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培养的研究
2021-04-13徐国娟
徐国娟
【摘要】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是素质教学的内容,老师应该充分运用这一课程,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素养,培育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应培养好的守法意识、诚信性、规则性意识、国家观念等,教师应扮演主导角色,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识、新理念。但由于教学思想相对落后,老师仍以课堂教学和讲授的方式,组织了道德和法治两种教育方式。教师的听课方式,使课堂氛围变得沉闷起来。道德和法治课的学生在上课时,很难对教学的内容有兴趣,甚至因为教学的内容过于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以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的德育法治教学策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体验式教学、分层教学、生活化教学等。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6-0054-02
一、前言
对初中生而言,道德与法治是隐性教育的内容,初中生不仅能在这门课程上学习知识,而且能够在心理上获得教育,从而逐步实现心理的成长。为了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老师首先要遵循自主性、主体性、开放和随意等原则,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拥有健康的心灵,使学生充分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到实际生活中去。《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应培养好的守法意识、诚信性、规则性意识、国家观念等,教师应扮演主导角色,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识、新理念。但由于教学思想相对落后,从而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以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体验式教学、分层教学、生活化教学等。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
在素质教育推进的过程中,学校不断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但部分老师对这一点缺乏注意,认为仅有数学、语文、外语才能成为重点教学的内容。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只是简略讲解了一些教学理论知识,没有激发学生对课堂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无法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这门课程树立了正确的生活观念,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1]任课老师应该重视目前德育教学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需求,不断改进和完善德育教学的模式。
三、初中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培养有效教学的对策
(一)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道德与法治教学,只有具备了核心素养,学生才能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首先,教师应善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在教育方面,应更多地运用榜样和法治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总结经验教训。
(二)開展小组合作学习
为了提高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上的有效度,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老师需要组织小组教学。由于初中生性格较好,容易受到新鲜的事物吸引,而开展团体合作学习,让他们互相讨论、发表观点,既能激发课堂的教学氛围,又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团体精神,使他们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理论知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老师应科学地把学生组成一个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的水平接近一致,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小组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积极地参加团队活动。例如,老师可以将内向学生与外向学生划分成若干组,这样外向学生可以带动积极的说话,让他们在内向学生中发挥作用。在分组合作的学习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发挥自我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维、引导他们的学习自主表现,这样可以加深记忆与理解所学知识,并从中得到领悟,进而让学生认真地对待生活。在团队学习的模式下,教师也应该不断地渗透道德与法治的理念。
(三)开展实验式教学
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包括大量关于学生生活的实际内容,采用体验教学的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多地动口、动手,更好地优化教学效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体验性的教学是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活动,通过扮演角色和模仿,感受到不同人的内心世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让学生真正了解道德与法治相关的内容。一般而言,教师可以根据课前的内容,设计课前角色扮演或仿效活动。在这一时期,老师扮演“导演”的角角,安排了内容,学生为“演员”,根据他们的兴趣和喜好选择了角色。体验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感情交流,鼓励他们阐述对问题的看法,并鼓励他们阐述对问题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将它转化成解决人生各种现实问题的行为。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养老院去看望老人,为老人捶腿、唱歌,陪他们聊天。通过这一体验,让孩子感受父母不容易,从而学会感恩。从而通过经验式的教学,使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法律观念,从而使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形成正确的道德、法律观念,达到教育目的。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针对学科的特点,教师应该注意对游戏、情景、体验等课堂教学的选择,使课堂成为故事演讲、情景表现、师生互动游戏、行为能力展示等活动的场所。
(四)开展生活化教学
《道德与法治》教学,一切的理论知识都源于生活,并最终在实际的生活中得到应用,因此,对这门课程的生活性教学十分重要。学龄儿童的理解和学习能力比较弱,教师只是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了解所学的知识意义。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培养心理质量、价值观念、动机态度。
(五)开展思维教学
德育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过程就是仔细分析现实和书本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问题进行了推理。有些初中生由于年纪小,阅读速度和分析能力水平都会因此受到很大的限制。德育教师平时应在理论和实践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现实和理论中的数量和关系。学生学习时,要注意挖掘理论和现实中的一些隐藏因素和条件,筛选出关键性信息,排除具有干扰性的信息。如果在选择题和阅读中学生自己一开始就对问题没有任何的想法,我们的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重新组织和理解教学中教师给出的信息,这样我们的学生就已经可以很快地找到了理清问题的方法和突破口。
四、更新教学理念,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并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要作为一名良好的思想引导者,组织学生有意识地开展认识探究,并从中获取新知识与能力,所以,教师自己也要有创新精神,通过对教材的仔细钻研,明确重难点,将知识内容有意识地组织起来,从而找到了课堂教学的突破口,从而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也通过对教材的仔细钻研,明确重难点,并将知识内容有意识地组织起来,从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但在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如果老师的教法陈旧,尽管将知识传授给了中小学生,却不能培养他们发现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对新鲜事物的掌握也较差,不利于中小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充分考虑到中国今后社会的大方向,学校不要再简单地让学生去学专业知识,要重视对中小学生探索精神的培育。
创设和谐轻松的教育情境,让学习者形成足够的求知欲。而兴趣才是最好的教师,也只有学习者形成了强烈的兴趣,才能够进一步开阔自身的眼界,并根据自己所制订的学业规划主动地去实现,对教学的目的也就更加清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所以,创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情境非常关键,让学习者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都能形成兴趣爱好,充满激情,而且学习效率会高得惊人。通过教学实践,创设多种教学情境。
1.课堂语言要艺术化,教师要用幽默诙谐的话语活跃课堂气氛,用生动有趣的话语能够让学生產生想说的愿望,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并积极探求新鲜东西。创设这样的课堂情景,关键在于细心挑选内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2.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多媒体以其形象、生动活泼的表现调动着学生的兴趣,所以,多媒体的运用能够让课堂上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从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
3.熟练地运用实践问题。法律教育和学生思想道德上的关联非常密切,但在法律实践教育中,老师所选择的内容往往存在着明显的时间滞后性,法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学生培育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建设者,而老师空洞的道德说教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很大的关联,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念,从而会产生对社会发展和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要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以学生的兴趣话题为切入点,营造浓郁的法律学习气氛。
五、结论
在当前的现代初中教育中,如何引导学生拥有思维的方向是现代初中生教育工作的首要解决问题。例如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用题涉及的范围以及生活知识面广,相应的思想与思路往往会有些复杂。由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初中生很难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准确理清自己的思路,无法将自己所学的理论充分整合运用起来,从而灵活运用到实际的问题中。
为了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首先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从实践出发,开展具有激发性的教学能力,把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从一点滴滴的做起,在无形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素质,使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沈静.让学科德育焕发勃勃生命力[J].现代教学,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