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性素质培养

2021-04-13李俊霏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专业技能思想政治教育

李俊霏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性、教育对象的层次性、教育任务的艰巨性和教育过程的长期性,要求我们不仅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教育予以重视,更要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感性素质教育的培养。本文从高职大学生出现物质主义现象,思想政治教育趋于传统,存在重技能轻育人的问题的思想政治感性素养缺失因素,提出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提高高职大学生对精神文化审美力和创造力,加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感性教育探索的思想政治感性素养培养举措。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感性素养  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8-0032-02

思想政治教育是客观存在的社会活动,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特定的工作对象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其工作过程具有逻辑性,因而是一项科学性活动。但因此而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严格按照既定规则、程序和方法去对待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及其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不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性、教育对象的层次性、教育任务的艰巨性和教育过程的长期性,要求我们不仅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教育予以重视,更要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感性素质教育的培养。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更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授教者与受教者在感官上分工明确,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特别是已进入00后大军的高职大学生,他们受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不拘泥于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乐于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在传授思想政治理论过程中使学生内化于心?如何用社会道德伦理引导学生、规范学生?如何真正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如何让00后这样主宰信息时代的青年一代,推动他们从内心愿意用思想政治理论武装自身头脑?如何打破高职大学生死记硬背学习理论的误区,用感性素养思考、分析、研究?如何让我们的红色革命、红色精神、红色文化薪火相传,让一代又一代不因时代快速发展而忘记历史,忘记我们肩负的使命?我们需要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性素养的培养。

一、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感性素养缺失因素

1.高职大学生出现物质主义现象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收入逐渐增长,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越发强烈。中国作为境外消费大国,世界名牌也逐渐成为中国消费者购买的对象,但还无个人经济能力的高职大学生会通过明星效应、媒体宣传、家庭教育等不同渠道受到物质主义的影响,部分高职大学生盲目追逐名牌,向往物质享受的生活,把金钱作为万能物,把名牌作为身份象征,把奢侈品的消费能力作为奋斗成败的标准。将物质艺术上的感官美抛在脑后,无视物质创造背后的劳动美,以获得物质享受为前提寻找友情或爱情。经过努力奋斗获得的奖学金,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获得的物质奖励,比起荣誉带来的喜悦,一些学生更注重物质所带来的奖励;在与同学相处中,一些学生认为消费能力强,花钱大手大脚,常常请客买单的同学,是最 “有情义”的同学;在恋爱选择中,甚至一些家长会灌输给学生,选择伴侣首先要以物质条件为前提,以金钱至上为出发点,参与活动,鉴别美感,选择感情,缺乏基本的感性素养,缺失对物质追求的感性理解。一些学生选择学习的专业技能表现出过度理性功利化,更重视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是否为自己未来就业创造财富,忽略自身在某些方面的学习兴趣。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主要表现于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与技能的想象与创造,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仅限书本与老师的教授,想象空间存在局限性,从而限制了高职大学生对知识的创新和对技能的创造,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趋于传统

根据我国实际的教育情况,高职大学生普遍从小学开始就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普遍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多数处在“老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型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方式虽已经习惯,但也相对抵触,特别是对高职大学生而言,他们更愿意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更具有创新能力,更易接受创新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愿接受灌输式学习,不愿处在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中,再者高职大学生个人普遍在学习上的意志力较为薄弱,特别是在目前处于电子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明明想学习,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吸引,学习专注度不够,所以需要被督促、被吸引、被正确引导。但目前我国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普遍缺乏为大学生提供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那些發挥个人动手能力的专业课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与技能专业课相比,思想政治教育课趋于传统的模式,理论性较强,有的授课内容更新较慢,学生在中小学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常常与高职思政课中的内容重复,缺乏吸引力、相对浅薄、有待创新。另外,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也不仅仅是学生辅导员的工作,而是需要通过高职教师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课程思政,目前部分高校仍将专业技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分离,一些专业课仍然故步自封,没有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起来,而培养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性素养,恰恰需要专业技能教育里融入技能、发展文化、工匠精神、专业道德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3.高职大学生存在重技能轻育人的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作出重要指示:“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坚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努力造就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产业大军,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更好发挥我国人力人才资源优势、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促进实体经济迈向中高端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在培养技能人才过程中,出现重技能轻育人的现象,轻视素质教育、德育教育,将技能培养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重中之重。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人们更趋于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一些高职学生对学习技能存在功利性,一些高职教育更注重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理性的技能知识输出,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教育、感性素养的培养。部分高校更加大对学生技能培养的支持,为了获取职业能力技能大赛殊荣,不惜财力、物力、人力对学生技能培养的投入,而对学生德育的支持,相对欠缺。职业技能是为人服务的技能,高职学生脱离对人们生活中诉求的了解,无法真正满足人们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本领,无法创新技能可以创造的新产物,更无法使专业技能与时俱进适应发展潮流,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高职大学生在掌握技能同时,注重德育自我教育,需要培养自身的感性素养,才能成为真正的技术人才。

