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志愿者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影响

2021-04-13崔洋铭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综合素质大学生

崔洋铭

【摘要】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我国整体志愿者服务中占据很大比例,在整个志愿服务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志愿者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产生的影响,探讨志愿者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志愿服务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8-0009-02

志愿者是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获取报酬,奉献个人时间、助人为乐的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则是对于社会整体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种服务活动之一。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在自身条件允许情况下,不谋求物质、金钱等利益,资源为社会公益事业而服务,帮助有需要的人士。现阶段,我国参与志愿服务的青年已超过1亿人次,提供的志愿服务时长超过45亿小时。而大学生更因为本身空余时间较多,劳动能力较高,劳动手段多样等原因,在其中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比例[1]。

一、综合素质在各个方面的定义以及其重要性

(一)综合素质中关于文化素质的定义及重要性

文化素质是人类在文化方面具备的稳定的内在品质,代表着一个人在某些知识方面所具备的能力、水平与个性特点。9月12日,张家口市儒学探研学会举办2020年首次活动,学会会长高进富先生做了题为《文化与素养的关系——关于文化内涵的剖析》的讲座中提出:①文化既不是学识,也不是学术。文化的本质,就是为社会交流和人际交流铺垫提供重要钥匙。从汉字解析中可以看出,“交流”的“交”字,去掉其中的两点,就变成了“文化”的“文”;同时“文”与“爻”又都把“乂”作为基底。这就说明文化是交流的工具。如果缺乏文化的交融,一切便可消亡。传统观念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长期创造而形成的一种产物,并且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历史发展历程中的积淀物。但确切说来,文化其实是凝结于物质之中的,也是游离于物质之外的,是一种被传承、传播的艺术、技术、价值观、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相互交流、普遍认可、可以传承的一种意识形态。文化出自于交流,也助力于交流,这是文化的本质,也就是说“有互为才能共运”。如果没有互为,文化底蕴就不会形成。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文化,并不是看其学识多高多广,而是看其互为精神是否建立,互为意识是否在意识中铸就,互交理念是否能够达到融入的体系。所以,文化这两个字形成一个词语。“化”就是融入,只有达到化的界面,才能进入融入高度。可以说文化本身又是交际中的磨合,或者是物质本身磨合形成的光点,相对地,文化体系才在人类体系中形成。所以,互为和担当以及支撑是文化的主流。只有堅持不懈和精进共进的精神,那才能融入,才能使它化为精神所在。从中体现出文化素质确实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体现。

(二)综合素质中关于外在素质的定义及作用

外在素质体现在一个人的外在形象、行为举止等,内在素质则体现在一个人的应变能力、知识水平、思想态度。外在素质与内在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外在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在素质,而内在素质需要依靠外在素质得以表现出来[2]。 一个素质较高的人,往往更加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行为举止;一个谈吐粗俗、举止不雅的人也很难与高素质联系在一起。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风气日渐开放,校园超前消费、争相攀比、抽烟酗酒、夜不归宿等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考试作弊、恋爱同居等现象已不稀奇,面对上述众多不文明现象,高校在管理方面却力不从心、漏洞重重,给校风和学风建设带来不良影响,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作为中国梦的践行者,当代大学生应重视自己的外在素质,外在形象方面做到衣着整洁、仪表端庄,行为举止方面做到谈吐文雅、举止大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示新一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与综合素质。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尤其是对于半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个人的外在素质对于综合素质有着很大的影响。

(三)综合素质中专业素质的定义及重要性

在综合素质中,专业素质是解决工作中具体问题的一种能力,是一个人具备的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应变能力。身心素质一方面包含身体健康,一方面包含面对逆境和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3]。基于素质的概念,人才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三个方面,即知识、能力与素质。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职场中人时时刻刻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无论你是在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工作,都不仅仅是打一份工。在职场中打拼,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与新的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这对于企业和员工而言,是一件双赢的事。企业通过开展培训使员工能力有所提升,使员工产生一定的归属感,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运行效率,还能够为企业未来发展积累更多的人力资源。员工通过参与企业组织的培训,使自身的知识体系得以强化,专业素质得以提升,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还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工作报酬。

(四)健康素质在综合素质中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健康素质包含健康知识和健康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健康技能,是一个人获得健康信息并以此为基础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 [4]。在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健康似乎成为一种奢侈。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仅为9.48%。这表明大多数居民均不具备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所谓健康素质,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强壮,而是一个人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日常生活中因各种问题导致的疲惫、情绪郁结如长期得不到排解,也会引起心理失衡,甚至日久成疾、积劳成疾,给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严重影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正因为如此,健康问题已受到各级部门和社会大众的广泛高度重视,“健康中国”“全民健身”的提出也是为了促进居民健康素质的提升,健康素质在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五)心理素质在综合素质中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心理素质是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各种因素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种素质。心理素质与先天因素、后天因素均有着重要的关系,是在先天与后天影响下逐步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心理素质是在遗传基础上,在后天教育环境的影响下,经过实践训练形成的性质品质与心理能力。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情绪内核的表现,对内体现在心理健康状况,对外表现在行为举止。评价一个人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需要从一个人的性格品质、认知能力、适应能力、内在动力等方面去观察。作为人的身体、心理、社会素质之一,心理素质包括认知能力、情绪品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性格等,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指良好的个性,还包括正常的智力、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积极而强烈的内在动力、健康的心态、适当的行为表现等[5]。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依靠强大的心理素质而获得成功的人不乏少数,走向21世纪的今天,心理素质也变得愈加重要,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也成为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可以说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关键。

二、志愿者服务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体现

志愿者服务是结合政府、商界、民间的力量为社会上有需要人事提供的服务,能够弥补政府对社会支援的不足。志愿者服务是无偿的,不计报酬的,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是处于平等、互相尊重的地位的。在进行志愿者服务时,志愿者不仅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了帮助,同时也得到了收获,即自我成长。所以说,参与志愿者服务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会有一定的影响。

在本次实验中,我总计统计了35位参与过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大学生,与35位未参与过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大学生。以100(百分制)让他们对于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打分。详见表1: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于自身综合素质提升作用的总结

从表1看来,在对于已经进行过了志愿服务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各项综合素质普遍高于未经历过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其中在心理素质的层成面上更加显著。

从心理素质层面来看,经历过了志愿服务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自信心往往更加强烈,心理承受能力也更加良好,这对于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后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从外在素质角度来看,他们往往也会更加注重仪表,注重言谈举止,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塑造出更好的外在素质。

从健康素质的角度来看,他们具有更加好的身体素质,这在未来参加体力劳动时也将成为他们的一个显著优势。

从专业素质来看,做过志愿者服务的大学生在进行志愿服务的同时也会借助这种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参与志愿服务时,大学生会接触到各类的人群与各种岗位,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还能够促进大学生养成理性思考、自我反思的意识,使其社会实践经验变得更加丰富,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融入社会、创业就业做准备。在某种程度上,参与志愿者服务实际上是为大学生融入社会提供了一个缓冲的平台,使其得到了更多的历练,获得自我成长。

从文化素质来看,经历过了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而言,虽然短期之内无法看出对于大学生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作用,但志愿服务能够增加大学生的眼界,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社会实践学习而言也是非常有利的。

參考文献:

[1]郑永森.建设志愿者之校的思考与实践[J].高教探索,2017(z1):191-192.

[2]王维.浅谈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意义[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7):163.

[3]王丹.广西独立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建设初探[J].时代教育,2017(21):84-85.

[4]李苑.大学生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建设[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4):38-39.

[5]刘首兵.社区志愿服务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7):62-63.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综合素质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