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知,创新长才干
2021-04-13莫有贤
【摘要】能够用一种不寻常的眼光看问题,在别人看不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并且提出独到而不同于一般的有效解决方法,这就是创造性思维。新时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同时,还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从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丰富想象力、发展求异思维、提倡多思与创造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实践出真知,创新长才干”,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求知欲 想象力 求异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0-0158-02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例如著名的数学家高斯十岁时,对1+2+3……+99+100=?这道题通过分析发现这一数列两端两数之和总是101,从而提出101×100÷2=5050的答案,就是通过创造性思维来解决的。能够用一种不寻常的眼光看问题,在别人看不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并且提出独到而不同于一般的有效解决方法,这就是创造性思维。联合国教科文《教育2030行动框架》:将确保所有人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发展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协作能力,培养好奇心、勇气及毅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同时,还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径。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赖于教师的启发,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学生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观察事物认识世界的一种内在动力,如果善于引导,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就能够提高思维水平,发展创造性思维。反之,如果受到挫伤,将直接影响儿童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有碍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不应对学生的提问表示厌烦或回绝,有的可以向他们提示寻求答案的线索,指定有关资料,让他们自己去找出答案。有的问题需要及时解答,有的需要富于启发性地解答,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使他们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为什么会得出这种答案。
教学《比例》之前,教师提出:有了一张地图,我们能够算出任意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吗?在教学运用比例解决问题之前老师又提出:不爬上电杆,怎样知道电杆的高度?此类问题都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处在急于要知道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亢奋状态,这就有了求知欲望。此外,运用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可以刺激求知欲,在教学“加法运算”时,提出这样的思考题:“小明站在一列队伍中,从排头数起,他是第7名,从排尾数起他是第8名,这列队伍有多少人?”学生比划比划,想想算算,最后教师还允许学生站起来排队,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种内在的求知欲望,就是学生学好数学和发展思维的强大动力。也就是说,教师的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引入,会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会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有计划地创设某种情境,善于在教学中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他们产生一种持久的奋发向上、孜孜不倦的学习激情,并且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鼓励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识,就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培养丰富想象力
学生想象力丰富与否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标志之一,想象力不是凭空而来的,是可以通过方法培养得来的。
(一)许多奇妙的新观念和创意,常常由联想的火花首先点燃,任何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联想,联想在创造性思维培养过程中起着催化剂和导火索的作用。如教学线描画《鱼》,教师先运用关于鱼的音乐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幻想自己会抓到一条怎样的鱼?学生争先抢答自己的鱼的形状、身上花纹、色彩和有关的神话,在想象中强烈表达自己的感受,融入奇思异想,创作出神态凶猛的鱼、外形可爱的鱼、花纹漂亮的鱼……这一幅幅佳作都是学生想象性创新思维的结晶。又如教学《摩擦力》,教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想什么因素影响摩擦力的大小,学生的猜想有被拉动的物体轻重、接触面的粗糙和光滑程度、拉动物体的快慢、拉动物体时拉动的位置等。在学生的猜想中,有的答案和科学结论是接近的,有的是不正确的,但教师在这一环节采取无错原则,让学生有安全感,敢于猜想,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无限想象力,并且教师在学生猜想基础上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检验。
(二)巧妙融合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想象力。如汉字教学,教师“用童话讲述汉字故事”,巧妙地把了解汉字文化和编写童话故事融合在一起,这样既让学生热爱上汉字文化,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创意思维。教师设计如下步骤:寻找汉字故事,激发兴趣;童话形式呈现,有趣创作;创意汉字童话,精彩展示。学生亲自撰写的精彩汉字童话故事,一段段,一句句,无不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切都离不开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發和想象力的培养。
(三)多渠道、多方式训练学生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师于课前准备了一个“热喷泉”,进行了喷泉实验,学生瞬间惊呆,小脑袋里既有很多问号,也有很多想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实验的原理使孩子产生了很多的猜想,开发了孩子的思维想象能力。承载着前面实验的激情,孩子产生了极大的探索兴趣,在探索中说到:如果我在上面装个风车,那就成为一个自动风车了,可以扇风呢!这不就让学生培养了一定的想象创新能力了吗!
