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课堂生成 提升教研教学内涵
2021-04-13郭晓伟
郭晓伟
教研教学是课改推进的主要阵地,更是主要手段。在具体的教研教学中,教师在担当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教练员的标配角色之前,首先应当是一个合格的学习者、设计者、思索者、思考者。这个先后顺序在教师循环往复的教研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我们须静心笃行。
看过上海特级教师余党绪“研”与“教”的短论“研源于教才有活力;教基于研才有生命力;会教者必能研,善研者才善教”之后,我在学校的教研教学工作中,不断追寻其中的“活力”“生命力”及“能研善研”“会教善教”的本质内涵。
沁县育才小学推进“听说读写演”课改建模以来的几年时间内,一直坚持进行“主题教研—同课异构—说课、听课、议课”活动。同时,作为县域内区域教研领航校,也将这种模式与兄弟学校达成共识并深层推进。我在具体细致的教研教学工作中,逐渐发现并总结了教师中存在的几个难以突破的瓶颈,同时也结合所观、所学、所知想出了一些对策,提出了“关注学生课堂生成,是教研教学的灵魂”的观点。
解决好课改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形分离”“魂不附体”的严重不良倾向
课改后的课堂,一块黑板变成多块黑板;座位“排排座”变成“围桌座”;师生的基本状态从“教师讲学生听师道尊严”变成“教师问学生答平等民主”;教案变成“学案、导学案”……这些都是进行课改、推进课改必要的“形体方式”,它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那么,在此基础上,课改课堂的“核心”或“灵魂”是什么呢?我想,应当是“依据课程标准,基于学情,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处理好教材蕴含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设计好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引领培养方向性核心素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其实就是要考量设计好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反观我们现实中的课改课堂,往往是以自我理解教材、抛开学情、照本宣科、拿来主义的方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看上去倒也热热闹闹、红红火火,表象上看课改倒也真是有模有样、味道十足,而真正对照课标、结合学情,用课改理念标准对标,就会发现其实质只是注重了课改的“形体方式”而忽略了课改最重要的“核心灵魂”,我们的课改课堂暴露出了“心形分离”“魂不附体”现象。因此,我们一定要努力让课改的“形体方式”为课改“核心灵魂”服务,更加注重课改核心灵魂的落地生根,让课改“心形一体”“魂体相融”。
我们学校推进的课改建模核心“听说读写演”五种能力训练,既是我校课改的形体方式、教学手段,又是我校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所在。
把握课程科目特征的异同性,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深层推进
进入学校课堂教学的课程科目,从内容特征的角度分析,大概可分为偏重知识掌握的知识性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等)和偏重技能训练的技能性课程(如音乐、体育、美术等)两大类。作为身处一线的科任教师,一定要首先明白自己承担的课程是知识性课程还是技能性课程,掌握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教学的大概框架,然后再学习思考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方式,寻找各类课程、各门课程的相同要求,明白科目可迁移应用的技能方法,找到各类课程、各门课程的不同之处,形成各自课程课堂教学的教学特色。
比如我校“听说读写演”五种能力的训练中,知识性课程中“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相对侧重,技能性课程中“说演”能力训练相对侧重。语文、英语课上“读写结合”尤为重要,数学课上“听说演”训练须特别加强,音体美课上“听演”能力训练要着重有效。
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展示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四种学习方式中,无疑,自主性学习能力是所有课程学习的基础,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对知识性课程的学习更为有效,合作性学习、展示性学习则更有利于技能性课程的学习。
着实体现“教”的主导与“学”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对学生的多元关注
课堂教学改革中,特别提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那么,教师为主导,“导”的核心是什么?学生为主体,主体地位如何体现?这些都是我们课堂教学中需要不断诘问的话题。我的思考结果是:“关注学生课堂知识、技能、价值的正向生成”是教师主导“导”的核心、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本质所在。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想实现“关注学生课堂知识、技能、价值正向生成”这个教研教学的核心灵魂,是很艰难的。下面的三个课堂实例便是有力的例证。
第一个是我校语文老师的一节示范课。客观地讲,这节课从课标、学情把握到教学设计,再到上课流程推进,还有新课改特点的体现方面,是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可其中的一个环节却让这节课变成了作秀的课堂,虽不能说满盘皆输,但肯定背离了课堂教学示范课本该具有的真实性。这个环节是:整个课堂中的所有提问,学生都可以从放在课桌上展开的一本《我的日记》内容里找到现成答案。当时我就想,这样的提问、这样的作答,对于学生知识的生成、思考习惯的养成、思维的训练有什么样的意义?
