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实践育人成效研究

2021-04-13满莹莹林波汪钥龙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育人机制实践育人脱贫攻坚

满莹莹 林波 汪钥龙

【摘要】脱贫攻坚以来,广大高校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取得了良好成效。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际,对脱贫攻坚实践育人成效进行研究总结,有助于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进一步拓展实践育人载体,巩固提升实践育人成效,具有一定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脱贫攻坚  实践育人  育人机制

【基金项目】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院级“三全育人”专题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ZY2019SQZ1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9-0009-02

2012年以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广西革命老区东兰县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2018年至2021年,连续组织东兰县贫困学生与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开展3期“志智双扶”夏令营。“志智双扶”双向育人机制已成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脱贫攻坚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亮丽“名片”。本文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脱贫攻坚实践育人为切入点,对学院现有实践育人机制及载体进行总结分析,对乡村振兴阶段巩固提升实践育人成效提出对策建议。

一、“志智双扶”双向育人机制形成背景及具体实践

2012年以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结对定点帮扶广西革命老区东兰县,引导大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帮扶工作[1]。通过构建以“四个结合”为重点的脱贫攻坚实践育人机制,解决实践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与文化传承、与服务当地需求结合仍不够紧密、相互促进作用仍不够明显等问题。

(一)推动脱贫攻坚实践育人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学校与东兰县共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将东兰县韦拔群纪念馆、韦国清纪念馆、列宁岩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校地双方共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平台[2]。在东兰县向阳生态移民新城共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3]。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设在脱贫攻坚实践一线,将脱贫攻坚成效凝练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通过思政课教师课堂讲授,通过带领学生开展脱贫攻坚调研、帮扶,使广大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党和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了解世情、民情、国情。

(二)脱贫攻坚实践育人与传承革命红色基因相结合

学校将参观东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了解东兰县革命斗争历史作为各类脱贫攻坚实践活动的必修课。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组织开展红色之行与感恩之行、与当地群众共同在田间劳作、与当地群众共同观看红色电影、开展入户走访慰问贫困户、关爱留守儿童、开展文艺汇演等活动,在劳动中、在群众中,了解老区人民、了解东兰拔群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三)脱贫攻坚实践育人与人才培养专业技能教育教学相结合

学校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和专业优势,深入东兰县定点帮扶村开展农机检测维修、家电维修、水质检测、建筑施工培训、核桃管护培训、水源保护等活动[4]。通过定期举办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会、技能竞赛等形式,帮助贫困群众不断提高劳动技能,例如组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与当地群众开展测量、混凝土拌制及砌砖等比赛;组织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与当地群众交流核桃种植、施肥、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召集贫困群众组建建筑劳务工程队,由学校土木建筑工程专业教师为工程队提供施工技术应用培训。

(四)脱贫攻坚实践育人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

学校结合定点帮扶村种养优势,引导专业师生服务当地创新产业。如配合学校第一书记在天然村成立山野葡萄酒工坊,以原果发酵酿制山野葡萄酒,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教研室为工坊在商标注册、包装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指导信河村富硒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群众熟知喜爱的“两微一端”平台,开展电商直播,打通果类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

学校充分运用参与脱贫攻坚契机,逐渐摸索出“志智双扶”“双向育人”的脱贫攻坚实践育人工作机制和思路,但仍存在实践育人成效覆盖不够均衡、品牌作用不够明显等问题。经问卷调查学校师生,57.9%学生没有参加过脱贫攻坚实践活动,53.3%的学生认为脱贫攻坚实践育人内容不够丰富,48.8%学生认为形式太枯燥。

二、校地共建“志智双扶”夏令营育人机制运行模式及成效分析

为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拓展脱贫攻坚实践育人成效覆盖面,形成实践育人品牌,由学校发起,旨在发挥教育优势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携手东兰县打造“志智双扶”夏令营机制,分别组织东兰县6个定点帮扶村的贫困在读学生与学校“青马班”青年学生开展为期一周的“志智双扶”暑期夏令营活动。2018年至今,已连续举办3届夏令营,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和社会反响。先后被广西电视台、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新浪网等媒体报道。由项目成员撰写的课题相关材料《 一枝一叶总关情,四轮驱动唱双赢——广西交职院“志智双扶”“双向育人”精准扶贫典型材料》被教育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

(一)通过“志智双扶”夏令营育人机制,充分发挥校地双方育人资源优势

一是开展“红色基因润心”活动。充分利用东兰县“韦拔群纪念馆”“武篆列宁岩”等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使参与师生在红色知识趣味拓展、“红色筑梦话东兰”知识竞答等活动中,传承红色基因,浸润青春理想,厚植爱国情怀。

