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HI 数据对奶牛隐形乳房炎的防控
2021-04-13段洪峰刘海林樊志坚游善兵姚志勇
段洪峰 ,刘海林 ,樊志坚 ,游善兵 ,姚志勇 ,雷 雄
(1.湖南南山牧业有限公司,湖南邵阳422500;2.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31)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生产中最常见四大疾病之一,生产中根据乳房和乳汁有无临床可见的变化,通常把乳房炎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亚临床乳房炎)[1]。奶牛隐性乳房炎无明显临床症状,肉眼看不见乳房和乳汁有明显异常表现。患有隐性乳房炎的牛只产奶量降低、乳的品质下降[2],且易转变成临床型乳房炎,降低牛的利用年限,给奶牛养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危害着奶牛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害于食品卫生和人类健康。因此,牧场在生产中既要加强对临床型乳房炎防治,更应重视对隐性乳房炎的诊断和防控。
DHI(Dairy Herd Improvement)即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又称为奶牛群体改良,是通过测定奶牛的产奶量、乳成分、体细胞(SCC)等20 多项数据并收集牛群有关资料[2],经分析后形成反映牧场繁殖、饲养、疾病、生产性能等信息的检测报告,DHI 报告同时表达了奶牛群和个体牛只的基本信息,为牛群改良和单体牛的健康、营养水平监测提供原始数据。其中,SCC 提示奶牛机体的疾病发作状态,尤其是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感染性疾病。
一些奶牛养殖发达国家(如荷兰、美国等),自19 世纪中叶起开始实行DHI 体系工作,奶牛业获得健康快速发展,如今先驱者们早已在牛奶平均单产量、平均乳品率等方面遥遥领先[2]。DHI 体系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引入我国[2],经过了近四十年的发展,已在各大奶牛养殖企业中被广泛应用和认可,通过测定分析及时发现牛场管理存在的问题,调整饲养和生产管理,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奶牛生产效率和养殖经济效益。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某奶牛场连续21 个月的DHI 数据中的体细胞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饲养调整及环境控制,其牧场体细胞得以改善和生产性能得以提高,以期为牧场预防隐性乳房炎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从2018 年260 头左右扩群至500 头左右的规模奶牛场,2018 年4 月开始参加测定至2019 年12月共21 个月的DHI 测定报告数据,累计4199 头次检测数据,每月测定泌乳牛最少114 头,最多280头。测定牛胎次为 1~8 胎,平均胎次 1.4~1.8 胎,均处于泌乳期;挤奶机配有专门的牛奶取样器,实验室是FOSS(FT+)体细胞检测仪;牛群的档案信息。
表1 奶牛场2018 年4~12 月奶牛体细胞数变化
1.2 隐性乳房炎的鉴定方法与标准
根据DHI 报告中对应样品的体细胞数(SCC),研究隐性乳房炎的流行情况及发病规律。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鉴定标准:当每毫升生鲜乳中的体细胞(SCC)计数大于50 万个时,判定为隐性乳房炎阳性;当每毫升生鲜乳中的体细胞计数小于50 万个时,判定为正常。
1.3 DHI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采用 Excel 软件进行数据整理,IBM SPSS Statistics 25.0 数据处理软件进行两组间数据用t 检验进行比较,多组间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
通过对奶牛场 2018 年 9 个月(表 1)和 2019 年12 个月(表2)的体细胞数变化分析,发现发现2018年该牛场9 个月的平均体细胞低于30 万/mL 只有2 个月,其余的7 个月份高于32 万/mL,其中有4 个月高于40 万/mL,9 月份平均体细胞最高,达到了51.4 万/mL,各月份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2018 年牛群体细胞阳性率较高,有三个月高于20%,仅有1 个月低于10%,其余5 个月在11%~20%之间;2019 年12 个月的平均细胞高于30万/mL 只有2 个月,其余10 个月份都低于30 万/mL,其中有 4 个月低于 20 万 /mL,4 月份最低,为13.4 万/mL,2019 年牛群体细胞阳性率整体较好,有5 个月低于10%,其余6 月的阳性率在10%~15%之间,仅12 月份较高,达17.5%,奶牛体细胞升高可能与天气突变导致冷应激有关,取样前几天气温骤降10℃~11℃,由 22℃~12℃降到 9℃~2℃。
表2 奶牛场2019 年1~12 月份奶牛体细胞数变化
2.2 不同年度各月份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变化
从图1 发现,2018 年牛群体细胞阳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该牛场2019 年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低于 2018 年,2018 年和 2019 年其 9 月份的隐性乳房炎阳性率都比较高,这可能与热应激影响和9 月新产牛较多有关。
