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国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2021-04-13卢远新
卢远新
【摘要】现阶段,我国越来越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国学课程更是有助于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与传统文化方面的熏陶。基于此,本文对学前教育专业国学课程教学的相关内容展开探讨,从开设国学课程的意义出发,对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对应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最后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国学课程建设实践加以分析,为学生未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国学课程 教学实践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南省2020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名称为“学前教育专业国学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0—JSJYYB—136。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8-0122-03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优秀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校引入国学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对国学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为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国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应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将更为创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引入到学前教育专业国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中。
一、学前教育专业国学课程开展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当中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加强对国学文化的学习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还可以帮助其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并在此过程中树立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沉淀与发扬。
(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道德修养建设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为有效避免由精神建设层面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修养建设迫在眉睫。国学经典当中蕴含着“仁义礼智信”等重要的人生准则与道德伦理,开设国学教育课程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借助正确的道德准则来有效规范自身的行为[1]。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现阶段,国学教育开始进入学前教育阶段的课堂当中,如果教师不具备足够的国学素养则难以满足当前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中必须要加强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在提升学生国学素养的基础上提升其音乐、书法以及绘画等多方面的技能;实现其个人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国学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没有树立足够的重视
就现阶段国学教育课程的开展情况来看,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开展相关课程的重要意义,对其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一方面体现在教师没有深刻理解国学经典中的内涵,认为学习的作用不大;另一方面只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进行授课,整体的教学过程较为单一、死板,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不够丰富
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对国学教育课程内涵以及国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上也存在欠缺,很多时候,教学过程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形式化与表面化,在进行国学经典朗读背诵的时候也只是对其表面含义进行解释,对其中深层的内涵则了解不足。
(三)整体教学存在着较强的随意性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重技术轻文化倾向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国学的时候都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态度,往往体现出较强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存在畏难情绪以及抗拒心理。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较为程式化,学习仅仅流于表面,不能将其实际应用到学前教育当中。
三、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国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
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是优化学前教育专业国学课程建设的关键所在,因此应不断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与培训,进而显著提升其在国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水平,而加强教师的相关培训也应当作为学校开展国学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基础性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国学教育课程的有效开展,一方面可以为教师举办相应的培训与讲座,从而有效提升其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是鼓励教师更多地参与教学实践,加强资料的阅读与查询,从而更好地将自身掌握的国学要点反映到国学教育课堂上,为提升学生的国学水平打下基础[2]。
(二)做好教学之前的准备工作
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国学课程之前要想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首先,要选择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国学内容,有效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其精神内核的掌握,进而提升国学课程整体的规律性与系统性;其次,应探求国学经典的教学规律,保证可以借助合理的途径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国学修养;最后是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结合学前教育学生教学的实际情况逐步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借鉴其他院校已经得出的先進经验,有效提升学生的国学修养。
(三)加强对国学课程的宣传
学生学习国学的效果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其自身的积极性与专注程度,只有学生自己想学、爱学才能充分发挥国学课程的实际效用。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国学课程的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对国学课程的宣传,通过宣传效应有效调动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进而充分意识到学习国学的重要作用[3]。因此,学校内部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展板等形式进行国学内容的宣传;提升国学教育在班级文化建设当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还可以通过见习课程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国学教育对学前教育的助力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国学的主观能动性。
(四)促进国学课程与各学科的相互渗透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是实施教学的最主要的地方,因此如何将国学内容同其他各学科结合起来也是教学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国学涉及到文学、历史、书画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语文中的阅读写作帮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著作中的精神内涵;还可以通过历史课程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变迁;在政治课中掌握国学经典中的人生哲理;在艺术鉴赏课中学习书法绘画作品中蕴含的审美内涵,从而通过与各学科的相互渗透不断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