二是开展“擎画美好生活”活动。带领学生参观东兰县生态移民新城,亲眼看贫困群众移民新城后的崭新生活,亲耳聆听他们的幸福感受;参观东兰县共耕合作社、扶贫生产车间,了解脱贫攻坚取得的新成效,激发师生们投身家乡建设动力和愿景。

三是开展“强国发展筑梦”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广西规划馆、南宁科技馆、南宁城市轨道集团,乘坐地铁轨道交通,了解国家、广西社会发展和城市变化,聆听东兰籍专家学者讲述成长成才经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进一步坚定报国信念。

四是“交通文化强志”活动。带领学生体验学校仿真实训中心、路桥教学工场、广西交通运输科普基地,试乘大学生手工制作赛车,使学生能直观感受到“交通工程”及“交通运输科技”在实现强国复兴梦的重要性,进一步筑牢强国志向。

(二)通过“志智双扶”夏令营育人机制,形成良好的校地师生共育机制

一是校地双方学生共同成长进步。学校组建了以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为主体的服务团队,与东兰县贫困学生开展“大手牵小手”夏令营活动中,校地两个群体的学生共同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区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励志教育等,树立远大志向和肩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经问卷调查,参加夏令营的东兰籍学生认为参加夏令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明确学习方向(占比81.8%),开拓眼界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占比87.3%),坚定立志学成归来投身家乡建设信念(占比63.4%)。学校在校学生认为近年来学校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精神融入文化、实践育人工作,有助于学生增强家国情怀(占比85.8%)、更好地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占比86.4%)、增长知识(占比77.5%)和增强社会责任感(占比84.2%)。

二是校地双方教师共同提升。夏令营不仅吸纳学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专业课教师、心理教师等参与作为带队教师,也同时吸纳东兰县高中、初中老师、党校教师参与活动,使校地双方师资队伍在活动中增进了了解,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专业知识、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三)通过“志智双扶”夏令营育人机制,形成良好的校地项目化合作机制

一是拓展和深化校地双方在教育扶贫领域的合作。夏令营成为学校与东兰县县委、政府及各部门加强沟通,对东兰县域教育事业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加深了解的桥梁和平台,为进一步深化校地双方在其他领域开展合作共建,打下扎实基础。

二是形成良好的项目管理推进机制。经过3年的实践,夏令营已形成系统化设计、模块化管理、项目团队组织实施的运行模式。夏令营从开营到闭营全过程,包括各项活动开展、营员食宿、安全健康等均细化分工,明确责任,由对应组建的项目小组负责。 夏令营结束后,通过分享会、沙龙、讲座等形式,在广大师生中加大对夏令營活动的宣传,提升活动知晓度和活动成效;通过问卷调查、跟踪回访等形式,了解参与师生的收获体会,以及进一步改进夏令营活动的意见建议。通过上述方式,形成了夏令营项目过程管理和质量改进提升的闭环。

三、在乡村振兴阶段巩固提升实践育人成效的意见建议

“志智双扶”夏令营是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结合脱贫攻坚搭建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平台,是当前“大思政”育人格局下实践育人的重要手段。“志智双扶”夏令营已成为综合运用发挥校地育人元素,系统化设计、模块化构建的较为成熟的实践育人模式,对于高校开展实践育人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在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开展实践育人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不断丰富实践育人的时代内涵,寻找好实践育人与乡村产业、文化、生态、人才、组织振兴相结合的切入点,推动实践育人与服务地方建设发展相结合。二是发挥好高校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智力保障。可以通过组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对接地方为各专业领域提供技术咨询、项目咨询服务。三是不断强化校地合作平台建设。成立乡村振兴学院、乡村振兴工作室,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培养乡村工匠,强化社会服务化的同时,锤炼广大师生。

四、结语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5]。“志智双扶”夏令营活动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和乡村学子进行双向育人的重要载体,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际,对脱贫攻坚实践育人成效进行研究总结,有助于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进一步拓展实践育人载体,巩固提升实践育人成效,具有一定参考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J].社会主义论坛,2017(3):4-5.

[2]林波,莫海燕.坚持志智双扶,职业院校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究——以广西交职院为例[J].青年与社会,2019(12):140-141.

[3]刘宏达,许亨洪.我国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的内涵、问题及对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5(5):170-176.

[4]蒋毅刚.关于广西高职院校开展农村定点扶贫工作的思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1):219-220.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1-07-02(2).

作者简介:

满莹莹(1980年11月-),女,汉族,江苏南京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思政研究。

猜你喜欢

育人机制实践育人脱贫攻坚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天柱县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