图1 2018 年和2019 年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变化
2.3 不同产量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及发病率变化
根据牧场产量情况, 分别统计小于10kg,10~20kg、20~30kg、30kg 以上 4 个不同日产奶量水平的测定牛只数和隐性乳房炎阳性数,2018 年见表3,2019 年见表4。从表3 和表4 发现,牧场产量整体偏低,2018 年低于10kg 的占到 10.21%,10~20kg 占到 47.16%,20~30kg 占到 40.78%,高于30kg 的仅1.84%;2019 年低于 10kg 的占到 9.79%,10~20kg 的占到 53.59%,20~30kg 的占到 33.75%,高于30kg 的仅2.87%。
表3 2018 年不同产量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
图2 产量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关系
2.4 奶牛不同泌乳天数与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及发病率变化
分别统计 50 天内、50~100 天、100~150 天、150~200 天、200 天以上 5 个不同泌乳阶段的测定牛只数和隐性乳房炎阳性数,2018 年见表3,2019年见表4。结果可见,牧场泌乳天数大于200 天牛
从表3、表4 发现,低于日产奶量低于10kg 牛只隐性乳房炎阳性率高,2018 年的高达24.22%,2019 年的达19.87%,发病率与其他泌乳量间差异显著(P<0.05)。2018 年和 2019 年其 10~20kg 和20~30kg 间发病率的变化不大,其差异不显著;在日产奶量高于30kg 牛只隐性乳房炎阳性率较低,最小为4.35%,其与10kg 以下发病率极差异显著(P<0.01)。
产量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关系见图2,通过图2 发现,隐性乳房炎随产量增加而发病率下降,这与栾廷波等[6]报道较一致。只比例偏高,2018 年占到 47.16%,2019 年占到50.49%,而泌乳天数在100 天以内 2018 年为29.81%,2019 年为22.17%,过高的平均泌乳天数必将导致隐性乳房炎的多发;从表3 发现,2018 年150~200 天阶段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最低,其余阶段都比较高,其差异不显著,这可能与牛群整体发病率高,牛只栓系饲养有关。从表4 发现,2019 年各个泌乳阶段的隐性乳房炎阳性数较低,其中泌乳天数在50 天以内和200 天以上的牛其隐性乳房炎阳性数较高,50~200 天阶段的隐性乳房炎阳性数较低,其差异显著(P<0.05)。
表4 2019 年不同产量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
从图3 可知,2018 年150 天内其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成上升趋势,150 天至200 天下降,200 天以上有明显上升;2019 年泌乳200 天内其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成下降趋势,泌乳大于200 天呈上升趋势。
表5 2018 年奶牛场不同泌乳天数与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
图3 不同泌乳天数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变化
2.5 不同胎次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及发病率变化
分别统计 1 胎、2 胎、3 胎、4 胎、5 胎及 6 胎以上测定牛只数和隐性乳房炎阳性数,2018 年见表
表7 2018 年不同胎次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
图4 不同胎次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关系
3 讨论
该牧场各月份差异显著,9 月份出现隐性乳房炎发病高峰,牧场防暑降温的还需要加强,牛产后保健护理需要切实到位。
牧场产量整体偏低,这与饲养管理水平有关,也可能与牧场泌乳天数大于200 天牛只比例偏高,1 胎牛的比例过高有关,牧场需要加强饲养管理,7,2019 年见表8。结果发现,1 胎牛的比例过高,2018 年达 67.82%,2019 年达 76.01%,4 胎及以上的牛只比例偏少,2018 年仅占9.8%,2019 年仅占2.8%,这可能是外购牛和被动淘汰多有关。2018 年牧场 1 胎、2 胎、3 胎、4 胎、5 胎及 6 胎以隐性乳房炎都比较高,1 胎和6 胎较低,各胎次间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差异不显著,2019 年1 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较低,4 胎以上隐性乳房炎发病率较高,1 胎与其他胎次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不同胎次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关系见图4,2018年各胎次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变化无明显趋势,2019 年各胎次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1~4 胎有上升趋势,4 胎后有下降趋势。减少被动淘汰,提高繁殖率。
