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探讨

2021-04-13李昀真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7期
关键词:当堂训练先学后教小学数学

李昀真

【摘要】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活动中,为能从整体上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水平,这就需要从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方面加强重视,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和调动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为实现高效化教学目标起到促进作用。课程教学中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方法加以科学化运用,能够为促进学生高效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7-0142-02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工作开展中,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方法,这为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能起到促进作用,为学生收获良好的学习成绩夯实了基础。为能大幅度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运用新模式促进学生良好学习。

1.小学数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应用价值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有目的的提高教学质量。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充分注重方法的创新应用,为学生良好学习夯实了基础。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加以科学化运用下,促进学生在课堂中能以新的模式展开数学知识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有助于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整体质量水平[1]。原始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下,以学生为主体,有效调动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动性,能为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做下铺垫,从整体上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水平。

2.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受我国传统教学制度影响,部分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板书教学上,把大部分的课上时间都浪費在了板书上,没有把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授课内容进行探讨。教师一味的“灌输式”教学,忽略了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缺少互动的教学,导致课堂上缺乏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只是被动式接受教育,枯燥的课堂氛围,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极为不利。

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针对这种现状,国家教育部提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以往教师单向教授知识点的模式提出了质疑,转变了小学数学课上灌输式教学的教学手段,很好地将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以及课后复习,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强化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的教学素养。

3.小学数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应用措施

新课标提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体是全体学生,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还要注重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实现其个性化发展。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基础学科,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课堂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促进数学教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这就需要从教学中注重要点的控制:

3.1注重按照科学化应用要求

为促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应用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在实际数学教学中要从几点教学要求方面加强重视,能从整体上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应用要能从目标性的要求方面加强重视,明确教学的目标,才能真正为学生良好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数学课程教学中要充分注重从独立性的要求教学方面加强重视,激发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动力,针对性学习数学知识,从这些要求方面得以强化,才能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应用作用良好发挥打下基础。

3.2“先学”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只是按照班级整体水平进行备课,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应适时摒弃原始的教学模式,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使小学生主动投入到课程学习中。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为能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要充分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并且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真正为学生高效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先学要有目标的开展,按照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进行循序渐进的开展学习,从而能从整体上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水平[3]。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相应知识点的时候,这就需要明确学生学习的目标,促进学生理解公倍数以及最小公倍数意义,促进学生探究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提高学生抽象以及概括的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自学指导过程中可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出示明确学习时间,强化学生时间观念,为学生高效化学习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将学习的内容以及方法和要求明确下来,为学生可持续学习打下基础。只有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情况下,才能真正为调动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3.3“后教”注重科学化指导

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注重分步骤的时候,在进入到“后教”的环节时候,这就需要从学生主体的角度出发,针对教学目标来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通过练习题的设计来对学生自学的状况进行检测,及时纠正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效果,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4]。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能从学生层面出发来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如,为学生讲述“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笔算除法”知识点的时候,说和做当中学生采用竖式计算7.65÷0.856= ,10.25÷12.5= 的时候,学生并没有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同样倍数进行计算,教师这时候就可对学生进行点拨,让学生能够注重要点,右移除数小数点变整数,然后再将被除数小数点向右移动同样位数,通过这样的方式能为调动学生学习的质量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从这些基础层面得以强化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要点。

3.4“当堂训练”提高学生知识掌握度

教师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能从整体上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水平,这就需要从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方面加强重视,发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优势,能为调动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起到促进作用。当堂训练作为优化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环节,是对课堂内容进行练习的过程。从教师角度考虑,教师可通过当堂训练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进行及时的纠正与点拨,促使学生更深层次的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好的解題能力,促进学生们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的双重提升。从学生角度考虑,学生可通过当堂训练对教师本节课所讲知识进行一个深度的理解,加深记忆以达到充分掌握的目标。进行到训练环节的时候,要充分注重为学生设计相应的训练内容,保持训练的时间在十五分钟左右,为学生巩固学习的数学知识起到促进作用,从这一环节进行强化,才能真正为学生数学知识高效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应根据学生之间的不同,布置难度系数不同的习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各层次学生成绩的提高。在课堂训练的过程中,要鼓励并支持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并设定时间,增加课堂学习活动的紧张感,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让学生形成高效的做题习惯。

3.5优化课堂内容设计

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和执行者,教师对课堂内容的设计直接影响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无法有效地理解与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一节经过老师“加工”后的课堂,展现的不仅仅是老师的专业水平,更能给学生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加强对课堂内容的设计。教师在针对教学内容在做课堂设计时,可遵循“我讲你听”“咱一起讲”“你讲我听”的步骤进行设计。“我讲你听”就是教师结合自己专业知识针对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专业性授课,把本节课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耐心的讲给学生并最终掌握的过程。“咱一起讲”就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商量讨论,只是通过教师的授课让学生完全掌握不太现实,这就需要学生之间互相商量讨论,教师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进一步给学生解惑的过程。“你讲我听”就是让学生把教师这节课所讲内容进行复述,教师通过学生对本节课的讲述,发现问题所在,最终达到巩固记忆的结果。最后在临近结束,可对学生进行一个“当堂总结”,针对本节课所讲,教师可选取几道测试题,涵盖本节课讲的所有知识点就学生进行检测,满分默认过关。

4.结语

综上而言,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重方法的创新应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相应教学活动,通过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加以科学化运用下,能为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发挥学生课堂中主动积极性打下坚实基础,从整体上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高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2):96.

[2]孟祥秀.小学数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26(6):113-114+117.

[3]沈文凡.建构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J].中学数学,2019(20):60-61.

[4]刘淑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 26(1):99-101.

猜你喜欢

当堂训练先学后教小学数学
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关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几点建议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正视“先学后教”教育理论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