第二、第三个实例是我校的联盟校老师上的两节美术课中的两个细节。其一是老师请一位学生给大家展示他的作品,这个学生说了一声“我不去”,这位老师就到此为止了;另一个是老师看到不少学生作品上的署名签字和落款日期写得歪歪扭扭,但却连一句简单的提示话都没说。看到这两个细节时,我心里就在说:小老师呀,真可惜啊,你至少错失了一次“培养孩子勇敢意志”“提醒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育人机会,更错失了一次展示自己教学机智、呈现真实课堂精彩的良机。
这三位老师的教学细节中存在的这几个问题,在当下的课堂中并不鲜见。我们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工作专注度,把“关注学生课堂知识、技能、价值的正向生成”作为我们教研教学的核心灵魂,作为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永恒主线。
夯实教师基本功、教学基本技能、多媒体的应用,为课堂教学改革优质高效提供支撑
课堂教学中的“三笔一画”基本功,“组织、导入、提问、讲解(教态变化)、强化、板书、结束”教学七项技能,多媒体录入重点提示、展示难点突破,都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教师的专业素质就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名教师努力提升的专业方向也应当是练就扎实的“三笔一画”基本功,娴熟运用课堂教學七项技能,巧妙合理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尽快成为教育一线的优秀教师。
听重庆市名师周晓均老师《教师本身就是最好的育人教材》的讲座,他说:“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立教之本;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伟大时代的教育,必然呼唤一流教师培养一流新时代的学生。”我想,名师出高徒,我们高效课堂的育人模板必定是:优秀的教师—高效的课堂—优秀的学生。
可真正走进课堂,我们会发现,许多老师过度依赖多媒体,“三笔一画”基本功出现退化,教学技能应用简单粗糙,让学生的眼光更多地聚焦在了学习知识、获取技能、定向思维这几个相对静止的内容上,而失却了产生兴趣、拓展思维、追求品质这几个更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当然,我们不能妄想每节课把所有的方面都全部展示,我们的老师也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做到优秀。我们要做的是,三个方面的专业素质都须合格,在合格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所任科目的专业技能素质并不断提升,让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兴趣,对教师产生仰慕,愿意和教师教学相长。“敬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此,我们一定要努力打造优质高效、充满魅力的课堂。
如果我们的学生在至少12年的学校教育生活中,在所遇到的每一位教师身上,都能受到或多或少的熏陶,那我们的课堂就一定精彩,我们的教育就一定出彩。假以时日,我们的孩子想不优秀都不可能。
揭示说课、作课、反思、听课、评课、议课的本质,加速教师教研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
说课、作课、反思、听课、评课、议课是教研教学的基础形式。“贴学情、贴课标、贴教材、贴教法、贴教学目标”五贴,是教研教学中说课、作课、反思、听课、评课、议课中必须要关注的要素。其中的贴学情是教研教学的基础,贴课标是教研教学的底线,贴教材是教研教学的依据,贴教法是教研教学的措施,贴目标是教研教学的方向。因为,学情告诉我们学生的年龄、性别结构、学习状况、学习能力情况;课标告诉我们教研教学的知识数量、技能的划分层次;教材告诉我们教研教学的根系所在、依仗所处;教法告诉我们教研教学的思维结构、行为方式;教学目标告诉我们教研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向。所以,我们在教研教学中需要细心、静心、用心揣摩学习。
在具体的教研教学说课、作课、反思、听课、评课、议课中,特别是评课、议课时,我们的老师往往是“发现问题绕道走、明知不对强说优”,不揭伤疤或浅揭伤疤。虽然结果是完成了工作任务、维持了同事之间表面的和谐、构建了假装推进教研教学的工作氛围,但要真正追寻实际效果的话,就会发现:这种教研教学的乱象,是束缚教师自主专业化成长的瓶颈,是阻碍教师课堂教学呈现精彩的绊脚石,也是消滞孩子核心素养滋长的毒素。
需要提醒的是:“没有遗憾的课堂是不真实的,甚至是不存在的,我们每一位执教老师的課堂教学也一定是有长有短、有优有劣,所以,我们要花大力气做的是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因此,教师一定要站在“一切为了孩子”的高度上,不自我封闭,而是要学会分享,在发现别人有问题、有困难时,能及时帮助,给出真知灼见。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研教学才会触及本真、滋养精神、萌发意义。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我深信,课堂教学无论运用什么样的机智策略,其围绕的核心,都是要“关注学生课堂知识、技能、价值正向生成”。我想,这一点无法改变。
(作者系沁县育才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