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岗证赛”融合背景下增强高职幼师生实践锻炼的策略分析

2021-04-13汪莉园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6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

【摘要】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提倡“课岗证赛”融合,重点培养幼师生的岗位实践能力。本研究试图从实践意识、指导教师、园校合作和实践教学四个方面提出 “课岗证赛”融合策略,提升学生综合实践水平,服务区域学前教育发展。

【关键词】“课岗证赛”  高职幼师生  实践锻炼  实践意识  指导教师  园校合作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4;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6-0177-02

随着“三胎政策”的出台和“百万扩招”的号召,学前教育专业招生和就业市场火爆,但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与社会各界的要求、幼儿家长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幼师生在实践锻炼中也会感到力不从心,比如职业认可程度偏低,实践热情不高;教师指导不足,实践方向不明;园校合作不畅,实践能力不高;课堂教学不完善,缺乏知识能力转化渠道。本文在“课岗证赛”融合背景下,从实践意识、指导教师、园校合作和实践教学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课岗证赛”融合策略。

一、提高职业认可程度,激发幼师生实践锻炼意识

(一)职业认可。根据皮悦明、樊丽红、马俊萍对教师职业适应和职业认同的理解,笔者认为,职业认可是指在积极的职业价值观影响与指导下所形成和维持的职业心态。高度的职业认可不仅需要社会、幼儿教育机构的认可,更需要学生积极满足社会需求,努力实现自我认可。

基于此,社会应该提高对幼儿教师的认可程度,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繁重的工作与收入成正比、与家长的尊重成正比、与其创造的社会价值成正比。即使困难重重,也能保持幼儿教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拥有职业支撑的强大动力。

(二)实践准备。随着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国家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变革性和创新性,及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满足幼儿、家长、社会日益变化的现实要求。

在心理上,适时进行心理调适,增加抗挫折打压能力,积极适应新角色。实习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既要保持对幼儿交往的期待,又要充分认识到教育过程的困难;实习中受到误解和批评,秉持阳光的心态与家长同事沟通,消除误会、接受批评、不断提高。

在职业精神上,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不怕吃苦,勇于尝试不同岗位,全面了解幼儿教育及生活;不怕受累,主动观察记录不同类型的幼儿和教师,分析评价不同特点:不同年龄幼儿的问题和需求;不怕麻烦,积极与问题家长沟通交流,丰富自己的育儿经验。通过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提高教师可塑性和期望值,以此达到学生对自己的和职业的双重认可。

二、完善指导教师引领机制,坚定幼师生实践方向

指导教师是实习工作的组织者和規划者,是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指导者、监控者与评价者。学生在实践中能否适应岗位需要、提高专业素养和实践技巧,关键在于指导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

(一)指导机制。高职院校应该普遍采用“双导师制”,充分利用高校教师的专业引领和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指导,协同发挥教育作用,共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两类导师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加强沟通联系,共同协商确定学生的实习准备、实习内容、要求、评价等细则,在注重科学性、实用性、操作性的基础上制定《实习指导手册》,为学生提供实践标准,为教师提供指导方向。

(二)指导人选。校方和园方都要通过甄选指定专门教师对实习学生进行专业指导。指导教师作为学生专业成长的启发者和促进者,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乐于与学生、幼儿园相互沟通,热衷处理实习期间的各类问题,能够建立师生实践共同体,带领学生共同发展;作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指导者,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敏锐觉察学生实践的困难,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作为专业领域的监控者、评价者,应该通过各种培训、参观、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实践指导能力、专业考评能力和业务引领能力,带动未来幼儿教师的全面成长。

(三)指导内容。指导教师是实习教学的参与者、合作者。在侧重理论知识或技能实操的同时,必须掌握幼儿教育工作特点、规律,在教学、带班、家长沟通等专业问题上点拨辅导;同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在遇到工作困难、心理障碍、消极情绪时及时疏通指导。

三、建立园校合作共同体,提高幼师生“课岗证赛”实践能力

目前,地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亟待提高。幼儿园与高校无缝对接,共同致力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是破解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的密钥,也是解决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基于幼儿园和高校共同发展需要,针对学生“课岗证赛”一致的专业能力提升,打造园校合作共同体,实现幼儿园与高校之间“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利益共赢”的良性互动。[1]

