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论治学

2021-04-13章亭洲

饲料博览 2021年3期
关键词:子夏子路孔子

章亭洲

当今社会,变革的速度异常之快。作为企业家,如不重视学习,则将被市场所淘汰;作为企业的高管,如不重视学习,则可能被老板淘汰。作为万代之师的孔子,他开创了私塾的先河,培养了三千弟子。他对教育的很多见解是很有见地的。值得我们学习。下面是《论语》中有关治学的论述及本人的理解与感悟。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解释:学了知识,又经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说=悦。

感悟:这里孔子强调了不断重复对知识的掌握的重要性。这与现代教育科学得出的结论是不谋而合的,充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智慧。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释:在温习已学知识的同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感悟:这一句孔子不但强调复习的重要性,还要求在温习的同时有所发现。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迷茫而无收获;如果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法肯定。

感悟:这是一句至理名言,强调了学与思的统一。非常值得借鉴!

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解释: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爱众人,并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再去学习文化知识与古代典籍。弟:同悌。

感悟:孔子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排在第二位。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释:仲由,字子路,孔子学生。女,同汝。意即:仲由啊,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啊!

感悟:孔子强调做学问要认真,要实事求是,切不可不懂装懂。

6.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解释:只阐述而不创作,崇信而喜好古代的文化,我私下把自己比作彭祖。

感悟:孔子提出“述而不作”的观点,反映了孔子强调继承的治学思想。这一思想也有保守的一面。这种治学方式,对于中国人的思想有一定程度的局限作用,必须要加以注意。

7.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有什么困难呢?

感悟:孔子这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作为企业领导,一定要仔细体会这一思想。

8.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解释: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还不敢当。但是自己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去做。教诲别人也不知疲倦。这是可以说的。公西华说:这正是弟子们学不到的。

感悟:这里一方面反映出孔子的谦虚,另一方面,反映了孔子的学而不厌、为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思想。这是非常宝贵的。

9.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解释:孔子对教学的宗旨是:以道为志向,以仁为凭借,活动于六艺的范围之中。

感悟:孔子的教学思想对死读书是排斥的。强调学习要突出道、仁、艺三者兼备。孔子的教育理念是培养治国安邦之才,绝非仅仅是有知识的青年。

110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解释:愤是指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悱(fěi),是指想说而无法明确表达出来的样子。隅(yú),角落。意思是: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能举一反三的人,那就不再教他了。

感悟:孔子强调启发式教学,强调举一反三,这是非常符合教学规律的,对今天仍然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11.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解释: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也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作,我却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智慧。

感悟:这里孔子提出了做学问要老老实实的思想。既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对学生的要求。

1122.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解释: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中等水平以下才智的人,不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

感悟:这里孔子强调的是因材施教。

1133.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解释: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感悟:这里孔子是想鼓励他的学生发奋努力。孔子的知识太渊博,他的学生刚开始有些信心不足。

114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感悟:这段话很好懂。已经成为名言。孔子不但向善者学习,而且向不善者学习以避免犯同样错误,这一思想对于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有极大的好处!在我看来,任何人都可以做别人的老师。

115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解释:文是指文献与典籍,行指德行,忠指尽心竭力,信是诚实的意思。

1166.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解释:学习知识要象赶路一样,还是担心失去什么。

感悟:这里孔子提出学习知识要有紧迫感。他自己是这么做的,同时也要求学生这样做。

1177.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解释: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一无所知。但我从问题的两端去问,我对此问题就全部搞懂了。

感悟:这说明,孔子是一位非常谦虚的人。人不可能对世间万物都搞清楚。但他提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抓住问题的两个极端,这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方法。

1188.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解释:把《诗经》的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无法交涉。即使背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感悟:孔子教学生《诗》,是为了把《诗》的思想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孔子是强调学以致用的。知识的学习必须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这是孔子非常重要的教育思想。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深受这一思想的影响。

1199.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解释:《关睢》是诗经中的一篇。孔子认为它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误伤。

感悟:孔子从这里得出了无论哀与乐都不可过度的中庸思想。是有可贵价值的。

2200.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解释:可以同他说的话而不说,这样会失去朋友;不可以同他说的话而说了,这就是说错了话。聪明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会说错话。

感悟:对这一点我的体会很深!尤其是作为企业领导,对于有的下属,如果指出他的不足,他能改正,就应该指出来。否则,就会失去一个好的下属,一个优秀的部下。而对有些人,多说也无益,不如不说。

2211.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解释: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人,是再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则是下等人了。

感悟:孔子虽说有生而知之者,但不承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其实,真正生而知之者,应该是没有的。只是有些人天分确实好,很容易学到真知而已。我们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而且差别还相当大。当然,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

2222.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解释: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者是无法改变的。知,同智。

感悟:这里很有道理的。请读者自己体会。

2233.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子贡问孔子,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孔子回答:因为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感悟:孔子的这个“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主张,对后世的读书人影响深远。

224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感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255.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解释: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感悟:孔子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也表明孔子对周易的推崇。

2266.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解释:雅言指的是以陕西语音为标准的周王朝的官话。孔子在诵读《诗》、《书》与赞礼时,都用雅言。平时说话用鲁国方言。

2277.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解释: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说他就是一位发愤用功,连吃饭都会忘记,快乐的连忧虑也会忘记,自己老了都不知道的人?”

