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高年级课内扩展阅读研究
2021-04-13何淑花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不断推行,各学科教师都将优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视为核心教育目标,在明确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展开针对性教学,构建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在此期间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师应将改革的重点放在阅读教学板块,打破刻板思想的束缚,有意识地丰富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探索、自主实践的机会,从而达成教育目标。基于此本文将深入探索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内扩展阅读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年级教学 课内扩展阅读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6-0107-02
语文是小学时期的基础学科也是核心学科,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形势下,教师应针对性地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尤其是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传统理念影响下教师习惯性地使用单一方式展开教学,导致学生长时间在课内处于被动状态,他们无法将所学知识内化,知识储备不够丰富,阅读理解能力也难以得到明显提升,因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展开拓展教学,利用课内外丰富资源构建课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核心素质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但是依然有大部分教师在构建课堂的过程中未能完全转换传统思想,习惯性地使用单一的方式对教材内的课文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只是将学生作为被动的知识接受对象,教师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课文知识理论灌输,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使得语文教学课堂单调乏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发挥出来,学习积极性也持续低迷。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始终未能被激发,他们逐渐无法在课上集中注意力,对于教师所讲内容难以产生深刻记忆,同时他们的阅读学习习惯也未能发生改变,在此基础上师生间无法默契配合,最终呈现出的阅读教学效果也未能达到理想标准。
(二)缺乏阅读材料,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阅读教学时通常会局限于教材内容中,重视对课内生字的讲解以及对各类修辞手法的分析,没有真正起到强化小学生阅读能力、思维品质的作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思想受到束缚,只能被动地接收教师传递的信息,严重影响了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为提高教学有效性,需及时在课内展开拓展教学,选择趣味故事、人物介绍、历史资料来展开辅助教学,从而展开灵活多变的训练,以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将原本沉闷无趣的语文知识内容转变了形式,将其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为学生进行呈现,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便于学生进行掌握和理解。在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语文知识后,还可以联系教师的趣味故事和生动的资料联想起相关的课堂知识内容,方便学生展开复习,如此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实现高效教学目标。
(三)阅读空间封闭,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依然有大部分语文教师无法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将阅读教学局限于课堂之内,打造出封闭、枯燥、沉闷的教学环境,从根本上限制了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探索热情,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将书本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进行传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知识应用的能力,语文是一门融会贯通的科目,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于课内知识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需及时落实课程改革工作,建立开放的阅读空间,丰富教学模式,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内涵、情感内涵,让他们在兴趣的驱使下实现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课内扩展阅读教学的展开策略
(一)明确教育目标,合理展示拓展资料
真正意义上的高效阅读教学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在课上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教师及时从学生的发言及行为中获取反馈信息,从而第一时间调整教学计划,保证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丰富課程内容,备课阶段教师需深入研读文章内容,并从中寻找到有利用价值的一切细微知识点,包括文化、情感、社会实例等,再将这些知识点整合,制定出明确的教学计划,授课期间合理利用教材外与文本内容有关联性的资料,完成教学补充任务,通过教师恰到好处的问题设置和相关内容的拓展,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改善原本沉闷无趣的课堂氛围,在内容拓展的教学方式引导下,学生也可以了解到课内知识的延展程度,帮助学生将课内与课文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让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对本课主题的认知,从而自然端正学习态度,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趋势下主动探索知识内涵,积极分享心得感悟,最终在交际互动中完成的教学目标,促进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创设生动情境,拓宽学生思维范围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标准改革形势下各学科教师积极使用的教学默契,从而丰富课程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也能让全体学生集中注意力,在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后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调动灵活思维,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展开阅读教学时也可使用这一教学方法,科学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或视频片段的方式完成课堂的构建,将教材内抽象语言文字具象化,呈现给学生一个多维的世界,同时以正确合理的教学手法,为学生进行情境的讲解,提升学生的代入感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情境教学中来,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由浅及深地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加深化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引导他们在此情境中探索、发现,从而逐渐帮助他们放松身心,全情投入地分析文章内涵,并且能够很好地在情境中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更深层次地理解作者所思所想,同时也能结合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主观看法,在有效讨论中拓宽思维,提高阅读效率与质量。
(三)组织丰富活动,激发学生自主意识
小学时期学生普遍具有贪玩好动的性格特征,他们会在玩乐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教师在展開教学时一定要利用学生这一特点,通过组织多元化趣味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完成课堂的构建,降低教学难度的同时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无论是师生还是生生之间都能够自由互动、分享故事、交流感受,在实践交际中得到语言表达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提升。此间教师可以组织情境表演活动、主题辩论活动、小组讨论活动,在自然状态下拓宽阅读教学范围,也能营造出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在这类特色活动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地激发出来,通过多彩有趣的活动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投入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小组商讨和情景表演活动也可以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交谈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都被充分激发,最大程度上提高课内阅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四)贴近生活教学,深化学生知识认知
通常情况下小学时期教材内文章的内容都来源于人们的实际生活,作者通过对生活的观察进行拓展想象,在自主创作中抒发自身的独特情感,也赋予生活事物不一样的生命,基于此教师在展开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合理利用现实生活资源,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经历,或是一些社会现实事件,以这些资料为辅助对文章内容展开深入解读,在此基础之上学生的恐惧心理、畏惧心理会逐渐消失,他们愿意在轻松、灵动的课堂氛围中主动与教师、同学互动,大胆地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肯定或否认某一观点,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最终帮助他们养成观察生活、品味生活的良好学习习惯,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学习效率与质量,同时教师借助社会时事以及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讲解,也能够帮助学生丰富人生阅历,增长见识,提高对于世界的认知程度。
(五)播放朗读材料,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教师在展开课内扩展教学时除使用讲读法外还可以灵活利用课外的朗读素材,在课内组织朗读比赛,要求每名同学都带着感情去诵读文章,从而自然而然地对文内的语言文字产生更深层次的立体感知,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作者创作过程中的思想变化、明确文章情感基调,最终主动进行深入探索,在诵读中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对朗读资料的合理利用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并且还会在产生代入感后端正阅读态度,积极主动地去分析文字表层含义下隐藏的深意,自然参与到自我教学之中,对文章产生深层的认识,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提高深入学习效率,为后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及时自我反思,明确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问题就对教学流程重新设置,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堂活力,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期间高年级语文教师需重视对课内阅读教学的改革,打破传统思想局限性,在明确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展示丰富的拓展资料、创设生动情境、组织多元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成理想化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马梅芳.简析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课内扩展阅读[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
[2]黄德强.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0(29).
[3]高建琴.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机衔接的行动探究[J].考试周刊,2020(A2).
[4]徐西珍.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6).
作者简介:
何淑花(1983年-),女,汉族,甘肃民乐人,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