三、发展求异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求异思维,就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求异思维是指学生根据当前课题条件和已有的经验,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产生大量的设想,进而提出独特的见解。发展求异思维的途径如下:93011F38-8890-44CC-B3CA-0D354711B857
其一,给学生创造自由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给学生行为活动的自由,给学生思考的自由,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锐敏性和变通性,有利于求异思维的发展。如教学《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引导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通过小组合作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动,在动手探索过程中,学生自主形成多种解决方案,并在多种思维碰撞中,感受其中的变与不变,提炼问题本质,构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其二,打破思维定式,尝试从新角度看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有序进行头脑风暴。在《我的创意笔筒》一课中,每位同学都设计自己心仪的笔筒。有的同学设计出一个多功能笔筒,在笔筒的四边上设计了放小物件的格子,方便分类,又在下方设计支架,增加了高度和稳定性;有的同学创意点在于设计一个稳定的大容量笔筒,笔筒下面的三个圆形托由小到大,放在桌上不易倒,具有稳定性,笔筒的上端开口较大,容量很大,可以放入更多的笔。有的同学设计了一个美观的分类笔筒,在正方体的实体里分成几个格子,然后把格子分成不同的形态,方便分类和查找。看似简单的笔筒,学生在设计时可费了不少心,每一次遇到困难,他们都会努力去克服; 每一次出现问题,他们都会主动合作探究。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培养了他们不怕困难、知难而进的精神。
其三,提高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特别是逆向性发问,它是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在口头作文构思过程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形:受习惯思维的影响,学生往往是先入为主,审题之后即把最先浮现的想法写出来,如果教师能适时质疑,给予适当的点拨,就可以引导学生广开思路,变换思维方式,不轻易循常人的认识见解,使思维灵活变通。如学生一看到《开端》这个作文题有可能立即会想到“开始的意思”,并从这方面去立意构思,但这样往往出不了新意。这时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开端除了表示“开始”的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通过思考,我们还可从哪些不同的角度立意?这么一问如拨云见日,学生会意识到自己认识不足,看法片面,于是积极思考。有的“围绕第一次做什么”去思考;有的“从当上班长之后”思考;有的“从事情的开端去”思考;还有的“从开学的第一天”思考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冲破习惯思维的迷雾,寻找到新思考途径。教学中,要求教师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诊断学生对学习的需要程度,以及学生所具有的能力,并根据学生的需求随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其四,加强创造性练习,它是在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用以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练习。在《邮票齿孔的故事》学习中,教师通过微视频先让学生了解邮票齿孔的发明过程,然后教师把之前画好的联排邮票分发给每个学习小组,让每一个孩子都亲自动手撕一撕 “邮票”,体验在没有小刀的情况下手撕邮票的结果。经过实践,孩子们感受到徒手撕邮票非常不方便。接下来,教师请各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别针在邮票间整齐地刺上小孔,然后再动手撕一撕,此时学生一下惊呼起来:“太神奇啦!太好撕啦!”紧接着,很多学生联想说出生活中卫生纸、门票副券、机打发票的间隔也都有齿孔,就是为了便于撕扯。这样小小的步步推进的实践环节,不仅深化了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让学生能切身感受到发明创造就在我们身边,小小发明就能大大方便我们的生活。我们充分利用微视频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平台,让学生能够乐于展示自己,乐于交流;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同时,锻炼提高自己的交流表达和创新的能力,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四、提倡多思與创造精神
要想有创造,就必须勤于思考,只有决心为人类造福,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能不断地开展创造性思维,有所创新。对于学生来说,不一定要求他们像成年人那样去进行创造活动,但是培养他们勤于多思和多问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的实际,多给学生讲些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正确引导学生听故事,从故事听出效果。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到底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有什么社会价值,从而激励学生从小立志,不怕困难敢于尝试创造,使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又如当学生演算6+6+6+4+6+6=?的试题,有的采用逐项累加法,有的采用6×5+4的方法,也有个别学生想出了6×6-2的方法,后一种算法就带有独创性。因为他经过分析在“4”的位置上想出一个不存在的“6”,又依据“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原理,把加法换成乘法,通过推理,从积中减去人为增加的“2”,这种创造精神是值得表扬和鼓励的。
总之,思维就像一粒种子,对思维的启迪像是促进种子的萌发过程,赋予它创造奇迹的力量。新时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灵活运用教材和教学方法,积极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有计划、有目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就能在学习中打好双基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实践出真知,创新长才干”。
参考文献:
[1]郭成志.创意法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6.04.05.
[2]白淑兰.崇文小学课堂结构“变身”十分钟创意体验拓展课堂空间[N].《中国教育报》,2015.05.13.
[3]黄爱华.善于交给学生思维的主动权[Z].《数学专业网》,2020.01.30.
作者简介:
莫有贤,出生于1974年,女,汉族,广东省东莞市企石镇人,本科学历,小学数学一级教师,现任东莞市企石镇东山小学校长。93011F38-8890-44CC-B3CA-0D354711B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