二、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感性素养培养举措

1.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

成才的前提是成人,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更多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革创新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感性素养,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不仅仅是理论、定义,更多的是让学生真真切切将学习的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入脑入心,将“知”化作“行”。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思想疑问,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找到答案,并能够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引践行。而如何让学生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靠的不是简单地理论灌输,而是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无时不用,无处不寻。因此,提高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感性素养,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感知能力,是改革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取决于思想政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感性教育,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的感性素养。通过这种方式,高职大学生在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得到感性素养的提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用新闻图片、红色诗歌、人物传记、红色音乐等不同内容,让学生理解并感受每一个思想政治理论所孕育的情感内容,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提升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感性素养。了解高职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感性诉求,满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情感体会,推动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感性思考,特别是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的历史,促进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思想政治理论的提升,用自身的感受规范个人的品德修养,提高个人的政治理论水平。

2.提高高职大学生对精神文化的审美力和创造力

精神文化的审美力,来源于生活,更促进人们生活更加美好。精神文化的审美力也是人们工作中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多数将会进入蓝领行业的高职大学生。强化课程思政的感性素养,确立课程思政感性素养的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思政感性素养的培养方案。随着人们对物质需求逐渐趋于个性化,高技能人才的技术挑战也越来越有相应难度。高职大学生需要在提升自身技能的同时,了解人们的个性需求,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感性素养,发挥产品创造出的精神文化内涵,特别是正能量的输出。通过第二课堂举办丰富多彩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提高学生对艺术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熏陶,推进高职学生通过对艺术文化的理解,增进自身的感性素养,使学生从文体活动、艺术殿堂中,感受文化,理解人们普遍的精神诉求,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建设具有高职技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抓住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我党历史等话题,提醒学生不忘文化、勿忘历史,将模范人物和英雄先烈的事迹,传播于学生,感化于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崇拜科学家、劳动模范,更深知爱国需践行的使命,技能人才需传承的工匠精神。通过校企合作,高校连同企业文化,带领高职学生到企业中去,深入了解各企业的精神文化内涵,使学生在进入社会,选择就业之前,了解各企业对高职大学生文化素养的需求,从而考核并提升高职大学生对精神文化的感性掌握,特别是个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性理解。

3.加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感性教育探索

教书育人是每一名教师的工作职责,但是目前对于一些技能课、专業课、素质教育课程缺乏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教师成了传授书本知识的工具,但没有对学生起到育人的效果,忽视了各个学科也同样存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特别是高职院校在向学生传授技术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加强课程思政的感性教育探索。当然,只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输出,轻视技能的传授,无法培养当代高职大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但只加强对高职学生的技能培养,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输入,尽管学生已掌握技术,却易成为有技无德的危险人物。因此,加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感性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技能课、素质教育课等课程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这些课程也要为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提供更多与学生专业有关的知识参考,使课程思政达到技能课、素质教育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互联、互通、互输、相存相依。高职教师要建立起专业技能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科之间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更应加强对所在高职院校技能知识的了解,专业技能课教师更应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与时俱进学习,使学生无论在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达到技能与品德的同时掌握,在情感上深入理解为什么学技能、如何学技能、怎样学技能,从而成为德才兼备的技能人才。在高职院校的教材上,需要更进一步更新改革,为无论是专业技能课教材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上,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功能,为课程思政达到一定效果把好关,布好局,提供统一的理论参考。

素质,就是能力与需要的总和;感性,就是视、听、味、嗅触,所有人感觉的总称。然而,人身上所有的素质都是需要训练才能发展起来的,我们的头脑因为思维敏捷,我们的肌肉因为锻炼强健,我们的感觉也因为感受而敏感。如果我们不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感性素质的培养,就会使学生在脑中掌握的思想政治理论化为灰烬。如果我们妨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性素质的发展,我们就亲手扼杀了学生自我德育、自我育人的自我教育功能。因为要作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我们不仅仅要拥有获得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的素质,还要有体验思政治理论感受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赵宇侠.00后高职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45-47.

[2]叶小钢.感性教育缺失是创造人才培养不力的关键[J].中国艺术报, 2012(3):1-2.

[3]张玲.高校语文教学过程中突出情感性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18):121-123.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高职大学生专业技能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职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