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化教学对培养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促进作用

2021-04-13刘娟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7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地理核心素养

刘娟娟

【摘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脚步也不断地加快,构建高效的初中课堂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在此背景下,核心素养培养成为了主要的方向。与此同时,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很多创新的教学方式出现在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就是现今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情境化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较大的意义。本文现就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初中地理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7-0112-02

一、情境化教学对培养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促进作用

与语、数、外等科目相比,初中地理知识让很多学生不重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仍然认为地理只是一门副科,学习地理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在日常学习中没有必要投入过多的时间,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促使很多学生没有良好的地理思维。针对此种情况,初中地理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地理课程的重要性,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具有良好的地理思维。而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可以将学生引入到地理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并且逐步地产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进而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

二、利用情境化教学法培养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创设趣味化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关注

初中的地理知识包含了地球、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乡土地理等知识类型,而对地球和地图进行认识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也是学生认识中国、世界地理等知识的基础,这类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有些知识理论化较强,甚至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学生学习的兴趣较低,学习的效果也就不如人意。因此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更加关注,产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地理知识《地图的阅读》时,教师就可设置一个趣味化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以问题为引导,“如果我们学校要组织学生到日本游学,该怎样对路线进行设计?”其次,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将世界地图展示给学生,学生刚开始接触地图时,肯定是无从下手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描绘中国到日本的路线,让学生对国家的轮廓大小进行描绘判断。最后,教师可以引出比例尺、图例等知识,引导学生去实际的测算日本到中国的距离。这种情境的预设,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这类知识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再遇到同樣的问题,可以自主进行解决,突出了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

(二)创设图画情景,培养学生地图技能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地图知识,这是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地理的一种特殊语言,更是学生学好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了说明,指出了学生掌握地理技能的重要性,掌握识别地图的能力是首要的地理能力,也是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地理知识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画来创设教学情景,以此类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例如,在教授《选择适用的地图》知识时,要想让学生对地图进行清晰的认识,对不同类型的地图进行对比分析,就需要引导学生对地图的三要素,即比例尺、方向、图例进行了解,根据三要素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练习,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让学生选择适用的地图,为学生获得地图信息奠定基础。此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通过电子地图,让学生去找自己所居住的方位,找有地理标志的东西,并给自己规划最佳的路线。通过地图情景的展示,可以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地图技能,并进行合理化的应用,对一些地区的地理特征进行有效分析。

另外,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地图创设教学情境,还可以利用地理教材中的一些照片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不一样的地理知识学习体验,这对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如七大洲和四大洋、荒漠等图片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且图片的有效应用还丰富了地理科目的内容,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素材。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形成人地观念

地理知识本就是一门生活化较强的科目,地理知识是将人与地的关系作为主线的科目,所以人地观念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基础所在,这也是地理新课程改革落实的基础。而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让学生重视环境的改变,对人地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对生活体验进行感知,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反省,这样才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环境和谐相处。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合适的手段,给学生创设多样化的体验情景,将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对地理环境更加关注,对生活体验更加深刻,并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中,学会正确地运用地理规律,知晓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统一关系,让人地关系不断地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提高自身的素质。根据目前的社会发展形式来看,在未来的生产生活中,遵循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已经成为必然,我们必须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对自然进行合理的利用,这样才能让人与地理环境可持续的发展。例如,在教授《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知识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知识的过程中,也需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生活中的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进行判断,如土地、森林、水、石油、铁矿、煤炭等均是生活资源,而土地、森林、水等自然资源可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进行循环的利用,我们称之为再生资源。石油铁矿、煤炭等再生的过程非常缓慢,几乎是不可再生的,我们称之为不可再生资源。这些资源与我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有很多实际的生活案例,如森林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们不加节制的乱砍乱伐,促使很多地区的森林资源匮乏,出现了水土流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通过这些实际的案例,组织学生分析导致这些自然问题的原因,让学生具有尊重自然的意识,对环境进行保护。

(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综合思维素养

通过对地理知识的深入了解,我越发地了解学习地理知识并不单单知识对地球表面的一些要素进行学习,更重要的是对更加深入的地理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对地理环境所表现出的区域性和整体性知识进行综合理解。所以,在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是主要的内容之一。而问题情境也成为了众多教师常用的一种情境化教学手段,是通过新奇的问题作为引导,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欲望,让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动性,自主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在地理课堂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整合,结合自身的知识基础,对实际的地理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得到提高。教师也可以生活中、自然中一些常见的现象为引导,对学生的综合思维素进行培养。例如,在教授《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知识时,有关于冬季南北气温的相关知识,学生需要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规律,还需要结合农业生产对我国的温度带进行能划分。为了更好地引导学对本节课程的地理知识进行学习,教师就可创设问题情境,“冬夏季气温特征形成的原因?从南到北气温递变有什么规律?计算一下我国南北6月份平均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不同的地区气温会存在哪些差异?”这些问题与我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连,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对气候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结合理论知识进行综合性分析。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对地理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解决的办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地理素养也会随之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实施,各个教育教育阶段,都开始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初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成为了必然。在此种教学背景下,教师开始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形式,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情境化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较大的意义。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进行锻炼,还能增加地理知识的实践性,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这样成为了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现阶段,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表现形式较多,教师还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从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进行情境的创设,达到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地理知识的特殊性,要在初中學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紧跟地理教学的目标进行情境创设,促使学生更好地养成地理思维。

参考文献:

[1]李兴利.浅谈情境教学与初中生地理素养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

[2]陈飞猛.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升初中生地理核心素质修养[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5):116-116.

[3]李强.例谈高中地理情境式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19(6):37-38.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法初中地理核心素养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