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养师生心灵 助推教育发展
2021-04-13李明
李明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以最高的热情、最大的干劲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让新时代的德孝文化、忠义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迅速形成领导重视、师生参与、社会支持的良好局面,为全市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新的强劲动力,运城市连续召开两次全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会,总结了一些优秀的经验,也明确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使命担当
近年来,运城市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论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大力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高度重视文化在滋养师生心灵、涵养学生德行、引领时代风尚、助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搭建文化平台、塑造文化品牌等方式,深入挖掘校园文化精神,着力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文化育人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全市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县(市、区)和学校。
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层面,比如,永济市委、市政府多年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特别是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内涵、扩大城市影响力的重要举措,采取“规划定位、行政推动、专家指导、典型引领、分类实施”的建设策略,加大经费投入,强化督导落实,大力实施校园文化育人工程,全市形成了“一校一特色”的良好氛围。盐湖区近年来致力于区域教育改革,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走出了一条“校园文化建设与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环境文化、课程文化、标识文化、管理文化相融合”的五化融合创新发展之路。在学校层面,比如康杰中学在康杰大讲堂树立嘉康杰烈士的铜像,让人不忘先辈、牢记英烈;建立了“一课两会三活动”课程体系,进一步弘扬康杰精神,深化学生家国情怀。垣曲中学通过兴建德孝文化广场、编印德孝文化教材、编写红色精神校本教材、举办红色精神主题活动等,形成特色鲜明的德孝文化和红色文化等等。
各县(市、区)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本地特色文化,形成“县县有特色、校校有亮点”的校园文化建设新格局。
二、进一步明确方向和要求,准确把握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重点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教育改革中的“九个坚持”和今后开展教育工作的“九个要求”,为新时代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就是要突出育人性、整体性、时代性和传承性,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把学校建设成校园环境优美、教育理念先进、育人氛围浓厚、成才效果良好的立德树人主阵地。
一要突出育人性。各学校要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要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促进青少年理解党的历史使命、认同党的奋斗目标、践行党的行动纲领的重大任务上下功夫,在建设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教师队伍上下功夫,上好思政课,把好德育关,让我们的下一代真正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二要突出整体性。就是坚持整体规划、一体推进,使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充分发挥和体现育人功能。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同时,在功能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既要以教师的教风、干部职工的作风、班级的班风、学生的学风为重点,扎实推进校风建设,还要让校园墙壁走廊、草木砖石都成为教育资源,处处充满人文精神,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三要突出时代性。校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顺应时代潮流,体现时代特征,那就要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进去。在学校精神提炼上,要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研究、提炼形成突出时代价值追求、体现先进教育思想的办学理念;在文化活动开展上,要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主题文化活动内容相结合,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科技人文、体育艺术等主题教育活动;同时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论坛、微博、微信群、QQ群等媒介,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
四要突出传承性。这里的传承有两层意思:一是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弘扬,要把精华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经典永流传,不断提高师生的精神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二是每一所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将已有的校园特色文化继承和發扬,要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在传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让校园文化真正成为每一所学校的灵魂和魅力所在,成为凝聚人心、提升内涵、推动发展的永动机。
三、进一步总结推广经验,全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重在文化价值的认同和引领,贵在制度机制的创新和完善,难在特色内涵的发展和提升。对此,我们要精准发力,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结合、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结合、提升水平与打造特色结合,着力在创建校园环境文化上下功夫,在丰富校园精神文化上做文章,在完善校园制度文化上抓落实,在主题活动和特色文化上求实效,指导学校构建起内涵丰富,富有时代性、创新性、科学性、人文性的校园文化体系。
一要牢牢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学习贯彻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坚定不移地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在物质形式上,这24个字要出现在校园最醒目的位置,要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在精神层面上,这24个字要有解读、有故事,要通过班会队会、思政课、社团活动等进班级进课堂、入脑入心,达到师生人人会诵、会讲的效果,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脑入心,融化到血液中,植入到基因里,真正发挥这个灵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引领和整合作用。
二要把忠义文化、德孝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亮点。以关公为代表的忠义文化和以舜帝为代表的德孝文化源远流长,深刻影响着河东大地的人文历史。忠义文化具有“忠、义、仁、勇”四大要素。德孝文化则以“德政、孝行”为核心要素,随着时代的發展,这两大文化都汇集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海。在国家层面,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那忠义文化中的“忠”就突破了“忠君”的时代局限性,提升为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对学生而言,就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在社会层面,提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那德孝文化中的“德”也从“仁政”提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个人层面,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义、仁、勇、孝”恰是个人修养的根本。对学生而言,“义”就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胸怀民族大义;“仁”就要对师长敬爱,对同学友爱,对环境关爱;“勇”就要对坏人坏事敢于“亮剑”,对个人缺点错误坚决改正,对困难积极克服;“孝”就要孝老敬亲,就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简而言之,做到了新时代的“忠义仁勇德孝”,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流程才能启动。
三要将社会主流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的亚文化充分融合。按照文化的分类,受到地域、空间、时间和对象的限制,校园文化表现为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自然离不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和影响。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做好红色文化、忠义文化、德孝文化进校园、进头脑,做好书法、武术、楹联、诗词、戏剧等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另一方面,也要将违法的宗教、邪教、封建迷信、拜金享乐、盲目攀比、盲目追星、黄赌毒、传销等反科学、反家庭、反身心健康、反社会主义的文化拒之校门之外。
四要积极构建内涵丰富的校园精神文化。就是要求校园内的教室、楼道、宿舍、体育场等场所都能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教室文化要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健康生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办公室文化要彰显习近平总书记的“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等重大要求和师德师风建设内容;楼道文化要突出红色基因、忠义文化、德孝文化、安全教育、文明礼仪、科学知识、先进人物、文化艺术等内容;食堂文化要突出“文明礼貌、杜绝浪费、安全卫生、健康饮食”的理念,尤其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良好美德重要指示精神;宿舍文化要突出营造“整洁、文明、安全、温馨、健康、团结、高雅”的寝室文化氛围;体育运动场所文化要突出“健康第一”的理念,弘扬体育精神,增强体育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要做好党员活动室、共青团活动室、少先队活动室的文化环境建设工作。
五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一是把时代特征、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教学理念相结合,组织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主题教育活动;二是各学校要设计校徽、校旗,谱写校歌,通过师生牢记校训、会唱校歌、佩戴校徽等,激励师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积极追求;三是要利用校园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群、QQ群等媒介,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增强网络文化育人的时效性。四是要深入开展“书香校园”“阅读校园”建设活动,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启迪灵魂、塑型提质的能力。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高扬文化自信风帆,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提升师生核心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谱写运城教育新篇章。
(作者系运城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