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计量经济学》复制典型论文的案例教学设计研究

2021-04-13张媛媛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6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张媛媛

【摘要】金融计量经济学从计量经济学中发展而来,因此具备了数学模型复杂、统计检验多样化等特点。同时,这门课程又需要结合金融理论,将计量技术和模型运用于处理金融问题中,这就包括了根据金融理论或金融模型的特点而实施或改造统计模型,建立面向这些金融对象的计量工具和分析方法。这些特点都加大了学生学习金融计量经济学的难度,需要学生深度参与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引入复制典型论文的案例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科研能力,而且通过学生深度参与到金融问题的实证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Stata动手能力、数据收集能力等,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案例分析小组成员的构成、案例分析小组成员的工作要求、案例分析过程的把控等方面,提出了“复制典型论文”的案例教学过程的设计建议。

【关键词】复制典型论文  案例分析教学法  金融计量经济学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2017年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级教改项目“基于案例教学的《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yjs201702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6-0151-02

一、绪论

金融计量经济学,简言之,就是将计量技术和模型运用于处理金融问题中。金融计量经济学从计量经济学中发展而来,但因其独有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已经成为计量经济学中相对独立、颇具特色和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1]。目前绝大部分高校财经类专业都已将计量经济学设置为核心课程,却仅有屈指可数的几所高校开设有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而对于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研究进行探讨的文献就更加有限[1-2]。

二、课程特点及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金融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根据获取的数据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研究方法对各种金融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金融市场各种交易变量的市场规律等进行分析、建模和实施相关的统计检验。比如探讨金融理论和金融变量之间的关系时使用多元回归模型等;对金融市场各种交易变量(如价格、交易量等)进行分析时,使用VECM模型、多元GARCH模型等;考虑到结构突变特性,使用马尔可夫转换模型、门槛自回归模型等;当各种交易变量的分布受到极端值影响从而呈现明显的有偏分布时,使用分位数回归模型等。这个阶段的侧重点在于对相关计量经济学工具的特征把握和使用这些工具来处理相关金融问题。

第二个阶段根据金融理论或金融模型的特点而实施或改造统计模型,建立面向这些金融对象的计量工具和分析方法。比如“资本资产定价(CAPM)理论”的BJS检验方法,将整个研究过程分为了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在于获取每只股票的系数,然后分组获取股票组合的系数;第二个步骤又将股票组合的收益率和其系数进行回归分析,以检验CAPM理论。又比如“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假设”的检验过程,将其分为股票排序并构造资产组合阶段、监测资产组合阶段、过度反应假设验证阶段。“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吗?”的检验过程中特质波动率的构造过程等。这个阶段侧重点以金融问题为导向,对相关的工具方法结合金融问题做必要的调整和改造,巧妙使用工具来深化金融问题的研究。

因此,《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相关模型和方法,而且需要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相关的金融问题检验过程及构造方法。计量经济学本身就具有数据模型复杂、统计检验多样化等特点,再加上金融理论的理解、各种金融问题检验过程的构造以及计量分析软件的使用,如果教师继续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演绎的授课方式,不仅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教师在48学时内也难以深入和全面的进行讲解。

三、案例教学过程的设计

齐岳等将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为“理论教学、实践操作、小组作业、研究论文”相结合的模式[2]。我们发现,通过“复制典型论文”的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很好的将“实践操作、小组作业、研究论文”等三个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复制典型论文”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深度参与到“金融理论的分析、数据的构造和搜集、数据的清洗和处理、计量经济模型的选择和实现、以及分析结果的解读”等整个实证分析过程。其具体的设计如下:

(一)案例分析小組成员的构成

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构建步骤,结合金融问题的计量分析,我们总结金融计量经济学分析步骤如图1所示。经过近3年的教学尝试,我们发现案例分析小组由4名同学构成最为合适,这4名同学分工如下:同学1负责分析复制论文中的金融理论以及基于该理论所建立的金融计量模型;同学2负责数据的收集,和理解核心变量的构造过程;同学3负责整个过程的Stata编码实现;同学4负责所有结果的解读。这样的分工可以发挥每个同学的主观能动性,避免搭便车行为。同时也能发挥小组的协作作用,同学1需要和同学2就核心变量的构造过程进行讨论;同学2需要向同学3解释核心变量的构造过程,从而帮助同学3实现过程的编码;同学1、同学4需要和同学3一起完成计量模型的选择以及相关检验的Stata编码过程。最后小组成员需要一起对这篇论文的整个过程进行深入的讨论,比如结果稳健性方面,复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案等方面。

(二)案例分析小组成员的工作要求

小组案例分析评分原则既要突出个人的工作,也要突出小组团队合作的工作。因此案例分析的成绩被分成2个部分,分别是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每部分的具体要求如表1所示。

四、结语

“复制典型论文”的案例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Stata动手能力、数据收集能力;而且通过小组作业的方式构建了一个研究性协作学习环境;同时,学生在复制的过程中,会主动和相关论文的作者进行联系,会用思辨的思想去思考论文模型的选择、论文检验的过程以及论文的写作质量。经过近3年的尝试,这种案例教学方法得到学生的好评,学生的反馈结果也显示了学生从这个过程中收获良多。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是对传统课堂教授手段的改进,显著提升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效率,同时也为将来毕业论文实证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案例教学应该在该类课程教学中继续推广。

参考文献:

[1]沈根祥.金融计量经济学:成就和挑战[J].生产力研究,2001(6):52-54+189.

[2]齐岳,王媛媛,林龙.在硕士研究生教学中开设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39):270-272.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