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柴头会”中草药资源调查分析
2021-04-13吴爱琴李云麟杨成梓庄怡雪
吴爱琴 李云麟 杨成梓,3* 李 欣 庄怡雪 孟 静 何 丹 李 敏
1.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省武夷山市岚谷乡卫生院,福建 武夷山 354311;3.福建省级中药原料药质量鉴定技术服务中心,福建 福州 350122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的闽赣交界处,界于东经117°37′22-118°19′44,北纬27°27′31″ -28°04′49″之间,东连浦城、南接建阳、西临光泽,北与江西省铅山县毗邻。武夷山市是国家5A级旅游胜地,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区域[1]。境内三面群山环抱,峰峦叠嶂,中南部为较平坦的山地丘陵。地貌层次分明,呈梯状分布。地势由西北最高的黄岗山向东南倾斜,地势高低相差大,素称“华东屋脊”[2]。区域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全年降水量1960 mm,年均气温19.7℃。全区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79.2%[3]。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为动、植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区域内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同时,武夷山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聚居,当地居民在与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对中草药的利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地草药的应用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4~5]。
武夷山市“柴头会”是当地居民为纪念先人反压迫反剥削斗争而举办的集会,“柴头会”的存在已达上百年历史,每年农历二月初六是武夷山市“柴头会”的举办时间,在此盛会期间各乡镇居民均会带上果树苗木、竹编篾器、农用工具及常年采集的中草药等到达指定地点进行摆摊交易,目前中草药类的交易主要集中于崇安街道的横街头,参加交易的摊位上百家,交易的品种多为当地采集,岚谷、吴屯等乡镇亦有举办相关的集会,也称“赶会”[1]。为能全面了解武夷山市民间中草药使用情况,2017年起,利用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在武夷山开展的机会,连续两年对其交易集市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鉴定和分析。
1 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分为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两部分,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6~11]。笔者在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多次对武夷山市传统中草药进行调查。通过走访民间草药医,草药摊主,草药使用者,特别是“柴头会”期间的中草药材交易市场等,对当地中草药的利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同时邀请当地采药人一同到野外寻找并采集当地常用的中草药标本。了解当地民间传统中草药及应用特点,调查并记录药材的地方名、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信息。对所调查中草药进行基原鉴定,明确其来源、入药部位等。最后,对调查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类及功效 通过实在调查、访问及收集样品后期鉴定确认,共收集到武夷市中草药资源249种,在“柴头会”期间均有销售或交易。鉴定确认了其中231种的中草药,还有18种主要为加工品及大型根或茎劈成的碎块,有待后期进一步鉴定。具体见表1。
表1 武夷山市“柴头会”中草药品种及功效
续表1 表1 武夷山市“柴头会”中草药品种及功效
续表1 表1 武夷山市“柴头会”中草药品种及功效
续表1 表1 武夷山市“柴头会”中草药品种及功效
续表1 表1 武夷山市“柴头会”中草药品种及功效
续表1 表1 武夷山市“柴头会”中草药品种及功效
2.2 基原特点 通过对231种中草药的基原进行分析,所有中草药均来自于植物类,动物类及矿物类未发现。而结合全市中药资源普查的外业调查发现,231种中草药中,仅罗汉果和茯苓在野外调查中未见,其他种类在当地均有分布,通过访查得到的结果亦是基本均为当地采集。231种中草药主要来源于89科的228种植物,来源广泛而复杂,其中山鸡椒、栀子均是根与果实均单独入药。市场内还存在同名异物的现象,如白花蛇舌草,既指茜草科的白花蛇舌草(Hedyotisdiffusa),销售中也有龙胆科的美丽獐牙菜(Swertiaangustifoliavar. pulchella ),两者在当地均用于抗肿瘤,后者价格是前者三四十倍。此外,极具当地特色的青草药“凤凰蛋”,由多种青草药制作而成,它的制作大多数当地人都会,但原料、配比、制作工艺各有不同,制作出来的形状、大小也不尽相同。因此要其保障疗效的确切和安全稳定,首先就要弄清其原料的基原及加工工艺。
