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脂水平对非肥胖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后近期再次急性加重的预测价值▲

2021-04-13钱煜东

广西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肥胖型胆固醇血脂

季 江 钱煜东 郭 强

(1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张家港市 215611,电子邮箱:jjiang1j@163.com;2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省苏州市 21500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为COPD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1-2]。AECOPD以反复气道阻塞为特点,主要临床表现为痰量增多、咳嗽、气促等,可引起患者心律失常及糖脂代谢紊乱[3-4]。目前认为AECOPD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一项全球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ECOPD患者存在脂质代谢紊乱的可能性明显增加[4-5]。鉴于肥胖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6],为了更准确地分析AECOPD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本研究探讨血脂水平对非肥胖型AECOPD患者治疗后近期再次急性加重的预测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呼吸科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02例非肥胖型AECOPD 患者的临床资料,非肥胖型定义为体质指数<28 kg/m2。AECOPD的判定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6]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AECOPD的诊断标准;(2)发病后72 h内入院;(3)年龄>20岁;(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等患者;(2)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肝脏和肾脏疾病者;(3)合并其他细菌感染者;(4)意识障碍或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者。根据出院后1个月内是否出现至少1次急性加重分为再次加重组(38例)和未加重组(6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吸烟史、饮酒史及合并症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本研究经苏州市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的比较

1.2 治疗方法及随访 住院期间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控制性氧疗祛痰、营养支持等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2.5 mg特布他林(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2694,规格:2.5 mg)+2 mg布地奈德混悬液(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 H20140475,规格:1 mg/2 mL×5支)+4 mL生理盐水雾化吸入,15 min/次,2次/d,连续治疗2周。出院后随访1个月,记录是否出现急性加重。

1.3 血脂水平检测 所有患者于出院前末次使用静脉抗生素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5 mL,待血液凝固、血块收缩后,3 000 r/min离心15 min,取血清送检。采用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协和株式会社)检测患者的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和 LDL-C,血脂检测项目的室间质评、室内质控均符合检验科室内、室间质控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血脂水平预测非肥胖型AECOPD患者治疗后近期再次急性加重的价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的比较 再次加重组患者总胆固醇水平低于未加重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三酰甘油、HDL-C及L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的比较(x±s,mmol/L)

2.2 总胆固醇水平对非肥胖型AECOPD治疗后近期再次急性加重的预测价值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总胆固醇取6.73 mmol/L时其预测非肥胖型AECOPD患者治疗后近期再次急性加重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2%、79.9%,曲线下面积为0.877(P<0.001,95%CI:0.802~0.933),约登指数为0.639,见图1。

图1 总胆固醇预测非肥胖型AECOPD患者治疗后近期再次急性加重的ROC曲线

3 讨 论

COPD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COPD在我国北方地区16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为3.1%[7-9], AECOPD为COPD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一旦AECOPD患者的病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易发生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10]。因此,正确地判断和评估AECOPD可有效地预防AECOPD的发生。AECOPD患者广泛存在脂质代谢紊乱,目前认为影响血脂水平的因素较多,其中主要因素包括饮食、年龄、肥胖、遗传等[11]。为排除可控因素(如年龄、肥胖等)的影响,本研究所选的102例AECOPD患者均为年龄超过20岁的非肥胖型患者,旨在探讨AECOPD治疗后近期再次急性加重与血脂代谢的关系,结果显示,再次急性加重的非肥胖型AECOPD患者总胆固醇水平低于未急性加重的非肥胖型AECOPD患者(P<0.05),而两组的三酰甘油、HDL-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这与赵华昌等[4]的研究结果相似,提示再次急性加重的非肥胖型AECOPD患者总胆固醇水平降低。

目前认为引起AECOPD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AECOPD患者长时间的低氧血症及慢性炎症浸润可导致胃肠淤血,易引起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使小肠黏膜细胞吸收、转化、合成外源性总胆固醇减少,同时肝细胞缺氧导致总胆固醇合成原料(包括乙酰辅酶A、腺嘌呤核苷三磷酸、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质子、脂肪酸等)来源减少,降低了内源性总胆固醇的合成速率[12-13];(2)AECOPD患者呼吸受阻或呼吸困难,为维持呼吸肌做功,患者需消耗更多的腺嘌呤核苷三磷酸,这会促进机体脂类分解、抑制脂肪合成及胰岛素分泌,最终减少了机体脂肪沉积。谢云等[14]指出,AECOPD患者体内瘦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各血脂指标与脂肪因子瘦素水平呈正相关,与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提示AECOPD患者脂质代谢异常可能与此相关。以往关于血脂水平与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的研究多为定性研究[4,15],鲜有研究定量分析血脂相关指标降低(或升高)程度是否可以预测AECOPD患者治疗后近期再次急性加重。本研究结果显示,当总胆固醇取6.73 mmol/L时其预测非肥胖型AECOPD患者治疗后近期再次急性加重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2%、79.9%,曲线下面积为0.877,提示总胆固醇预测非肥胖型AECOPD患者治疗后近期再次急性加重的价值较高。然而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样本例数较少,总胆固醇水平是否能单独作为非肥胖型AECOPD患者治疗后近期再次急性加重的预测指标,仍有待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治疗后近期再次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降低,总胆固醇或可作为非肥胖型AECOPD患者治疗后近期再次急性加重的预测指标。

猜你喜欢

肥胖型胆固醇血脂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你了解“血脂”吗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
随访护理对肥胖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评价
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160例疗效探讨
奥利司他与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