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研究

2021-04-13李莹莹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网络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本文从分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入手,探讨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整体性、多样性、创新性特点,进而总结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相关对策,提高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4-0043-02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当前新时代发展要求之间还存在差距,面对这样的矛盾,需要不断升级完善,继续推进网络教育信息化。

当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发展问题主要集中在发展目标欠清晰、教育内容欠深度、话语体系欠规范等方面。第一,发展目标欠清晰。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有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特点,目的对人类活动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发挥重要作用。明确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对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信息碎片化传播为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大量信息,各类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对信息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喜好需要,思想动态亦处于经常变化之中,导致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目标在实现主流价值观一元化引导工作上,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第二,教育内容欠深度。网络新空间的不断拓展,网络新阵地层出不穷,形成了强大的网络社群力量,所包含的海量教育信息含金量有限,教育内容深度还有所欠缺。高校网络监管部门应加强信息审核,严把发布关口,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高校主流教育思想相一致。第三,网络话语体系欠规范。新时代“00后”大学生网络话语主体意识增强、网络信息传播碎片化衍生了多元的网络话语环境……这些都深刻影响着当今大学生网络话语体系规范发展。不断提高高校师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突破师生话语互动的阻隔,丰富网络话语内容,适应网络发展的负责多元的话语语境,运用大数据创造良好的话语语境,促进网络话语发展紧密贴近学生成长实际需要。

二、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主体性

马克思曾说过:“环境正是由人来改變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中,在信息技术营造的多样化环境中,教育主客体在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开始打破了以往客体处于被动、被灌输的状态。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交互动与转化,已逐渐从传统单向的灌输方式向多样化互动拓展。大学生作为教育客体不再是盲目地接收教育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加以辨别进行取舍吸收。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通过不断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网络信息的共享力量,使大学生不断自我激励,进而实现自我完善,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整体性

马克思认为,“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每一个有机整体都是这样。”整体性是当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与发展的整体性,离不开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整体与各要素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联系。新时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信息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使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各要素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增强了网络思政教育过程的整体性及教育结果的有效性。

(三)多样性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育载体分散的状态,推动了网络载体形式丰富多样发展,开辟了动态的教育载体,通过积极联动,加强了各载体之间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网络载体的信息传播、舆论引领等功能进一步丰富了它的多样性特点。网络载体使得教育信息由单一的传播方式转向多元化传播,信息传递发布更加主动、便捷。网络信息共享途径多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多样化的网络载体在网络环境中发布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信念、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意识在内的信息内容,与受教育者进行交流互动共享。

(四)创新性

加强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有利于增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是积极服务学生成长的有力之举。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在继承传统优秀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不断推进理念创新与手段创新,不断开辟新的网络育人阵地。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时增添新的内容,不断加强其吸引力、感染力,才能使得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生机活力。

三、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

(一)引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丰富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大学生提供广泛更新的互动交往信息的同时,也冲击着他们正确价值观思想的形成。面对新时代、新任务,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需要聚焦主流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不断提升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今年是建党一百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充分发挥高校易班网等网络载体的育人作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形式与政策等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内容,有助于落实新时代背景下的主流思想入学生心中的工作。

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要坚持立足思想引领,引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需要高校思政工作者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层次地汇总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拓展学生的其他需求。通过整合资源服务,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线上活动,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各种困惑问题,切实达到引领学生思想发展的目的,将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需求落到实处。F7422E21-ECE8-460C-BCD0-3009C653E3ED

(二)开拓以文化人网络育人路径

高校思政工作者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易班网为例,可以紧密结合党史教育学习内容,在易班优课平台打造红色网络教育阵地,利用该思想教育平台的不同板块功能,借助网文、图片、音频、视频、党史知识答题等形式,营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生动活泼的互动交流局面。通过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支持与服务。结合易班网其他网络应用功能、讨论议题和网络作品,最终落实为满满的网络正能量和昂扬的青春中国梦。

高校思政工作者还可以采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通过互联网新媒体传播平台实现创造性转化,不断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方式,有效发掘、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激活其生命力,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坚韧与执着。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有效传播、发展,丰富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开拓以文化人网络育人的路径。

(三)加强网络思政话语转换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网络学术话语体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掌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不断提升育人成效。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海量性、碎片化的信息内容,广泛且杂乱,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充分了解网络平台的运行模式,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简洁易懂的话语表达方式开展网上教育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及时增添新的内容,实现网络思政教育话语的转换和创新。面对互联网原住民“00后”大学生,思政工作者要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将显性说理转化为隐形表达,不断加强自己和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解决好向大学生“说什么”“怎么说”等问题。借助校园网络平台,要引导大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的主动性、积极性,聚焦于如何让大学生“听得懂”的声音,加强师生话语双方之间的良好互动,结合“00后”大学生的网络语言特点,共同创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的网络思想政治话语体系。此外,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努力研究符合高校工作实践要求的网络思想政治话语体系,有效引导实践发展,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背后的故事道理说懂说通。

(四)完善推进网络文化平台建设

运用新媒体技术推进网络文化平台建设,是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守正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不仅要加强矩阵建设,更要创新传播手段。抓住“自媒体”时代的网络工作特点,积极推进包括易班网、微信、抖音等新媒体矩阵建设,研发并推送主旋律、正能量的红色文化内容和产品。其次,要创新传播手段。抓住“主流媒体”时代的网络工作特点,加强创新运用个人宣传手段,充分运用网络传播手段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如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造班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使其成为网络空间清朗起来的一支重要力量。紧密结合不同时间节点、网络热点,在班级网络交流平台上创作并推送正能量网文,不断加强大学生主流网络意识形态,引导高校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孙爱春,牛余凤.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李莹莹(1989年8月-),女,汉族,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高校辅导员,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F7422E21-ECE8-460C-BCD0-3009C653E3ED

猜你喜欢

网络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