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新形势下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构建问题

2021-04-13吴三湘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6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构建高校

吴三湘

【摘要】新时代下,全国高校对教育质量越来越抓得紧,对教育质量也越来越重视,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作高校自己的根本目标。本文就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和质量保障内涵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当前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及保障体系的现状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提出了加强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  教育质量评价  保障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6-0173-02

高校教育的质量和规模犹如螺旋一般交替上升,每个时代有不同的发展要求。当前,高校教育质量随着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作自己的根本目标。为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育发展现状,高校结合自身的目标、资源以及高校的运行与管理制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从内部和外部出发,双管齐下,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一、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和质量保障内涵

(一)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概念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这也就决定了我们教学活动的展开务必围绕着学生进行,我们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也必须考虑学生的因素,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的教学质量体系既要考虑学生的因素,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的满意度,学生满意的教学质量体系才是合理合规的。此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也需要学生的参与,多元主体评价的质量体系才是科学的,单一的评价只会限制教学质量的提升,政府、企业、学生都应该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

(二)高校教育质量保障的基本内涵

教学质量保障重在管理与保障二字,保障需要一定的管理才能得以实现,而管理则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保障的作用。保障是为了确保某项权利不被侵害,某项利益不被损害。而教学管理则是依靠一系列措施来达成某种目标,就是对教学工作的开展、对象以及教学过程等因素进行一定的调整与安排,努力使目标和结果靠近,一步步完成我们的目标。教学管理质量的研究和分析从不同层面或者是不同的维度出发具有不同的观点,就我国学者的研究而言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但是,从基本的思维分析出发,质量评估机构的建立、质量标准的制定、评估程序与方法等等在某些方面也依然存在着一定的相似点,因为这些管理的根本目标都是一致的,即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从而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与支持,也为自身的发展寻求更广阔的空间。

二、加强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及保障体系的作用

(一)有利于高校教学资源优化

教学规模在经济条件的支持下逐渐扩大,这对于普及教学知识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有很多的问题。例如,高校教学资源分布不均、高校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新教育改革正在深入推进中,这使得高校所接收到的学生其多元差异更加明显,教育公平在这些隐性层面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一种具有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二)有利于社会发展

我国经济实力整体提升的今天,我国的经济结构也在发生着改变,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升级中,而这些都依赖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科技进步,人才培养是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的关键因素,唯有制定合理科学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才能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三、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及保障体系的现状

(一)质量评价标准缺失

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在影响着当今教育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唯成绩论还在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活动。目前,最大的影响则表现在评价方式上,评价的方式过于单一,无法全面地评价学生,自然无法全面地发展学生。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均衡进步,而评价方式则成为巨大的绊脚石。此外,教学评价的主体在傳统的教学模式中表现为教师,但是素质教育中我们强调评价的主体不应该只有老师,评价的主体应该更加多元化,教师、学生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活动的评价者。

(二)教学质量标准缺失

教学质量标准不统一,无法全面的评价学生,这也是当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的重大难题。教学的评价重在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分析,不同的高校其教学对象能力不同、教学内容的重点也不同,教学过程自然表现的不同,而这也决定了高校之间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不同。同一种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自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教学过程,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重点不同,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关注点也自然不同。因此,从这些问题当中,我们就可以发现教学质量标准缺失是影响质量体系建立的又一大因素。

(三)评估方法综合缺失

评估的方法也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因素,教学的评价必然要依靠这些方式方法来实现,如何去评价、怎样去评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这是我们都需要解决的难题。当前,很对高校在建立教学质量监督评价体系时,都主要依靠量化的标准,注重以多和少来进行评价。当然,定量评价本身也是一种评价的方式,但是某些高校在实际评价过程中过于看重量化的评价,导致定量评价的作用被限制,定性评价的作用难以正确的发挥出来。

四、强化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建设的途径

(一)加强高校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建设

高校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要进行正确的教学定位,只有定位准确了,我们的教学活动才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进行科学的定位呢?

第一,定性和定量评价都是我们可以采取的评价方式,但是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定量与定性的统一,不可过于重视定量评价,也不可过于重视定性评价,二者的有效结合才能发挥出正确的效果。我们的评价方式既要科学合理,又要符合实际情况,坚持定性与定量的统一就能实现更科学的评价。

第二,强化高等学校质量保障的主体地位。高校的自主办学权要充分地利用,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辦学的目标,更是检测其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因此,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支持,以科学的手段保障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高校建立起以专业教学为基础、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质量评价体系。

第三,完善学生学习结果导向的评价方法。我们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开展的,而在一系列质量保障活动中,我们都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和参考维度。对此,我们可以积极借鉴国外学生课程体验量表,再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我国学情的课程体验量表。

第四,完善多元参与的教育治理体系。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他们的学习才会真正具有价值。教师的教学活动总是围绕学生进行,而学生是否参与其中就是衡量一节课堂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此外,多元参与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政府、机构等主体的评价也能为高校教学活动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营建良好的教育管理保障环境

教育不是一个学校单独的责任,也不是某一单一社会群体所要负责的,教育应该是整个社会的责任,而教学管理质量保障环境的创设就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促进,而这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第一,构建法律环境。教学管理质量保障机制的建设如果脱离了法律的保护,那机制作用的发挥也必然会受到直接的影响。此外,教育必然需要法律的保护,以此来保障各项权益不受侵害。第二,构建质量文化体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质量的提升必然要在一定的氛围中进行,而学生的学习在良好的氛围中也会表现出更佳的效果。当然,教学氛围的营造不应该只把目光聚焦在校园内部,校园外部同样也需要营造积极的氛围,只有全社会携起手来才能共同为学生打造出适合的发展平台,也只有这样,教学不仅得到良好的开展,更能得到全方位的监督,这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校园氛围的营造中,我们要着力打造校园文化建设,立足学生的发展和市场单位的需求,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有效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适合的氛围实现自我进步与提升。

(三)以教师为主体推进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必然要受到教师因素的影响,可以说教师的作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学习生涯中,教师和同伴是陪伴学生时间最多的两大群体,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因此,高校要主张建立以教师为主体推进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多渠道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注重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第一,改进教师评价制度。教师是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才是教师的根本任务,让学生回归课堂学习主体,让教师会回到教学之中。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着重体现在教学方面,而非其他业务水平,注重多渠道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让教师的教学质量受到公平公正的评价,让教师的工作既有物质保障又有精神奖励。第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当前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身处其中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作为人才教育的实施者,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现自我提升,以自身的发展带动学生的发展,以自身的进步带动学生的进步,形成一带多的良好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梁彦刚,高晓升.产出导向理念下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 2020

[2]汪豪,刘志宏.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现状分析[J].传播力研究. 2020

[3]陈桂云,殷实.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基础课程质量评价体系[J].中国农业教育. 2006

[4]牛丽军.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多元化探究[J].文教资料. 2016

[5]王保华,赵莹.高教质量评价体系的缺陷与改进走向[J].菏泽学院学报. 2020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构建高校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