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食尚”到“时尚”
2021-04-13乔兴国尹志强
乔兴国 尹志强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的内涵寓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消费方式的转变、生活水平的提升导致许多人价值观错位、理想追求变质、虚荣心增强,在衣食无忧的当下,忘记了食不果腹的岁月,将“节约”二字抛之脑外,“拿豆包不当干粮”“好了伤疤忘了疼”,真可谓“未见锄禾日当午,无视汗滴禾下土;少吃多剩盘中餐,不思粒粒皆辛苦”。斯怪象也,家之哀哉!国之悲哉!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担当起立德树人的使命,把国情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基础教育中,让学生从小懂得,尽管我们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没有变,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能丢。
基于这一理念,我们立足山区教育实际,反复分析研判,从学校“食”文化入手,寻找立德树人新的突破口。
一、环境育人,浸润学生心灵
每学年,我们充分利用校园资源条件,营造浓厚的勤俭节约氛围。一是在教學楼、教室、食堂等醒目的位置张贴节约标语,让校园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将传统节约美德牢记心中;二是要求各完小、各班级每隔一周出一期宣传勤俭节约美德的板报;三是在学校食堂餐桌上,设置“不剩饭、不剩菜”的提示牌;四是利用学校电子屏滚动播放字幕“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五是利用校园广播系统在师生用餐时段播放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故事。
二、活动育人,触及学生灵魂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活动载体,进行多元化渗透。一是坚持每周一升旗活动,在国旗下的讲话中,增加文明用餐内容,讲有关节约的经典故事,弘扬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二是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组织师生深入到农村田间地头,帮农民锄草,切身感受农民种田的艰辛,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朱子家训。三是抓住每年一度的寒食节,精心组织师生前往绵山研学,于游览观光中聆听导游讲解介子推的感人故事,将节约理念入心入脑。四是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深入帮扶单位,走访贫困家庭,把“节约是孝、节约是荣、节约是美”的种子植于心田。
三、制度育人,约束师生行为
我们充分利用制度框架,实施全方位管理。一是中心校与完小、班级、学生、家长层层签订“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责任书,形成自上而下的网格化管理格局。二是制定“科学用餐、节约用餐”的管理办法,保证师生吃好吃饱不剩饭菜。三是学校出台后勤保障管理制度,锁紧供应链,实现供需平衡,杜绝供大于求。四是建立餐饮采购明细台账,日清周结,保证公开透明。五是设立文明用餐监督卡,公开举报电话,全程监管,责任到人,有报必查,立查立改,不留空档。
通过上述系列化措施,校园“舌尖上的浪费”得到了有效控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前所未有的“新食尚”,折射出令人喜出望外的“新时尚”。在此过程中,关键是教育者要从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优秀品质,让他们懂得节约、学会节约,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让厉行节约成为“时尚”!
(作者单位:山西省翼城县隆化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