感悟:这里反映出孔子用功学习的态度,以及乐观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对后来的读书人有着深刻的影响。对我们从事企业经营的人来说,也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228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解释: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详。

感悟:这是他的弟子对孔子的评价。是作为一个老师最好的状态。

2299.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解释: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经》,自立于学《礼记》,完成于学乐。

感悟:孔子的教学,不仅重视个人的修养,而且要有全面、广泛的知识与技能。

3300.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解释: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越望越觉得高不可攀。我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就在眼前,但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学习,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用尽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的前面。我虽想追随,却找不到前进的道路。”

感悟:循循善诱成为后来为师者所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孔子对教育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

3311.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解释:子路问孔子:“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呢?”冉有问孔子:“听到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公西华问孔子:“子路与冉有同一个问题,您怎么会完全不同的回答呢?我感到迷惑啊!”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这里的兼人,是好勇过人的意思。子路就是仲由。

感悟:这是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典型。

3322.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解释:赐=子贡。女=汝。孔子说:“你以为我是学习的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子贡说:“难道不是这样的吗?”孔子说:“不是这样的。我学习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来贯穿始终的。”

感悟:这里孔子提出了一个“一以贯之”的治学思想。这个一是什么呢?文中没有讲明。可能是“仁”。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孔子又一次强调了学习中思考的重要性。

3333.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解释: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不睡,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感悟:这里孔子强调学的重要性。当然,孔子也提出了思与学相结合的重要性。

3344.子曰:“有教无类。”

解释: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感悟:这是孔子的重要教育思想之一。他开创了中国古代私学的先例,让广大的普通人民也有受教育的机会。这一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影响很大,对后世也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3355.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解释:伯鱼=孔鲤,孔子的儿子。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特别的教诲吗?伯鱼说:没有。但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问我:学《诗》了吗?我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走过。他问我:“学《礼》了吗?”我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问了一个问题,得到了三个收获:一是学《诗》的重要性、二是学《礼》的重要性、三是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感悟:这里反映了《诗》与《礼》对读书人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孔子关心弟子甚于自己的儿子的师德。

3366.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解释:孔子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习性(或兴趣)差别是很大的。

感悟:这是很有道理的。这也是人与人之间差别很大的原因。求学,应该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来选择,才会出大的成绩。

3377.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解释:仲由=子路。女=汝。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与六种上弊病了吗?”子路说没有。孔子说:“你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易受害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而不爱好学习,弊病是说话容易尖刻;爱好勇敢而不爱好学习,弊病是可能犯上作乱;爱好刚强而不爱好学习,弊病是狂妄自大。”

感悟:这里一方面强调了学问的重要性与内涵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指出了子路个性中的弱点。可谓用心良苦。

3388.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解释:小子=学生。群:合群。兴:激发感情。怨:讽谏上级。

孔子说:“大家为何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与盛衰得失,可以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感悟:孔子对《诗经》特别推崇。他肯定了文学的观察社会、干预生活、修养身心、治国齐家的作用。

3399.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解释:伯鱼=孔鲤。女=汝。孔子对伯鱼说:“你学习《周南》、《召南》了吗?一个人如果不学习这二篇的话,就像面壁而立(既无法合群,又无法前进)。”

感悟:《诗经》中的《周南》、《召南》二篇大都有关男女夫妇之道。希望儿子做好榜样,处理好夫妻关系。

4400.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解释: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小心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以匡正自己的过失,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之人。

感悟:这里孔子进一步强调了只有品德上过关的人,才是好学之人的观点。

4411.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解释:孔子说:“我不想说话了。”子贡说:“您不说话的话,我们还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说话了吗?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话呢?”

感悟:这里孔子主要是想强调:学习主要靠主观努力,靠自己领悟。

4422.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解释:曾子(孔子的得意弟子)说: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有学问一样;被人侵犯而不计教。从前我的一位朋友(指颜渊)就这样做过了。

感悟:曾子的这一思想,与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其中犯而不校(jiao)的思想,体现出一种宽容精神,是很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的。

4433.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解释:博览群书而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认真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感悟:博闻强记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之一。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4444.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解释:优,有余力。意思是指做官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

感悟:这里孔子谈到做官与学习的关系问题。有一定的意义。引申到现代社会,我觉得可以把孔子说的做官比做工作。在企业里,工作的好的员工或干部,应该让他更多地学习;而学习进步快的员工或干部,则可以提拔。

4455.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解释:子夏说:每天学到一些过去不知道的东西,每月都不忘记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叫做好学了。

感悟:孔子强调温故而知新。子夏继承了孔子的思想。

4466.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解释:尊重贤者而轻视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其力;侍奉君主,甚至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能够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即使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很有学问了。

感悟:子夏是孔子的学生,他的观点也代表了孔子的观点。这里孔子及其弟子强调了品德与学问的相关性。孔子认为,一个学问好的人,应该也是品德高尚的人。这一点值得有些行为不端的学者与教授们深思!

猜你喜欢

子夏子路孔子
孔子的一生
《论语》知多少?
孔子的一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孔子借伞
孔子神算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