培养学生数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华.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J].小学生(下旬刊),2021(10):110.

[2]杨玉清.小学数学学习数感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9):253-255.

[3]漆幺荣. 增强小学生“数感”意识之我见[N]. 贵州民族报,2021-08-16(A03).

猜你喜欢

数感高年级思考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教学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