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五看+四学”教学模式 探索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中药方剂学》职教新课堂
2021-04-14龙怡林美斯卜栋梁徐新
龙怡 林美斯 卜栋梁 徐新
内容摘要:《中药方剂学》课程是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创新设计“五看+四学”教学模式,以中药智慧教室+中药传统制剂实训室为依托,灵活采用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方式,学生在快乐氛围中学习中药功效、临床应用、重点方剂的组方、临床应用及特色融入康复技术常用制剂(丸、散、膏、酒等剂型)的制备,培养学生根据中医药基本理论正确推荐使用中药的能力及临方制剂的能力。
关键词:三教改革;中药方剂学;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思政
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中医药传承创新大发展,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围绕“中医康复技术+中医+中药”专业群建设工作需要,全面实施“三教改革”,结合《中药方剂学》课程标准,对接康养行业需求及学生职业生涯拓展需求,创新设计“五看+四学”教学模式,探索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中药方剂学》职教新课堂。
1.以认知规律与职业发展需求,重构教学内容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传统康复治疗、物理治疗、中药康养等岗位的中医康复技术人才。《中药方剂学》是该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根据中医药基本理论正确推荐使用中药的能力及临方制剂的能力。教学团队将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把上篇:基础知识、中篇:常用中药、下篇:常用方剂三大篇章整合为两大模块(基础理论模块、识记并制备方药模块)共17个单元,并首次加入实训任务。
2.以学生为中心,精心策划教学思路
以中药康养为主线,设计识别6大类方药,制备常用丸、散、膏、酒、灸条制剂,以满足中医康复保健学生在中药康养个性化市场中的工作需求。
2.1. 教学理念
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素质教育为核心,思政浸润,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学理念。
2.2. 教学思路
2.2.1理实一体课
通过“药材认认看”“功效记记看”“功效比比看”“组方搜搜看”及“食药做做看”五“看”联动,以实物药材和自制功效卡为媒介,逻辑升级,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2.2.2实训课
通过“自主探究学”“实训操作学”“规范流程学”“总结巩固学”四“学”联动,以“导师微课堂”为支点,有效还原真实工作场景,突破技术关键点/难点。
2.3. 教学方法和手段[1]
以问题导入法、分组讨论法、游戏法、竞赛法等教法结合自主探究学、小组协作、总结归纳等学法组合而成的“五看+四学”全过程教学模式。
2.4. 教学资源与信息技术应用
2.4.1信息手段
有效融合国家资源教育库、学习通app、中医中药数字资源库软件、自主开发小游戏四位一体教学信息手段。
2.4.2“导师微课堂”
配套由名师、名医、技能大师三师结合的“导师微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3.课前启化、课中内化、课后转化,实施教学
3.1理实一体课
四步,完成课前启化:学习通导入微课,完成初测,了解学生自学能力及自学程度;生活化迁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生活化物品迁移到药材中,使学生外化于生活,内化于药学;分工制作功效卡,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制备过程中加深功效记忆潜移默化的进行知识渗透;游戏闯关背功效,自主研发功效识记软件,打破记忆中药功效瓶颈。通过检测,学生具备潜在自学能力,但学生间学习能力和主动性仍有差距,需要教师实时跟踪监督。
五看,逻辑升级课中内化:任务导入,以学生为中心,在讨论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明确概念,并注重课程思政;“药材认认看”理实一体,实时跟踪学情,实物识药,解决重点;“功效记记看”、“功效比比看”采用组间竞技PK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学习效能,解决教学难点;“组方搜搜看”强化学生对药材及组方的识记,迁移至应用。五“看”联动,以实物药材、自制功效卡为媒介,有效解决重难点。
目标升华,课后转化:拓展练习,升华知识迁移力;“食药做做看”,温情融入,情感升级。
3.2实训课
自主探究,课前启化:以学习通平台发放“导师微课堂”教学视频,完成预习及初测,内化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制备流程;
规范流程,课中内化:通过实训操作、制备流程学生自评表、组间互评表等小组活动,培训学生严谨细心的工作态度,解决教学重难点。
总结巩固,课后转化:通过完成实训报告、课后学情检测来了解重难点掌握情况。
4.课程思政贯穿全过程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学成效需依据课程特点,全方位渗透思政元素,注重课程思政。
通过英雄事跡激发学生家国情怀;李时珍、屠呦呦等中医药名人培养学生民族自信;中医药诗歌及中医药谜语等,增强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讲述神农尝百草、愚公移山等故事,将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业精于勤的道理,深植学生内心,从而树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建设健康中国而奋斗的伟大使命;制定规范操作学生自评表,通过规范操作流程,学生能严谨细心,规范操作,体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5.对接三维教学目标,建立多通路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大板块,包括学习态度及基本素质、课堂纪律、课业训练、实训表现、实践技能测试、期末笔试等六个方面形成多元化考核,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评价。
6.总结
传承古法、创新教法,是我们中医药职教人的责任与使命,愿与所有中医药人一道,通过不断摸索职教新教法,弘扬中医药技法与文化,坚持古为今用,为中医药职业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邓玉群.解读“学导式”教学法在中药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5):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