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劳动教育策略分析

2021-04-13陈蓓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8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策略分析素质教育

陈蓓

【摘要】在我国制造业升级以及乡村振兴等战略不断推进过程中,社会在高素质人才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所以,高职院校应该立足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为国家发展培养劳动型人才。对此,本文阐述了劳动教育及素质教育内涵,介绍了劳动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影响,提出几点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职劳动教育策略。

【关键词】素质教育  劳动教育  策略分析

【课题项目】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立项项目,项目名称:基于习近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思想下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项目编号:CJF2108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8-0017-02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积极建立德智体美劳综合培养教育体系,引导学生积极传承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使其在工作中可以诚实劳动、辛勤劳动。所以,为了充分落实素质教育方案,应该积极建立满足新时代发展水平的劳动教育机制。高职教育应该将自身劳动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1]。

1.劳动教育及素质教育内涵

1.1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以本质角度分析,素质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发展身心的综合性教育工作。以外延角度分析,劳动教育涉及传授劳动技能、培植劳动价值观、培养劳动态度以及培育劳动感情等。所以,劳动教育有着育美、健体、益智、立德等综合性教育功能。劳动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民众实现美好生活的基础保障。建立德智体美劳综合培养教育体系,提高劳动教育力度,对于高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1.2素质教育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把育人工作中的重点内容确定为培养大学生素质,坚持“能力为重、育人为先、全面发展、德育为先”教育理念,强调各地高校应该积极落实素质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健康、全面成长。素质教育涵盖学生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劳动素质以及道德素质等各个方面,各个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关注素质教育工作。经济发展转变了生产方式,推动高职培养学生的模式不断转型,国家在不断开展供给侧改革工作过程中,在创新型人才方面的需求持续增加。基于市场需求推动,高职教育规模持续扩大,高职教育的市场供给水平是教育质量的重要检验指标,高职学生素质水平是其持续发展以及适应岗位的核心。所以,高职需要认真开展素质培养工作[2]。

素質教育主要指为了强化学生某种素质开展的教育工作。其对于学生道德素质、身心健康、劳动素质、能力培养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培养较为重视。素质教育是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需要,达到引导学生正确面临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现象与事物的目的。

高职院校在素质教育概念方面较为宽泛。第一,素质教育属于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第二,素质教育属于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教育活动,其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第三,素质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第四,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就是对学生创新精神进行有效培养。劳动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是实现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目标。

2.劳动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作用

2.1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恩格斯认为是劳动将人创造出来,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借助动手劳动,将人类和自然联系在一起。高职对劳动教育重视,通过劳动能够对学生心理素质、平等观念以及时间观念等进行锻炼,提高学生合作意识以及合作能力。学生借助劳动可以对自己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进行正确认识,并建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劳动教育在学生综合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2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对于人际交往来讲,具有让学生交流的场所属于基本客观条件,传统素质教育主要将学科教育作为主要形式,忽视了人际交往对于人类发展的作用。基于传统教育模式,学生的学习环境较为封闭,因为忙于学业,所以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阶层,因此,近些年来,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大学生中的“社恐”人群规模持续扩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较差,使得其在工作岗位、社会中和领导、同事之间无法建立融洽关系,进而影响其进一步发展。而高职院校可以借助劳动教育,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同学交流合作,不断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建立乐观的态度[3]。

3.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职劳动教育策略

3.1将课堂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工作

根据高职学生特点,遵守“理论够用”原则,积极围绕“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劳动法规、劳动组织”等方面内容,对教学方案进行合理设置。应该聘请高素质教师,开展劳动教育工作,教学课时设计为16个课时,以提高教育效果。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单独设计2个课时,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作为重点内容。对就业指导、专业课以及其他课程进行有机融合,辅助劳动理论知识教育工作,借助有机结合隐性教育与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

3.2把握高职学生专业特点,对劳动技能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在高职教育中,技能培养属于重点内容,借助对劳动技能的实践模式进行创新,对工匠精神与劳动精神进行有机渗透,可以让劳动教育充分内化到学生内心中,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而实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在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积极采用任务驱动法与项目教学法,充分把握该专业的特点,合理进行实践练习设计,可以让学生单独练习、也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促使学生能够充分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车床车削训练过程中,有的学生操作的车床出现撞刀问题。教师即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最终学生获得以下结论:第一,该学生并未充分掌握数控车床编程知识,起始坐标、切削深度、切削量等方面设计不合理,所以存在撞刀隐患。第二,该同学不认真,在数控车床运行过程中,其并未全程观察,而是和其他同学闲聊,所以并未发现刀具和切削件在运行过程中的位置情况,否则可以在撞刀前及时按下制停按钮,避免撞刀事故。通过此种方法,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以及保持负责态度对于自身劳动素质的重要性,充分实现素质教育中“劳”的目标[4]。

3.3丰富校外、课外的育人载体,优化“校企地”育人机制

高职学校可以借助创新创业、实训、实习等实践活动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完成服务性劳动、生产劳动等。高职院校对于实践育人历来重视,育人基础与育人传统良好。比如,针对艺术专业,可以发挥专任教师的特长,成立创新创业、素描、国画以及其他名师工作室,并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创新创业与专业技能大赛活动。另外,可以把实训课堂转向校外室外,借助校外丰富教育资源进行实践教学,例如组织学生到宜家家居进行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植物园、公园等自然因素富足的地方进行摄影课或是写生课,借助暑假与寒假让学生积极走进农村地区,了解当地新农村建设情况,并通过画笔或是相机记录新时代的农村发展情况。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应该与企业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合理地对劳动教育与顶岗实习有机融合,进而充分强化学生的劳动素养。以此为基础,艺术专业学生的劳动教育工作,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借助微信公众号、易班以及其他网络平台,采用线下结合线上的模式,进行图书馆、宿舍、教师装潢设计大赛,组织学生深入到孤儿院、敬老院以及其他公益机构,开展美化环境、打扫卫生以及其他志愿者公益活动。成立插画社、手工社、布艺社、陶瓷社等社团,探索劳动新形态,促使生活劳动和劳动技能能够充分融合。促使校地、校企育人机制能够更加深化,有效保证劳动教育质量,为实现素质教育提供良好保障。

4.结语

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工作,不仅是国家在劳动人才方面需求,也是让学生树立健康、正确、认真劳动观念以及掌握社会技能的重要教育手段。高职院校可以将课堂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工作;把握高职学生专业特点,对劳动技能教学模式进行創新;丰富校外、课外的育人载体,优化“校企地”育人机制实现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成长。

参考文献:

[1]韩旭,曾虹.高职学生劳动观现状及劳动教育有效路径探讨——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58-60.

[2]康炜.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的探索[A].2021年创新人才培养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中文)[C].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学术期刊专业委员会:香港新世纪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3.

[3]王社,史亚丽.“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及提升策略——以W高职院校为例[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31(3):62-65.

[4]陈慧枫.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A].2020年第四届国际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学术会议论文集(卷一)[C].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学术期刊专业委员会:香港新世纪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2020:2.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策略分析素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