2.3 名称特点 通过调查发现,“柴头会”上交易的中草药名称多为当地土名,上百个摊位的摊主也多为当地的农民,大部分仅通当地方言,这给调查带来较大的困扰。通过当地向导的翻译与沟通,初步记录了当地中草药资源的名称,多数为当地广泛应用的地方名,部分为根据形态特征在小范围内应用的名称,还有部分无从可考,再加上入药部位单一,特征不明显等,造成少量资源无法及时鉴定。
2.4 入药部位特点 231种中草药中,入药部位主要集中为全草(株)、根及根茎、茎木、树皮、花、果种等,其中全草(株)类入药最多,达105种,占总数的45%;其次是各种根类入药的药材有69种,占总数的30%;果实种子类入药的有21种,占总数的9%;其入药部位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
2.5 功效应用特点 通过调查发现,当地民间用药的功效主要为对症下药,因此,经常只有主治病症名称,无性味及功能等,或者无法区分其功效与主治,这也是所有民间用药的显著特点。231种中草药中,多数都是单方使用,应用复方的极少,少量复方的配伍也极为简单,仅为2~3味药。在使用过程中,水煎服、煮水当茶饮或加猪脚等炖汤等最为常用,如牛奶根炖猪脚、豆橄榄炖排骨……特别是清热类和祛风湿类的中草药。根据有关文献[12]及访谈过程中记录的民间经验,将将武夷山市“柴头会”中草药功效分为14大类,分别为清热类( 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虚热) 、祛风湿类( 祛风寒湿、祛风湿热、祛风湿强筋骨) 、止血类(凉血止血、化瘀 止血、收敛止血、温经止血) 、活血化瘀类( 活血止痛、活血调经、活血疗伤、破血消癥) 、化痰止咳平喘类( 温化寒痰、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补虚类( 补气、 补阳、补血、补阴) 、攻毒杀虫止痒类、利水渗湿类 ( 利水消肿、利水通淋、利湿退黄) 、理气类、解表类 ( 发散风寒、发散风热) 、温里类、健脾消食类、平肝息风类( 平抑肝阳、息风止痉、清肝明目)、驱虫类等。同一种药用植物存在不同药用功效,如白马骨既可清热利湿,又能舒筋活络,因此具有可重复统计。“柴头会”上交易的种类虽多,针对的病症也较多,但流量通过都不大,多数销量都在10kg以下,通常按把销售,极少数用称量的。交易最多的主要是清热药和袪风湿类药。具体见表2。
表2 武夷山市“柴头会”中草药功效统计结果
3 讨论
3.1 大力宣传和保护传统医药知识 综合以上调查情况,该地区民间医药文化知识相当丰富,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利用的部位、方法、用途多样。共鉴定出228种,分属89科。收集到的偏方、验方多为单方,对某些疾病确有独特疗效,且药源易得,使用方便。 当地的医药知识多是以耳提面命,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极少用图文记载,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不利于深入挖掘和传播。对此,政府及相关工作者要大力宣传和保护传统医药知识,搭建当地传统医药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平台。同时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书面资料,对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品种应进行深入的研究。
3.2 合理利用,保护资源再生能力 武夷山市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大多为全草(株)及根类。从与当地民众交谈中发现,群众普遍认为野生植物药材的疗效比人工栽培的好。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许多药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对其掠夺式采挖,其中包括一些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已使许多野生药用植物数量急剧下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为避免带来生态方面的一些潜在危害,影响物种的多样性[13]。应注意加以控制,开展相关药用植物的科普宣传,增强群众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意识,禁止乱采乱挖,让更多的珍稀物种保存下来,使资源得以休养生息。
3.3 打造有当地特色的中草药产业 武夷山是双世遗基地,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有统计的数据显示其年接待游客量达1500万以上[1]。“柴头会”是武夷山传统民俗经贸的盛会,2018年已确定为市级民俗商贸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把“柴头会”与当地的旅游相结合,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进一步规范“柴头会”的管理,并提升其品牌和质量将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猜你喜欢
——福建省武夷山市百花小学生书面展
——福建省武夷山市百花小学生书面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