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识字教学更有趣,更好玩

2021-04-13江苏省南通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丁海燕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8期
关键词:语境识字汉字

江苏省南通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丁海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低年级学生提出的识字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低年级是小学生识字的起始阶段,从小掌握识字方法和具有识字能力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识字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从而让识字教学更有趣、更好玩呢?

一、凸显字理,体现识字教学的文化性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每一个汉字都是音形义的完美结合,凝结着祖先的非凡智慧。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字理入手,分析字形,了解字义,让学生充分了解汉字的造字演变规律,从而充分体会到汉字的博大精深,感悟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例如,教学“果”字时,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知道,这个“果”字是教学难点,学生容易写错,也不太理解它的意思。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这个“果”字?一位教师从“果”字字形的演变入手,借助课件依次动态出示“果”字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然后把“果”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以及楷书等不同字体集中呈现出来给学生看,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果”的本义,即草木结出的球状籽实。这样的教学,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集文化性和思考性于一身,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热爱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与意识。

二、创设情境,体现汉字教学的趣味性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也。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发挥情境这个“汤”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吸收知识。对识字教学而言,有些汉字的教学需要情境创设这个载体。情境的创设有很多种方法,教师要结合不同汉字的结构特点,选择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情境创设方法,从而达到识字教学高效化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教师运用多种情境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引入新课。“秋天到了,动物王国里要开展比赛,可以有哪些比赛项目呢?”教师引出“比”字,让学生观察“比”字原来的形状,使学生感受到“比”字就像两个人在比身高,这样就让学生理解了“比”字的意思。其次,教师创设了游戏情境,让小动物们来参加比赛。从第一个松“鼠”中的“鼠”字出发,认识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在此基础上,依次教学“猴”“鸭”等字。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多方协调下,逐步掌握了这些汉字。接着,通过儿歌识字的方式,开展森林比赛,引导学生伴随音乐律动来加深对汉字的直观印象。

三、设计游戏,体现识字教学的多样性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尤其是小学生更喜欢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将识字教学与游戏形式有机融合起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猜灯谜》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猜字谜游戏,激发学生对所学汉字进行深入理解。如何引导学生区分“静”与“净”两个字呢?教师先设计“火眼金睛”的游戏,引导学生找出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当学生学习了很多汉字后,教师可以布置孩子制作“识字牌”。把学过的汉字写在卡片上,写上新认识的字,并注上拼音。学生之间进行“识字牌”拼读游戏,比一比谁认识的汉字比较多。班级里,教师还可以组织各类竞赛活动。例如,识字大王比赛、故事大王比赛、美文诵读比赛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活动中多识字、识对字、记牢字。在游戏中识字,让识字学习更有意思;在识字中游戏,让识字教学更有意蕴。

四、依托语境,体现识字教学的生活性

当代教育家斯霞提出:一般字词的讲解,要尽量直观。儿童是识字教学的对象,教师要尽量用直观的方式进行教学。借助语境进行直观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汉字的认识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无论是“从生活中来”,还是“到生活中去”,都是识字教学的有效方式。这样的识字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而不是死记硬背汉字。语境教学对识字教学非常有帮助,有助于更好地增强学生对汉字魅力的独特感受。例如,在教学“皮”字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解剖字形,让学生理解“皮”的意思。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从人体的皮肤引申到植物的皮肤。像橘子皮、西瓜皮、香蕉皮、树皮等。这种利用直观语境的识字方法,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识字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理解了字词的含义。“生活的边界就是语文的边界。”在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识字素材。因此,我们应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加大识字量。学校里,墙壁上、长廊里等地方,只要有文字呈现的地方,都可以有学习的资源。社会上,超市的货架、商店的广告牌等,都可以是学习汉字的场所。在这世界里,让学生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识字,是一条很好的学习途径。

猜你喜欢

语境识字汉字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识字谜语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