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训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1-04-13胡月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7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拓展训练实践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进行分析,阐述拓展训练相关内容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方案与设计,并对运用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及课程建设贡献一些力量,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拓展训练  大学生心理健康  应用  实践

【课题项目】天津体育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拓展训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设计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00026。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7-0020-02

2018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推进知识教育。强调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改进,通过线上线下、案例教学、体验活动等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提高并促进课堂的教学效果,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拓展训练,是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积极尝试,是体验式教学模式下一种新的手段。

1.拓展训练的起源及其锻炼价值

1.1拓展训练的起源

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时期,英国军队为了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战后,拓展训练所具有的较为独特的教学方式和较好的培训效果,在欧洲的教育和培训领域广受欢迎。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竞争与合作日益增强的需要,为了对员工的整体素质进行提升、完善健全人格的发展,拓展训练的内容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再局限于野外拓展和生存能力训练,而是越来越强调个人心理突破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1.2拓展训练的锻炼价值

拓展训练将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理论融合在项目中,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进行的一种团队教育活动。拓展训练的锻炼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适能、体适能、心适能、群适能。

(1)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全适能”学习,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全适能”作为一个评价健康指数的常用理念,它包括了多方面的健康标准,身体上的健康适应能力、精神上的健康适应能力、情绪上的健康适应能力、社会适应的健康适应能力、环境适应的健康适应能力、职业能力上的健康适应能力、思维上的健康适应能力。

(2)体适能是从英文Physical Fitness而来,它是机体有效与高效执行自身技能,适应环境(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的能力。常规的体适能的意义是能胜任日常所需,拓展训练中体适能的意义在于胜任日常所需之外,还能够胜任各种压力与危机之下的身体适应能力。

(3)心适能是个体心理能够积极主动地调解和调整,适应外界刺激并能够正确应对的能力。能够激发学生勇于冒险的精神和敢于挑战的愿望,面对困难和失败不畏惧、积极挖掘潜能并具有强烈的向上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出乐于交往、通力合作的心态。

(4)拓展训练的群适能主要是指学生在进行拓展活动过程中,通过体验实践与交流分享所感受到的对群体适应关系的能力,经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促进团队文化融入感和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最后形成一个能够适应大的群体生活的能力。

2.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现代社会,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面临各种压力,且压力明显增大,由此引发的各种心理问题也不断增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2.1环境适应问题

环境适应是指个人与环境之间所维持和达到一定和谐关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个体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的一些变化。在文中是指大学生对校园新的生活环境的适应。大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自立能力弱的情况普遍存在。尤其是大一新生,由于刚刚脱离家长开始独自生活,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独立自主地去处理自己的事物,对新的环境不能很快的適应。开始独立生活后有的学生一旦遇到挫折就会显得无所适从,有的学生会产生生活无意感,甚至怀疑人生。

2.2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交往是指人们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所建立的心理上的相互联系。进入大学后学生在人际交往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际关系不适、社交不良、自我心灵封闭。进入大学后,学生都是远离了那个自己原来熟悉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面对一个新的人际群体,部分学生会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有些同学缺乏在公共场合对自己思想表达的能力与勇气,回避参与群体生活与活动。

2.3学业问题

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面对新的学习任务,部分学生会表现出学习目标迷茫,学习的动力不足,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困难、考试焦虑等学业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学生。另外,有的学生因专业选择不当,也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困扰。

2.4情感问题

在大学生活阶段,爱情、友情、亲情是学生情感方面的三个重要问题。大学生的性生理已发育成熟,性心理从萌芽期往成熟期发展的阶段,爱情是这一年龄阶段的主要话题之一,也是学生的困惑之一。很多学生向往爱情又不知道怎么开始、怎么经营、怎么结束,一旦失恋,部分学生会因为无法自我调节情绪,做出较为极端的行为。友情和亲情也是这一阶段会产生困扰的情感问题。有的同学不同很好地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友情,产生一系列问题甚至影响学习与生活,有的同学在与家长的交流中表现出没有太多的交流,甚至还会有一些严重矛盾的亲情关系。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开设以来,由最初的选修课形式发展到现在的必修课,从开课形式能够看出该课程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随着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课程的定位也在与时俱进。开课之初,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程目标是对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和矫正为主。随后课程目标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现在课程的目标提升为关注和促进大学生心理的积极健康发展。

3.1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很多学习都有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且以必修课的性质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重视体验互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理论学习要配合相关的实践活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依旧采用传统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理论教学的这种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因此导致课程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没有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促进的作用,无法达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

3.2大班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文件规定,高校必须对大一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天津体育学院为例,课程32学时,设置为2学分,每周1次课。但是教学班级设置上多为2~3个班(甚至更多)合班教学,学生人数在60~120。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很难做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效果也很难把控,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大大受到阻碍。

4.拓展训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设计

结合拓展训练这样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手段,在课程中进行应用,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提升学生的耐挫性,更好地对学生的积极的生活态度进行培养,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以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以32学时的教学安排为例,其中16学时以理论讲授为主,16学时以实践为主,将拓展训练的相关活动在课程中进行应用设计。主要涉及六個模块:团队建设与展示、自我与团队挑战(攀岩)、情绪管理(信任之旅、红黑商战)、心理演讲(我与心理健康)、时间管理(极速六十秒)、生命教育(穿越电网)。

5.拓展训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效果

为了更好地调查和评估拓展训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效果,对设计方案进行检验,在学期末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对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能够更好地去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这门课程。大多数学生认为课堂模式新颖、有趣,能够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实践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周芬芬.课堂教学改革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于“以学习为中心”课改理念的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6(4):169-176.

[2]池超群.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6.

[3]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30 年建设历程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6(11):87-91.

[4]薛春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实践教学探赜[J].学校党建与教育,2020(4):72-79.

作者简介:

胡月(1990年11月-),女,汉族,湖北襄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体育。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拓展训练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高等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开展
拓展训练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