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低年段闽南歌谣课堂的应用策略

2021-04-13吴森森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7期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教学策略

吴森森

【摘要】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它是世界上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我们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试图找到一套利用歌唱、节奏、律动、表演、游戏、器乐等音乐教学手段优化小学低段闽南歌谣课堂的教学策略,以此展开小学闽南音乐课堂的应用实践研究。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  闽南歌谣  教学策略

【课题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低年段闽南音乐课堂应用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gzx20-186)课题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7-0166-03

奥尔夫教学法这是一种先进独特的音乐游戏教学法,它是以节奏音乐为基础,从音乐节奏元素入手并进行各种音乐游戏教学,把音乐歌唱、语言、律动、动作、舞蹈、器乐等等元素紧密结合在一起,以目前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本土民歌、歌谣和地方舞曲为素材,运用孩子念儿歌、做音乐游戏、拍手、拍腿、跺脚等多种看得见的音乐形式,使用各种音色鲜明、节奏突出、易于掌握、便于即兴练习演奏的乐器,让每个孩子真正参与其中,使之成为一种能听、能看、能直接感受的音乐。本课题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课堂中融合了闽南本土音乐进行教学,通过案例分析,达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闽南本土化的过程。

奥尔夫教学法还提出“节奏第一”观点,为此我们结合闽南本土音乐文化,如闽南童谣、闽南民歌,民间音乐等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着重关注孩子在嗓音活动、动作活动、乐器活动三个方面的活动情况,我们首先从节奏入手,关注音乐节奏训练的有效策略。

一、嗓音活动

(一)诵读歌词,体会语言节奏

语言进入音乐课堂,是奥尔夫体系独特创造。从母语出发,关注本土语言,乡音乡言是孩子最适合的开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让我们了解在小学低段以本土方言为开端,学习闽南歌谣是适合孩子学情。

奥尔夫在音乐短句教学法中经常提到“节奏基石”,意思就是指短小的语言和带有一定音乐节奏意味的字词所组成的有节奏性的短句,通过简单音乐节奏短句教学训练,进行教学。平时我们在教唱闽南歌曲前,都会让孩子先按照节奏诵读歌词,以有节奏诵读歌词作为教学切入点,通过语言诵读,让孩子对整首歌曲的节奏有个整体把握,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旋律时能大致解决节奏问题。如:从闽南方言的节奏入手,我们将闽南话独特发音结合奥尔夫节奏教学,引入《一只鸟仔》《天黑黑》《月亮月光光》等闽南童谣,让孩子从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中学习节奏划分,进行节奏拍打训练。在这里,还需要特别注意本地方言口音,可以使用音标标注法,帮助孩子巩固强化相对标准的闽南口音。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语言节奏的强化教学。

(二)情境表演,感知歌唱节奏

在教学闽南歌曲《烧肉粽》时,我们把整首歌曲当中最难的附点节奏选取一整句出来,在情境导入环节,老师扮成卖肉粽的小贩挑着担子四处走街串巷,边走边叫唱,边走边吆喝这整个乐句,画面十分诙谐有趣!老师这里做出极好的人声即兴编创示范,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并充分利用上课前的十五分钟黄金时间,一步到位地突出乐曲的节奏重点,突破附点难点,效果很好!(附乐句)

X.  X  X  X | X XX X X | X. X X XX | X — — — ||

燒  肉  粽      烧 肉  粽     卖    烧  肉    粽 卖肉粽啰!——

又如,在教学闽南童谣《十二生肖歌》时,老师首先以生肖属相导入,让孩子戴着十二生肖头饰随音乐分角色出场,最后再进行接龙式演唱表演,感知整首乐曲的歌唱节奏。孩子最喜欢吃啦!闽南风味小吃是多种多样,有土笋冻、海蛎煎、炒米粉、烧肉粽、芋圆、春卷、炸菜粿等等。孩子们平时都有吃过,但不一定知道这就是闽南风味小吃。在教学闽南歌谣《人客里面坐》时,我们结合童谣“一的请你葱,二的请你菜,三的锵锵滚,四的炒米粉”,先让孩子对闽南小吃有初步印象后,老师再因势利导,设置出《闽南古早味小吃店》开张场景,希望能和孩子们一起到小吃店品尝小吃。但有个条件:要让孩子先学会唱这首歌谣后才能品尝!老师已经把准备好的小吃编成一首歌谣,歌谣名字就叫作《人客里面坐》,等揭示课题后,孩子初次聆听音高,体会节奏,并比较歌谣和之前学过歌曲的不同点(是用闽南语演唱),知道歌谣说到的闽南小吃,老师再逐一出示歌谣出现的蚵仔煎、米粉、菜粿、面线糊、醋肉等食品模具,让孩子对歌谣食品有直观形象感知。

