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2021-04-13宫嘉忆肖艳玮
宫嘉忆 肖艳玮
【摘要】近年来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程度不断加深,提高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增强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筛选科学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通过写作与交流激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实践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继而有效地调整和优化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辨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4-0113-02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在课改之后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小学语文教师除了需要确保学生掌握识字辨音的方法之外,还需要让学生习得信息转换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够分析深层次的信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强化他们的逻辑能力。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借助科学的教学策略,以便于做好语文教育工作。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思辨能力能够确保学生拥有独立的观点
思辨能力强调的是思考、辨析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以注意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小学生的身心都还处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对其影响非常大。加之现在的小学生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多样化发展,他们并不具备筛选信息、判断信息的能力,当他们具备了思辨能力之后才能够避免被不良信息影响。在课堂上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讲解者在学生心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此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可能被学生认为是唯一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便缺少自己思考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及时发现此类现状,通过引导让学生逐步地形成自身的见解,防止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只停留在文本表面。因为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无法习得思辨的方法,思辨能力自然无法提升,会严重影响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
(二)思辨能力能够使学生成长为更好的人
社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对人才的要求为此不断地变化,给教育行业改善、优化教育理念、方法增加了压力。我国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小学教育,进入到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之后,思辨能力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才能的关键因素。学生接收、分析信息的能力越高,越能够证明其思辨能力的高低。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仅仅将教学目标停留在教会学生识文断字上,则可能导致学生的思辨意识不能够尽早觉醒。学生在小学阶段,在语文课堂上需要认识、理解汉字,并承担起传承汉字文化的责任。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文化知识,丰富他们的大脑。通过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练习,确保学生学会明辨是非,掌握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方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一)教师需要科学筛选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启蒙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反思自身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提升教学能力,以保障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接受能力出发,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基础之上筛选出更多更适合小学生的教学内容,建立起小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体系。教师筛选的教学内容应当具有合理性、科学性。教师制定的思辨能力培养计划,应当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逐步调整与优化。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训练方法非常关键,一方面可以让小学生认识到思辨的意义和价值,另一个方面则可以给他们打好思辨能力培养的基础。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与教师之间的配合越来越默契,理解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在小学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开展思辨能力培养工作则需要加大训练的强度。教师在这一阶段选择的训练材料可以以教材内容为中心,吸收、利用丰富的训练材料,让小学生接触更多更优质的内容,逐步地拓展他们的视野。例如,教师可以选择诗歌作品作为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进度、教学阶段目标等从现代诗歌、古代诗歌中选择适合小学生的部分,鼓励小学生阅读、朗读各类型的诗歌,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分析诗歌,如此一来便可以让他们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增强学生的思辨意识
教师筛选出合适的教学内容之后,便需要思考如何设计教学方案增强学生的思辨意识。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利用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作品培养学生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促使他们在接受不同观点、不同信息的时候可以保持清醒,避免人云亦云。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思辨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将培养学生思辨意识的目标贯穿在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促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语文知识点,同时习得获取知识的方法。阅读教学属于当前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要提前做好教学计划,通过案例教会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喜好等选择阅读材料。當学生完成了一定的阅读任务之后,则应当检验学生的阅读情况,并以增强学生的思辨意识为目标,开展阅读主题活动,令学生在活动中对同一部作品或者同一位作家展开激烈的探讨,并设置开放式的讨论环境。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阅读名著的能力,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励学生从自身的想法来评价主角的选择,以及现代社会中“苦难”的变化。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最大程度的思辨空间,通过不断地优化此类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学生具备了思辨意识之后,也有利于他们筛选优质的阅读材料。
(三)通过写作与交流激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具备良好思辨能力的学生,写作与交流的能力不会差。从这一点来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提高学生写作与交流的能力出发,激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写作与交流能力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现代小学生最关注的事情构建教学方案。写作能力的提升离不开阅读习惯的养成,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书,读好书。此外还要在课堂上教会学生积累阅读材料的方法,鼓励他们做好记录,并重视自身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作者写作的过程中会带有一定的观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观点以及作者的言论,加深他们的好奇心,使得他们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从而对作者形成全面的理解,并为自身写作丰富素材,通过写作来强化自身的理解,最终提升思辨能力。除了阅读之外,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观看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视频材料积累素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电视剧《西游记》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喜欢孙悟空,教师利用这一点向学生提出要求:如果你喜欢孙悟空,那么请写出不喜欢剧中其他角色的理由。这一要求一旦明确,很多学生就会说他们不喜欢孙悟空,而喜欢剧中其他的角色,这时教师便可以将喜欢孙悟空与不喜欢孙悟空的学生分成两组,由于他们彼此之间的观点是对立的,因此在探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更多观点碰撞的火花,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意义重大。5FB9FB1D-C499-4C59-997E-7888473ED242
(四)激发学生质疑的精神
质疑的精神属于思辨能力的一个核心要素。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就需要重视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小学五年级的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均经过筛选符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将其充分利用起来。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针对教材内容展开讨论分析,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意见,让他们保持积极的交流态度,拓展他们思维的边界。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梳理具体的文章,使得学生把握文章的脉络,有意识地思考作者写作的目的,作者所安排的人物、事件的理由。例如小学五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有一篇文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去过拉萨,他们对青藏高原的了解也并不多,为此他们不知道在青藏高原上架设铁路的难度。文章中却强调了这条铁路架设的难度,那么这时教师并不是直接要求学生接收文章中作者表现的观点,让他们直接相信架设青藏铁路的难度,而是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关键词。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质疑精神,可以鼓励学生自行选择关键词,如此一来不同的学生搜索到的资料就会有所不同,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步地寻找证据,思考资料内容,最终形成正确的答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丰富多样,教师需要吸收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策略,并不断地优化与完善,最终构成有机的思辨能力培养模式,让学生拥有提高思辨能力的机会。小学生的好奇心都非常强,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尊重,如此一来教师的思辨能力培养才具有针对性。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他们成长为更优秀的人,在学习各类知识的过程中都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强化自身的探究意识。
参考文献:
[1]张企博.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童话教学中语用能力培养现状及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1.
[2]刘霞.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C].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一).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228-231.
[3]孫亭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1):137-138.
[4]李东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策略探讨[J].读写算,2020(32):138-139.5FB9FB1D-C499-4C59-997E-7888473ED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