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大学生卫生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研究
2021-04-13宗春燕金秀平
宗春燕 金秀平
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民众的防护意识和防护方式受到广泛关注。大学生群体具有高等教育背景,其科學、健康防护意识与大众相比具有明显差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大学生和其他人群使用防护用品情况调查显示,大学生防护用品储备意识较差,有过度防护与防护不足共存的现象,具有较强的口罩回收意识,社区配套口罩回收垃圾箱的较少,防护口罩实际回收处置率低。高校应做好传染病防控教育,引导大学生科学做好传染病防控物资储备、个人防护用品选用、医疗废物回收处置。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校传染病防治;高校学生管理
一、研究背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特别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为有效控制病毒传播,根据“四早”措施要求,应科学选择合理防护用品用具,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处置废弃防护用品,切断传播途径,对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群体具有高等教育背景,其科学、健康防护意识与大众相比具有明显差异[1]。本文将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大学生和其他人群使用防护用品情况开展研究,并提出意见建议。
二、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防护用品使用情况通过线上调研形式开展。问卷共设计15个问题,涵盖了受访者基本情况、防护用品储备、购买、使用、处置等方面,探究受访者对防护用品了解程度,是否存在过度防护,资源浪费等情况。
三、研究数据分析
本研究共收回有效问卷500份,其中在校大学生48.9%。回收问卷后,针对在读大学生和其他人群在卫生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及处理方式方数据,利用SPSS18.0进行分析处理。
1.在家庭日常防护口罩储备方面
调研结果显示,有86.0%的调研对象在日常生活中储备了一定量的个人防护用品,45.7%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储备个人防护用品,说明大部分调研对象有储备个人防护用品的良好习惯,但是大学生防护用品储备意识较差。有65.0%的调研对象在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难以购买到个人防护用品,除个人防护用供需关系紧张外,也从侧面反映调查对象在日常防护用品储备时,防护用品数量不够,品类不全,针对性不强。
2.在防护口罩(用品)使用和获取方面
由于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恐惧心理和缺乏相关的卫生知识,公众极易产生过度防护现象,不同人群应根据需要科学选戴口罩,普通公众在非传染病高发地区仅需佩戴防护口罩,无需穿戴防护服、防护面屏等防护用品。本调查显示,在传染病发生期间,非高发地区的民众分别有39%和8.5%的调查对象使用了N95级别和自吸过滤式口罩,同时还有43.5%的调查对象使用了除口罩外的其他防护用品如手套、防护面屏等,说明公众有过度防护与防护不足共存的现象。
本次调查显示,调查对象获取防护口罩(用品)的途径主要为药店和网络,分别占到51%和30%, 65%的受访者表示存在个人防护用品难以购买/获取的情况,说明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存在防护用品供不应求现象。
3.在防护口罩使用后处置方面
本次调研显示,调查对象中N95/KN95口罩一次性使用率为33.72%,使用一天的占比37.21%,使用两天以上的占比14.54%;调查对象中N95/KN95口罩一次性使用率为7.69%,使用一天的占比23.08%,使用两天以上的占比69.23%,使用时长显著高于一次性医用口罩;防护用品使用完毕后,59.5%的调查对象会丢入专门垃圾回收箱,40.5%的调查对象会随生活垃圾丢弃,43.0%的社区没有设置专门的口罩回收箱,29.5%的社区虽设置专门的回收箱,但使用率很低,仅有27.5%的社区设置了回收箱且使用频率较高。调查中,75.3%的大学生选择将口罩丢入专门垃圾回收箱,明显高于其他群体(P≤0.05)。由于使用过的口罩可能携带大量致病微生物,因此科学处置口罩极为重要,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口罩回收意识较强,社区配套口罩回收垃圾箱的较少,防护口罩实际回收处置率低。
四、研究结论
1.引导大学生科学做好传染病防控物资储备
在应对新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 我国各地战略储备普遍短缺,应由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牵头,科学指导公众储备一定数量的防护物资,建立传染病流行期间防控应急生产、储备、分发等体制机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保证有较为充足的防护用品供应。
有研究显示,大学生对传染病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2],同时针对大学习防护用品储备不足的情况,应通过线上线下多途径进行传染病防护知识的讲座,树立预防为主观念,不盲目,不盲从,主动学习传染病防护用品常识,科学储备防护物资 [3] 。
2.引导大学生科学做好个人防护用品选用
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个人防护用品需求激增,特别是大学生对各类虚假信息辨别能力不足,健康素养不高,对传染病缺乏科学认知。针对以上情况,首先,应提高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舆情能力。顺应时代发展规律, 科学合理的重构舆情引导理念和机制设计, 正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和全民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有效防范各类虚假信息。二是在大学生中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科普知识宣传和传播, 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公众危机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开展相关教育课程, 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信息传播速度快、科普效果好的特点,开展线上健康教育与健康知识宣传,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3.引导大学生科学做好医疗废物回收处置
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废弃医疗用品处置不当可能引发环境污染和公共安全事故,需要进行单独收集转运。大学生应在政府部门指导下自觉做好医疗废物回收处置,并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废弃口罩。
扬州大学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1
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扬州大学)2020年度开放课题(YDKFYB2020105)
基金项目:扬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学生工作)专项课题(项目编号:xjjxg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