二、动作活动

(一)声势动作,练习节奏

用各种声势动作进行基本节奏训练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内容,声势就是可以发出声响的人体各种姿势。它集各种动作、节奏、演奏于一身,是用声势的拍手、拍腿、跺脚、捻指(或弹舌)等动作进行基本的节奏训练。我们也可以根据教学的要求进行相应改编、变化或编配动作。如在教学闽南歌曲《烧肉粽》时,这是一首带有故事背景的闽南民歌,我们除了设计故事情境表演,按节奏诵读歌词,从语言节奏体会歌曲附点音符外,还创编灵感来自闽南本土舞蹈《拍胸舞》的声势动作:全曲以两个小节八拍为一个乐句,从上到下,双手先在胸前合击一掌两拍,再左右各拍一下胸部,接着左右同时夹两下手肘,最后左右各拍一下大腿,身体左右摇晃,双脚随节奏左右跺脚,并以这组基本动作在开头配上闽南民歌《甩葱歌》做热身律动,最后在学唱《烧肉粽》歌曲后,循环反复进行声势表演,在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孩子还可以自由加入绕圈、耸肩、蹲步、颤头等动作,一对一或二对二,三三两两即兴起舞都可以。又如在教学闽南童谣《十二生肖歌》时,老师让戴着十二生肖头饰的孩子分角色表演,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从头顶拍手到脚底跺脚六个生肖为一轮,设计了两轮声势动作进行即兴表演,增加了声势训练的趣味性,轻松愉快,童趣盎然。

(二)体态律动,看见节奏

奥尔夫受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的启发与影响,让孩子把身体器官作为乐器,把自己所听到音乐再现出来,通过模仿身体动作体验和培养节奏感。通过肢体律动让孩子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这种语言。在闽南音乐课堂,我们同样可以利用肢体律动,激发想象创造。通过联系日常生活,模仿肢体动作,设计拍手、拍腿、绕圈、跺脚、耸肩等动作,孩子们和着音乐、唱着歌曲做肢体律动,学得开心主动,感受童谣乐趣。学习《一只蟳仔八支脚》时,孩子唱到开心和兴奋处,就都七手八脚跟着歌词比划起滑稽动作,不由自主按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想象编配起简单的律动来。

(三)歌舞表演,表现节奏

歌舞表演就是在歌曲演唱中配以简单形象动作,进行集体或个人表演。闽南童谣中有很多歌曲或欣赏曲都适合表演。课堂可教给学生基本表演动作,鼓励学生大胆创编动作演一演。比如,《闽南童谣真正港》是一首耳熟能详、优美动听的歌谣,我们让孩子穿上稚气十足的短肚兜,戴上特具闽南风情的斗笠帽,开心活泼地边唱边舞,孩子们生动美丽的笑脸,流露在眉间、眼神中、嘴角间的喜悦把观众带入如诗如画意境中。《月亮月光光》是一首优美的闽南童谣歌曲,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情感悠远绵长,展示一幅夜晚宁静的田园风景画,抒发海峡同胞对闽南家乡亲人无尽的思念之情。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形象的理解,用优美而深情声音唱这首歌。闽南童谣《大块呆》是首诙谐幽默的歌谣,我们制作形象生动的图谱、图片等表演道具,通过表演,把大块呆傻愣愣的诙谐场面淋漓尽致表现出来。又如在教学闽南童谣《十二生肖歌》时,我们让学生面对面站成同心圆合作表演,由于有同伴,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同伴表演动作,创造性地把自己拍手编成两人对拍,增强同伴表演趣味性和合作性。

