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CS生物反馈系统在高尔夫心理技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2021-04-14刘斌斌
【摘要】目的:本研究利用SPCS生物反馈系统分析注意力训练和表象训练对大学生高球运动员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26名被试随机分成注意力训练组和表象训练组,各组每周进行心理技能训练两次,持续12周,并对两组被试实验前后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进行监测。结果:注意力训练后,时域指标RMSSD、SDNN和频域指标HFnorm在前四周(第一训练阶段)显著提高(P <0.05);表象训练后,时域指标RMSSD在三个训练阶段均显著提高(P <0.05);表象训练组RMSSD在后四周(第三训练阶段)显著高于注意力训练组(P <0.05)。结论:注意力训练和表象训练均可提高大学生高球运动员心率变异性,其中表象训练对大学生高球运动员个体生理和心理协调能力的正向影响更显著。
【关键词】HRV 注意力训练 表象训练 大学生高球运动员
【基金项目】2019年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项目编号:GJJ19113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2-0169-02
1.前言
心理能力是運动员竞技能力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系统的心理技能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竞技心理能力,帮助提高运动员运动表现,继而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目前,多元心理技能训练综合运用愈来广泛,且效果明显。基于此,本研究以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高尔夫运动与管理专业18级2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究SPCS生物反馈系统在高尔夫心理技能训练中的应用价值[3]。
2.注意力训练组HRV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及分析
2.1 HRV时域指标的实验结果分析
注意力训练前后组HRV时域指标的实验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RMSSD在训练前后组各阶段均呈上升趋势,且训练后组各阶段数值均高于训练前组各阶段数值;SDNN数值变化趋势与RMSSD一致。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训练前后组RMSSD在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组间差异显著,训练后组数值显著高于训练前组(P <0.05);训练前后组SDNN在第一阶段组间差异显著,训练后组数值显著高于训练前组(P <0.05)。
2.2HRV频域指标的实验结果分析
注意力训练前后组HRV频域指标的实验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LFnorm在训练前后组各阶段均呈下降趋势,训练后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数值均低于训练前组数值;HFnorm在训练前组各阶段数值呈递增趋势。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训练前后组HFnorm在第一阶段组间差异显著,训练后组数值显著高于训练前组(P <0.05)。
时域指标RMSSD、SDNN和频域指标HFnorm在第一阶段训练后均显著提高(P <0.05);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数值上升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注意力训练在训练第一阶段(前四周)可以显著提高被试HRV、迷走神经张力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活性,这反映注意力训练可以提高大学生高球运动员自主神经系统调控能力。
3.表象训练组HRV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及分析
3.1 HRV时域指标的实验结果分析
表象训练前后组HRV时域指标的实验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RMSSD在训练前后组各阶段均呈上升趋势,且训练后组各阶段数值均高于训练前组各阶段数值;SDNN数值变化趋势与指标RMSSD一致。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训练前后组RMSSD在三个训练阶段组间差异显著,训练后组数值均显著高于训练前组(P <0.05);训练前后组SDNN在第一阶段组间差异显著,训练后组数值显著高于训练前组(P <0.05)。
3.2HRV频域指标的实验结果分析
表象训练前后组HRV频域指标的实验结果见表4,数据结果显示:LFnorm在训练前组各阶段均呈下降趋势,训练后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数值均低于训练前组数值;HFnorm在训练前组至第二阶段数值递增,第三阶段数值稍低于第二阶段。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训练前后组HFnorm在第一阶段组间差异显著,训练后组数值显著高于训练前组(P <0.05)。
时域指标RMSSD三个训练阶段训练后数值均显著高于训练前,充分说明表象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高球运动员迷走神经的张力及其对心率的调控作用,帮助运动员建立较高的生理与心理的自主调控能力。
4.结论
通过对大学生高球运动员HRV进行监测分析,反馈注意力训练和表象训练均可不同程度提高被试HRV及其相关指标。其中,表象训练对迷走神经及其对心率的调控能力影响显著,系统的表象训练可以促进大学生高球运动员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进而提高个体较稳定的生理和心理协调能力,最终提升运动表现,取得优异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李建,徐洪敏.试析心理技能训练在高校龙舟竞渡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1):37-39.
[2]李欣鑫,王霆,闫笑.高水平射箭运动员大赛前不同备战阶段心率变异性和中枢机能变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1,38(4):493-500.
[3]方晓峰.基于心率变异性的体育锻炼负荷强度实时监测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7(4):59-63.
[4]杨珊珊,谭雅兮,刘耀天.心率变异性监控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9,27(1):55-58.
作者简介:
刘斌斌(1987年10月-),男,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