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实践·探究地方教材开发与实施的有效策略
——《悦读凉都——六盘水小学生群文阅读读本》试教研讨策略研究
2021-04-13王玲
王 玲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实验小学
一、思索:“读什么”与“怎么读”
贵州省课题《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地方特色课程建设研究——以六盘水地区“群文阅读”为例》研究团队,着力于研究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我们认为本课题研究必须解决“读什么”和“怎么读”这两个问题。我们借鉴六盘水市群文阅读、地方志、地方文艺等研究成果,将“读什么”与“怎么读”结合起来思考,提出让地方教材开发与群文阅读牵手,以地方人文、自然、美食、民风、故事五个方面,分年段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组织起来,形成阅读材料——《悦读凉都——六盘水小学生群文阅读读本(实验本)》(以下简称《读本》)让适合不同年段阅读的地方教材内容与高效的阅读策略实现对接。《读本》围绕议题设置“导语”“文本”“说来听听”“再去看看”四个部分,以“导语”明确阅读目的,基于议题聚集多个“文本”,运用浏览、略读、跳读、比较等多种阅读方式进行同步阅读。以“说来听听”统领我们的教学取向多阅读,多分享,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多质疑,多思考,让阅读过程成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以“再去看看”引导学生多尝试,多实践,拓展课文阅读实践。通过不同年段的递进式阅读,逐步了解地方文化,本校作为课题试点学校就采用试教研讨的形式验证读本的可行性,也探讨读本的有效阅读策略,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实践:“怎么读”与“读什么”
本研究阶段以《读本》“怎么读”为研究重点,以试教研讨为研究策略,对五节课例实施行动研究。
1.第一次试教:从关注教学策略的“新”到理解读本意图的“实”。
第一次试教研讨执教《谈谈三线建设者》的教师运用“举一反三,迁移强化”的群文阅读策略,分五个环节设计教学。课堂上学生通过导学单梳理出基本信息,再进行对比和统整,发现“三线建者”的身份不同——有共产党员,有年轻姑娘,也有青年学生,知道他们奉献生命,奉献青春,献了青春献子孙的不同奉献精神,更想到了查阅文章的出处,了解到当时为了宣传三线建设者有很多专门的报纸、电台,对我们的三线建设工作进行报道,这是一项巨大的国策,从而引发学生对三线建设者的热爱之情,从课堂教学来看教学目标是达成的。但在课后研讨时,评课专家给我们提出阅读策略建议——紧扣课后“说来听听”的问题探讨我们文本的适用性和问题设计的可行性、科学性,扎扎实实的“以问导读”。通过这样的研讨,明确了教材的定位,更探讨了课后阅读指导问题设计的科学性。
2.第二次试教:从落实读本意图的“实”到研究读本建构的“准”。
第二次试教研讨课例由本人执教《家乡的名字》,教学中紧扣课后阅读指导“说来听听”,结合《读本》中运用到的识字方法,在之前设计了猜灯谜环节,通过灯谜的设计,让学生复习字形、特点、组合部件、笔顺猜字的方法,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看图猜字中,为文本的准确性运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文本重组,新图例如下:
这样更切合家乡名,更能突出看图猜字谜,同时巧妙的呈现“六盘水市”由六枝特区、盘州市、水城县和钟山区组成,从而体现“六盘水市”名称的由来。
3.第三次试教:从研究读本构建的“准”到探究读本阅读策略的“活”
(1)低段注重“趣”中求“活”。《家乡的民风民俗》的试教教师充分利用自己是少数民族的优势,身着本民族服饰参与课堂教学,新颖的服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顺势引导学生阅读《彝族“火把节”》《小花苗“跳花节”》《布依“小年”》,围绕这些少数民族在他们的节日里,在做什么?运用图像化阅读让学生对六盘水主要民族有所了解,直观感受和体会民风民俗,并引导学生尊重民风民俗。
(2)中段注重“举三反一”中方法运用的“活”。《身临其“景”》的试教教师,采用“举三反一,异中求同”的群文阅读策略,阅读《水城河畔樱花雨》《夏日竹海》《玉舍的四季》,在阅读中发现家乡的美景,找出不同季节的规律,并通过想象阅读,感受家乡的自然之美,迁移运用到描述家乡其他的美景,采用以“一”带“多”,加深理解,解决疑惑,丰富认识。
(3)高段注重“对比、质疑”中问题设计的“活”。《非遗传承》的试教教师采用“对比‘冲突’,质疑探究”的群文阅读策略,阅读具有对比性的《蜡染也可以很时尚》《非遗传承人吴廷贵》《剪出精彩人生》这组材料,发现家乡这些独特的非遗传承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产生矛盾冲突,提出疑问:“如何有效的继承与发展非遗文化?”再到文本中细读深思,发现大家已采取的不同措施,并通过合作探究,提出更好的非遗传承建议。群文齐读,让阅读形式更为丰富。
三、探究:读思策略
三次试教,我们总结了《读本》教学“三让”策略:一是“让思”于生,探讨文本显现方式,准确设置教学目标,设计议题,用清晰的线索组文建群。二是“让时”于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的保障学生自读、自悟、质疑、探究、讨论、分享的时间。三是“让学”于生,适时搭建“脚手架”,引导学生运用整合、比较、筛选、判断等一系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力、思考力、比较力、判断力,运用对比“冲突”,质疑探究,细读深思,解疑释惑。通过“思索-实践-探究”行动研究法,我们共同探讨《读本》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我们相信只有在实践中深入研究和亲身试教,才能使课堂教学《读本》的开发和实施真正“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