三、乐器活动

(一)乐器伴奏,体验节奏

奥尔夫教学法注重器乐教学,主要有打击乐器和音条乐器两块,结合学校开展少年宫实际情况,我们在教学《烧肉粽》时,老师融入演奏乐器葫芦丝吹奏歌曲主旋律,为孩子提供部分打击乐器,让孩子自由选择,最后全班分为男生女生两组,一组加入响板和双响筒,另一组加入沙球,对歌曲辐以伴奏。这样,通过人体乐器的声势律动和打击乐器敲击伴奏的完美结合,一个简单的小型乐队初具雏形。一首原本悲情版的《烧肉粽》,在大家创意改编下,老歌新唱,变成一首动感十足、摇滚乐版的《烧肉粽》。在教学闽南童谣《西北雨直直落》时,我们将竖笛和口风琴等演奏乐器融入其中,加入锣鼓等打击乐器辅助伴奏,节奏鲜明,也很好听!在欣赏闽南童谣《正月点灯红》《听讲古》《人客里面坐》等古典民谣时,也可巧妙运用南音打击乐器双铃和响盏和打击乐器三角铁、串铃等伴奏,让民谣更加明朗欢快,彰显闽南本土音乐文化的特色。又如在教学闽南歌谣《羞羞羞》一课时,这首歌音符都在八度音阶上,我们通过奥尔夫教学法,从奥尔夫八音按钟入手引入课题,设计“唱反调”、节奏游戏、演奏接龙唱曲谱、对比聆听、小小作曲家创编旋律等音乐游戏环节。采用律动、合奏、游戏等等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让孩子在喜闻乐见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探索实践、编创感受音乐。

(二)乐器演奏,重现节奏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器乐是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让学生使用奥尔夫乐器表现节奏,可以较快提高节奏感,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好奇心强,使用奥尔夫乐器教学可以有效吸引注意力,满足好奇心,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趣。比如在欣赏《扒龙船》这首歌后,我们除了让学生用耳聆听、用口演唱来欣赏感受童谣旋律,还让学生用上各种打击乐器:响铃、沙锤、双响筒等进行配乐演奏。又如在教学《人客里面坐》这首闽南歌谣时,整节课的创编环节,我们通过选择木鱼、沙锤、串铃、手鼓等乐器对歌曲进行了简单的小型乐队演奏。

四、创编游戏,再现节奏

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理念,可把音乐、节奏、游戏三者结合,让孩子在兴趣盎然的游戏中感受多种节奏,再现节奏,提升节奏感。如在教学闽南歌谣《人客里面坐》时,我们以游戏“玩转盘”引入,老师轻轻拨动转盘,转盘飞速转起来,当转盘停下时,指针就会指向盘中任意一样闽南小吃,孩子再用闽南语按节奏把小吃名称说出来。

我们还通过引导孩子模仿生活各种常见声音掌握二八、前八后十六、小附点、大切分、三连音等基本节奏型。让孩子玩《拉个圆圈走走》《拍手舞》等简单易学的游戏,设计有情节的表演游戏,如《天黑黑》《扒龙船》《火金姑》等,还加入手绘图谱和用彩带画旋律线等直观可视、易操作的游戏手段来掌握节奏。

综上所述,通过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低年段闽南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我们尝试运用诵读歌词、情境表演、声势律动、敲击乐器、创编游戏等看得见的活动对孩子进行音乐节奏的训练,从而让孩子直观看见音乐节奏,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妲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奥尔夫.为儿童的音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楊立梅.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J].海南出版社,2000.

[4]王丽珍.论闽南童谣的传承与发展[J].群文天地,2011(4)

[5]杨亦迦.浅谈闽南乡土音乐进入小学课堂的教学策略[J].当代音乐,2016.

[6]李珊珊.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与本土化的实践应用[J].科技展望,2015.2.

猜你喜欢

奥尔夫教学法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浅谈奥尔夫教学法在少儿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融入戏剧声乐中的奥尔夫教学法
奥尔夫教学法在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舞蹈学专业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应用及实践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