(一)标准制定。组建高校教师、幼儿园园长、幼儿园教师的标准制定小组,研究幼儿发展规律和教育实践规律,确定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专业能力发展标准与合格标准,明确一日生活、活动设计、游戏指导、环境创设和沟通合作上的具体要求和评价细则,按照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幼儿教育的岗位需求共同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幼儿教育人才。

(二)课程衔接。通过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构筑新的课程体系。摒弃一些理论性较强、实践特色较弱的课程,加入具有时代特色、实践性强的实用性课程,比如幼儿园教师教育技能训练、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保教实习指导等。通过课程调整,将学校课堂与幼儿园实践相互衔接,减轻学生入职实习的不适应感。

(三)教学研讨。建立专项教研小组,充分利用高校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幼儿园一线专家的实践经验,提高课堂教学和岗位需求的一致性。例如幼儿园活动设计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幼儿教师所必备的核心技能。园校双方互相指派专家能手,依据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音乐)、艺术(美术)、综合七个领域,成立重点教研小组。针对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过程、延伸等细致环节展开讨论,按照幼儿园的地域特色和高校的设施资源,完善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面向学生展开薄弱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调研,根据学生的实践经验,增加综合活动设计的理论讲解、课堂观摩和实操演练,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每个领域在结课时,选派优秀学生将课堂模拟演练搬至幼儿园情境;园方提供教室和幼儿,学生依次呈现教学过程,教研室成员和其他教师观摩点评,改进后再更换幼儿进行第二轮演示,直至课例成熟拍摄记录,形成园本、校本经典活动设计视频案例,以供下届学生和幼儿园教师研讨提高。除此之外,园校双方也可建立“游戏指导小组”“一日活动组织研讨小组”等教研形式,通过实践观察和反思,提高学生指导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能力。

(四)活动交流。在幼儿园内,高校定期组织一日活动危险因素辨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安全意识;选派志愿者参加大型活动组织,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合作能力;开设玩教具大赛,激发学生对幼儿游戏的探索兴趣;开展环境创设大赛,强化学生“环境育人”的观念意识。

在高校,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教室、实训室、观摩室等场地资源和教育专家库资源,培训新教师和实习生;选派优秀园长和一线教师到学校兼职,通过讲课、讲座、主题报告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职业信息和实践经验;邀请幼儿园园长和一线教师观摩学习高校举办的省市学前教育专业大赛,形成共育、共管、共享、共赢的精密合作共同体。

四、坚持实践教学导向,丰富幼师生实践转化渠道

实践教学是以实践操作为主,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理解:从广义上来看,实践教学是指教师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实践活动”,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包括理论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2]以实践教学为导向,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合幼儿和家长的新时代教师。

(一)教学改革。高職院校应该通过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学前教育学生发展的教学体系,全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比例,通过现场观摩、模拟操作、随堂试讲、小组评析等环节,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教育教学等理论性较强的专业知识,争取在实习前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

其次,充分利用琴房、舞蹈房、画室、奥尔夫教室、蒙氏教室等实训室提高学生的“弹”“跳”“画”“唱”“玩”等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大赛活动。举办各类社团活动和技能大赛,拓展学生专业领域的兴趣爱好,形成团结友爱、竞争拔高、同伴引领的课余生活文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环境创设大赛、手工制作大赛、绘画比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参加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职业规划比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模仿能力;参加微型课大赛、模拟应聘大赛、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提升幼儿教师综合素质。

(三)专业见习。针对每学期所学核心课程进行专业见习,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知识和实践相互结合。例如《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学习前后,及时组织学生到幼儿园或早教机构进行观察、记录及个案分析,通过相互研讨总结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邢春娥.构建园校合作共同体的模式探索——以川北幼专学前教育专业为例[N].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第29卷第8期.

[2]王汉民.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有效牲提高策略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7(3).

作者简介:

汪莉园(1985年-),女,汉族,河南许昌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