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幼儿的美术活动灵动起来

2021-04-13詹荣培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6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整合

詹荣培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在常规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后天教育与训练的结果。幼儿正处于创造和发展的萌芽时期,他们需要教育者为他们打开创造之门、智慧之门。美术活动是一种最易开展的创造性活动,容易激发幼儿用自己创造的图式、造型表现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因而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美术活动  创造性思维  模仿想象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6-0134-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要创造机会和条件,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背景下支持幼儿去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美术活动是幼儿个性张扬的重要表达方式,又是幼儿时期感受美和表现美的重要活动。开展幼儿美术教学系列活动,不但开拓幼儿美术教学新领域,构建幼儿发展的美术学习内容,又突出美术教育新特色,激发幼儿欣赏美的兴趣和进行艺术创作的热情,从而实现幼儿在活动中快乐发展。

一、优化生活环境,发展幼儿思维

幼儿的美术活动就是指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等手段来再现现实、反映幼儿生活的一种活动方式。他们作画的过程如果不受成人作画条条的制约,画起画来以我为中心,非常自由,常为成人所不能理解,我们就要珍惜这种创造,对他们的作品要像解谜团一样,细细琢磨才能看懂。伟大的艺术家毕加索曾說过:“我花费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向孩子那样画画。”透过这句精辟的话语,使我们不能不对幼儿的美术作品刮目相看。他们的画不同于成人,是用他们幼稚的眼光捕捉生活中一切感兴趣的事物,是对周围事物天真又充满热情的感受,经过想象塑造出生动丰富的形象,反映他们幼稚而又大胆的想法。

美术教学,不是以传授绘画技巧为己任,而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的。传统的美术活动中,往往只注重向幼儿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幼儿绘画特长为主,特别强调与范例是否一样,造成许多幼儿一看到画纸就紧张,害怕自己画得跟范例不相像会挨批评使幼儿形成了依葫芦画瓢思维方式,只会求同,不会求异,不敢创新,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幼儿的想象。幼儿天生就会画画,通过美术活动能够让幼儿真正享受那种无拘无束、轻松自由、大胆地画其所想、画其所见的操作乐趣,并以创造性观点去展现、表达童心世界中的艺术美。

二、整合活的教材,开展主题活动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和周围事物就是活的教科书。”成人应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让幼儿去接触身边的环境,如:自然景物、行人、马路、商店、市场等,然后让他们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自己看到最美的地方,把美术活动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开展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我们与幼儿一起走出活动室,一起寻找春天,让他们看一看、找一找不同的小树叶、野花等,闻一闻各种花不同的香味,摸一摸各种树干,观察其外部特征,以体验其异同。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后,在美术活动中,幼儿有的涂画、有的剪贴、有的泥塑,用自己的方式把喜欢的事物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作品有的会让你简直不敢相信是出自五岁孩子的手。这种“活教材”更形象、更生动,幼儿乐意去接受,且接受速度超出成人的意料之外。

三、体验创作乐趣,促进思维发展

美术教学如果不打破技术束缚,孩子就没有画的自由,往往动辄是咎,如果开始淡化技术,重视思维的发展,提出:“谁敢画,谁就好”,许多孩子都因不受技术的约束,并且自感有能力完成老师交给的作业要求,这样才会对美术感到莫大的兴趣,体验到一种无拘无束的创作乐趣,促进幼儿创作思维的发展。幼儿的作品越是标新立异,越是与众不同,便越是具有个性。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我们要打破传统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异想天开。在开展“保护地球”的主题活动中,幼儿突发奇想要制作一种可以把所有的垃圾在短时间内全变成有用资源,从主题的提出——收集废旧物品——制作,都是幼儿一手策划。让幼儿大胆想象、大胆构思吧,谁能否定他们的奇想在日后的某一天不会实现呢?因此,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激发幼儿想象的兴趣,丰富幼儿想象的生活经验,鼓励他们抓住联系大胆想象、创造。

当然,幼儿的想象与创造必须得到成人的肯定才不会消失。对那些喜欢“挖空心思”“胡思乱想”“奇思异想”的幼儿,教师不要以成人的心理和眼光去干涉或指责,而要用赞赏的态度给予肯定和引导。如:在主题活动“树的功劳大”中,有个小朋友设计一棵会飞会走的树,他说这棵树会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会提醒大家绿化大地,爱护环境。用成人的眼光看,作品是一团糟,但如果成人一句:“做得真难看”,不仅打击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也否定他们的创造。因此,应该保护幼儿这种创新的火花。