(五)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国学课程的过程中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校园广播的内容可以是与国学相关的,而走廊板报的建设也可以结合国学进行创造,进而给予学生听觉上与视觉上的冲击,帮助学生在浓厚的国学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国学素养。就现阶段的发展形势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国学教育还存在着一定不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对国学教育的重视程度。
四、学前教育专业国学课程建设的实践分析
(一)国学课程内容的设置
国学中所包含的内容博大精深,要想有效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国学课程必须完善内容设置,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总的来说,学前教育专业可以选择的国学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1.经学方面
经学是国学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学著作往往历经历史的洗礼,将为人处世的智慧融入了书籍的内容当中,进而在不断传承的过程中获得了国人的认可,同时经类著作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也体现出其重要的价值。也是因为这样,在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国学课程内容的时候应首先考虑选择经学著作。其中对于“四书五经”部分的内容也要做好摘选,《论语》和《大学》属于必选内容,而对于难度较大的《易经》《中庸》等著作则可以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部分;另外,对于《礼记》中与教育相关的部分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4]。
2.子学方面
就子学方面的内容来看,其中心思想主要集中于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当中,因此在进行国学内容选择的时候也要从这部分学派入手。其中儒家学派的著作主要可以学习《论语》和《孟子》;对于道家学派来说主要可以学习《老子》和《庄子》,进而精选其中的哲理思想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国学教学效果。《庄子》的篇幅较长,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可以节选出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对于法家来说,可以学习其中的《韩非子》,有效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效果。
3.蒙学方面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主要面对的对象大多数为学龄前的儿童,因此加强对蒙学内容的学习有着十分关键的现实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蒙学内容的选择时,不仅要理解其字面上的含义,还要注重其内涵中的教育价值导向,进而以儿童教育为基础,充分发挥蒙学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4.文学方面
在学前教育专业国学课程中加入文学内容十分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育模式下重技术轻人文的弊端,通过对诗歌、散文、小说等内容的学习,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艺术水准与艺术审美能力。同时,加强对文学的学习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的思维空间,更加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5.常识方面
在教学中加入国学常识部分对学生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推动相关文化的继承与弘扬都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国学常识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面对庞大的知识体系,只需要节选出适合学生学习的部分即可。除了对五行、科举等方面的中国传统民风内容进行学习以外,还应适当加入医学、武术等传统技艺,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在学习国学时的积极性。
(二)国学课程模式实践分析
1.国学课程模式的实践分析
为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国学课程的实施效果,应落实有效的国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而有效提升国学课程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首先,应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将核心重点放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只有保证其在综合素养、专业知识以及教学经验等方面都符合实际需求,才能保证日后学前教育的有序开展;其次,注重教材的编写与选用,为了尽可能地提升教材的实用性,应集合广大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进而保证其内容可以最大限度地符合学前教育学生的实际需求;再次,规范课程内容的落实,结合经学、自学、蒙学、文学以及传统技艺等方面设置相应的课程板块,进而有效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与水平;最后,建立相应的实践基地,一方面可以与当地传统文化保护单位以及图书馆等机构进行合作,通过学习活动、知识讲座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为提升其国学修养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与学校合作,建立国学方面的校园见习课程,通过教学实践来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国学教育的积极性,将自身学习到的国学知识有效融入到实际的课堂建设当中。
2.国学课程模式的实施策略
为推动学前教育专业国学课程的优化与落实,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而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国学课程的各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为阅读环节。教师精选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名著经典,并组织在课堂上进行阅读。例如国学经典内容可以选择《论语》《孟子》等名著;蒙学经典可以选择《三字经》《百家姓》等名作;诗词经典可以选择《诗经》《唐诗三百首》等内容,进而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吸取其中的精华与养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与此同时,还要注重阅读时的技巧,借助不同经典的不同阅读方法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第二个环节是表演环节。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对国学经典中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二次创作与演绎,既可以选取经典的成语、寓言故事等进行短剧表演,也可以选取一些传统技能,进行茶艺、传统乐器以及武术等方面的展示,进而更好地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特点,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打下基础。
第三个环节是演讲与讨论环节。每一个小组现在国学经典中选择一个主题,并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实际结合起来作为发表演讲与讨论的内容。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相声等多样化的表演形式,进而实现提升学生交流能力与表达能力的目的。
最后為动手制作环节。以国学经典或者传统文化内涵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手制作,制作的内容十分宽泛,既可以是剪纸、绘画、服装等方面的艺术创作,也可以是PPT、手抄报等内容创作,进而有效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从传统国学经典中学习日后教育行业所需要的专业素养与内涵。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国学课程的开展为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都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在日常进行教学的时候应格外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为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应不断加强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完善国学课程各阶段的准备工作,同时注重国学课程与其他各学科的相互渗透,进而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前教育领域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梁健.国学教育“四三二一”模式探索——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国学教育的思考[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8(6):61-64.
[2]李楠.新时期学前教育专业国学启蒙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祖国,2018(18):155+157.
[3]陈晓.国学教育体系在学前专业的建构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7):10-11.
[4]于春波.学前教育专业传统文化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现代职业教育,2018(2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