表6 2019 年奶牛场不同泌乳天数与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
表8 2019 年不同胎次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
隐性乳房炎阳性率2019 年较2018 年有所改善,这与该牧场的改进有关,如建了新牛舍,牛舍有标准海绵橡胶的卧床,由栓系饲养改为散栏式,饲喂有传统的饲喂方式改用全混合饲喂方式(TMR),挤奶由管道式改为并列式奶厅挤奶。
4 隐性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及其监测方法
4.1 隐性乳房炎发病原因
奶牛养殖生产中,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引起乳房炎的发生,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4.1.1 病原微生物感染。病原微生物按其来源和传染方式分为接触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和环境性病原微生物,常见的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化脓杆菌、梭状芽孢杆菌、棒状杆菌和假单胞菌[3][4]等。
4.1.2 环境卫生差。目前我国奶牛主要进行舍内饲养,垫料、粪便、污水、运动场及牛舍的结构等因素均会影响奶牛乳房炎的感染情况,如运动坪积水、粪污不及时清理,卧床垫料不及时消毒和更换,牛床太窄、太硬或潮湿等。
4.1.3 挤奶流程不规范。挤奶员不按牛场标准操作规程(SOP)中挤奶的正规程序操作,前三把奶不挤,不验奶,挤奶前不擦洗乳房,不药浴,药浴液浓度不够,药浴时间达不到30 秒,擦拭毛巾不消毒,一条毛巾擦拭多头牛,擦拭奶头和奶头口时不用毛巾四角擦拭,挤完奶后不进行药浴。
4.1.4 挤奶机的维护问题。挤奶机维护不及时,真空泵压力长期不检测,真空压过高或过低,频率过速或过慢,真空泵稳压器不清洗,真空压力不稳,奶衬和奶管过度使用,不按要求定期更换等,都会导致奶牛的乳腺受损,诱发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的多发。
4.1.5 饲养管理的问题。母牛自身长期处于亚健康,粗饲料品种单一,质量差,饲料中VA、VD、VE和微量元素缺乏,营养不均衡;过分追求产量,牛日粮精粗比例失衡,精料过多,粗纤维的采食量少,导致奶牛代谢紊乱,造成奶牛慢性酸中毒;牛产后能量负平衡严重,慢性子宫内膜炎,导致抵抗力下降;牧场在炎热天气无良好的降温设施,使牛长期处于热应激状态,呈亚健康状态,这都会引起隐性乳房炎高发。
4.2 隐性乳房炎监测方法
奶牛患有隐性乳房炎后,大量白细胞进入乳腺,部分上皮细胞脱落,使乳汁中体细胞数显著升高,根据这一原理,计算每毫升乳汁中的体细胞数,建立了直接检测法和间接检测法。直接检测法主要有体细胞直接计数法、电子计数法、荧光电子细胞计数法等,在国内目前最常采用的为体细胞直接计数法,需要在实验室进行。间接体细胞计数法国外常用的为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国内的有杭州乳房炎检测法(HMT),兰州乳房炎检测法(LMT)及上海乳房炎检测法(SMT)等[5]。诊断试剂与乳汁等量充分混合后会立即呈现反应,依据凝集物的有无凝集和凝集物量的多少及性状进行判定,临床上隐性乳房炎的诊断主要依靠间接诊断方法进行现场快速检测。DHI 测定采用的是体细胞直接计数法。
5 隐性乳房炎的防控措施
5.1 定期筛查,隔离治疗
每月对泌乳牛群做一次DHI 测定,对SCC>50万/mL 的牛只进行隐乳临床检测,未进行DHI 测定的牧场坚持每月隐性乳房炎普查1~2 次,对显示阳性牛只隔离饲养,挤奶放在健康牛群之后,采取有效药物治疗。
5.2 改善牛的舒适度,加强日常消毒
重视牛场基础建设,改善牛的舒适度,及时清除牛舍内外粪便及其他污物,保持地面干燥,卧床垫料及时清理更换,保持母牛身上的清洁,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是最有效的防控方式,可从根本上减少病原,切断感染的途径,可以大大减少乳房炎尤其是隐性乳房炎的发生;要严格制定消毒制度,每周用消毒液喷雾消毒2~3 次。搞好防暑降温工作,牛舍安装好专用风扇和喷淋设备,减少热应激。
5.3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让牛群保持健康。提高营养水平,提供营养均衡的日粮,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D、E 和微量元素;不过分追求产量而投喂过多精料,保持合理的精粗比例;做好产后保健。
5.4 挤奶机定期维护,规范挤奶流程
挤奶设备定期检修,保持真空压力的稳定和正常的脉动频率,按要求及时更换奶衬和奶管;定期对挤奶员培训,强化规范挤奶流程,细化挤奶操作的每一个步骤,做到一头牛一条毛巾或采用一次性专用纸巾,每头牛挤奶前去前三把奶和验奶,挤后消毒。
5.5 做好干奶期预防
干奶前,对于患有隐性乳房炎的牛只先治疗,治愈后再干奶。干奶时每头母牛的所有乳区都要注入干奶药(长效抗生素),药液注入前,要清洁乳头,向乳房内注入抗菌药物,可以预防奶牛乳房炎的感染,而且对患病牛有治疗隐性乳房炎的作用。
5.6 淘汰慢性感染牛只
慢性乳房炎病牛不仅奶产量低、经济利用价值低,而且从乳中不断排出病原微生物,成为感染源而感染别的牛只,及时淘汰慢性感染牛只是减少传染源的重要方面。
牧场隐性乳房炎发生率的高低,能反映牛群的健康和生产管理水平,也影响牛奶的产量和质量,牧场应从根本上控制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坚持DHI测定,对患隐性乳房炎牛只积极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从而提高牛群的生产性能和牧场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