创造力是人的本能,是人生的直觉,它是我们解决和表现生活困难的主要对策,儿童在尚未学习之前,就懂得使用创造,创造性不能专门独立去训练,只能用媒介进行学习提高。儿童用绘画表现自己,创造就开始了,因为每一幅画都挟带着儿童的心思和见解,儿童用线条表现了他的视觉叫创造,既是画的涂鸦、蝌蚪人都是创造。总之,凡是独立表达他的体验和思维的都是创造。因此老师要见怪不怪,要发现、感悟并和他们一起分享美术创新的欢乐。

四、参与“快乐”活动,培养思维灵性

由于幼儿的经验、感受与成人不同,他们与成人有着不同的想法。成人总希望孩子的作品比较完美,容易按照大人的视角去修改孩子的作品或补充孩子作品不完整的部分,这样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依赖性。因此,让幼儿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领悟同一事物的不同之处,让他们能够快活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小班幼儿开始画方形,这时才会出现人的抽象形体,一般来说这时他手下的人的形象,是男女不分,他对他所画的画,一会儿说是妈妈,一会儿说是爷爷,一会儿又说是小猴子,其实什么也不像。但他非常高兴,还要用嘴亲亲他画的,这完全是情感的展现,是他独立的创造,因此感到分外亲切。这时老师如能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并帮助他们进行观察,提高认识能力,他们就会超前发展。

五、讲究评价策略,发掘创造潜能

画画是幼儿另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能以简单的“像”与“不像”来评判。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自评,教师的评价从多方面进行,评价的目的首先是展现、了解、理解幼儿,走进童心世界,如了解幼儿的态度和情感,创意是什么、表现方法等。在这个过程中要善解幼儿,就总能找出他的优点和“最近发展区”。

(一)教师要站在幼儿的立场来看待幼儿的作品

评价幼儿的作品应建立在对他们身心发展认识的基础上,而不能以成人的艺术标准去衡量。例:让幼儿把自己对妈妈形象的感受,随意表现出来,教师感到很满意,对一些作业,一再向幼儿提出表扬;可是家长却当着教师的面,把画撕得粉碎,并且对幼儿说:“你胡画,把我丑化成什么样子了。”我们成人不是艺术家,虽然有两只眼,但那只是生理的眼睛,不经过艺术训练,只能以像不像作为评画的标准,他们不懂绘画是来源于生活,当家长把画撕破时,将会对幼儿留下深刻的烙印,也许幼儿从此对美术将会失去兴趣。

(二)教师的评价要注重活动全过程,不仅仅对活动结果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不应只重于对结果的评价,还要善于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随时进行评价。教师要善于发现不同幼儿的点滴进步,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作品也就是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富于想象、有的大胆生动、有的工整细腻、有的色彩绚丽……。特别是对不易被别人注意比较“蔫”一点的孩子,更不要吝啬对他们的赞扬,老师及时的鼓励,会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活动中,进步也会更快。

(三)教师要善解幼儿的意图多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在幼儿创作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学会通过观察、对话,理解和善解幼儿的活动意图及作品想表达的内容含义,从视觉的角度充分理解和发现幼儿独特创意、个性化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形式。特别是感觉其作品很“离谱”的时候,更要了解其想法是什么,甚至是在幼儿自己本身并不能清楚表达的情况下,教师给他一个善意的诠释。如幼儿在表现“节约用水”的时候,将手臂画的很长,从人物比例上看是很不协调的,但表达出他看到流水赶紧伸手去关的情境,这充满感情的夸张表現,正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

(四)教师的评价要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幼儿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非常有利,这是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特有的表现决定的。幼儿绘画教育中,教学内容仍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教学方法也常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固定模式。教师的范例束缚了幼儿的创造思维,这个传统教学模式又是幼儿被动的学习过程,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思想的方法,没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幼儿生来便具有巨大的创造力潜能,只要得到实时的、科学的开发,就能表现出巨大的创造力,而且创造力开发的越早,发展潜能越大。教师应当树立时代的紧迫感,为发掘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添翼。

从对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我们看到了美术活动对幼儿有益兴趣、健康个性、审美与创造性发展的作用。我们引导教师在遵循幼儿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内容,创造宽松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选用恰当的方法,正确评价幼儿的作品,使我们放飞幼儿想象和创造的翅膀,让幼儿大胆地把各种奇思妙想都落在纸上,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幼儿的一种乐趣,一种荡漾着激情和人性的活动。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下)[M].北京出版社,1983.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整合
如何运用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谈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