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若干反思
2021-04-13马兴隆
【摘要】本文以关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若干反思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作用和语文童话教学现状为主要依据,首先分析了选文形式化注重说教、教师过于注重分数、教师重视讲授教学,其次从改善语文童话故事选文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童话故事学习语感、合作表演形式开展童话教学、真正理解童话故事精髓、主动学习童话故事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提升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质量,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小学语文 童话故事 培养语感 注重说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0-0076-02
一、引言
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存在一定价值,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使得学生可以主动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不过很多教师对于童话教学重视程度不高,理解不够全面,从而使得语文童话教学存在各种问题。素质教育时期,教师要针对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合理化对策开展童话教学,不断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二、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要想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要有效借助童话教学模式,借此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童话教学自身存在比较独特的审美意识和思维,还存在一定教育功能,可以有效吸引学生学习。加上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时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理,善于幻想和思考,童话故事则可以满足学生内心需求以及思维想象力,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思维创造力,推动学生发展和进步。
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存在很多童话故事属于认知型故事内容,借助此种童话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了解知识内容存在的哲理以及处事道理等,在不断学习中懂得什么事情是正确的或者错误的,进而更好地要求日常生活的准确性,帮助自身形成正确的三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正确使用童话事故开展教学存在一定价值,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存在的特征以及语文教学现状开展童话教学,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推动学生发展。
三、语文童话教学现状
(一)选文形式化注重说教
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很多童话故事的选文都是以改写为主,教学内容以说教为主,从而导致语文教学和童话故事的原汁原味脱离关系,很多童话故事的篇幅内容都是比较长的,加上小学语文教材版面限制,进而使得很多编者在编写语文课文过程中会对童话故事内容进行改写。改写期间会加入自身的一些思想和观念,将原本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删除掉,导致整个童话故事内容和原本发生偏离,导致学生对童话故事理解存在误差。在童话故事中很多人物都是顽强机智、善良大方的,存在很多优良品质,值得人们赞美,所以被选入到小学语文教材之中,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过很多童话故事内容被随意更改,严重偏离了故事主题,使得语文教学效果不佳。并且在教学期间教师仅仅对故事内容进行讲解,并未结合故事内容开展德育教育,从而无法深度发挥童话故事作用,严重限制了语文童话故事教学效果[1]。
(二)教师过于注重分数
在小学语文童话故事教学期间,很多教师对于童话故事教学比较重视,不过仅仅是为应试而讲解,除去考试因素教师会严重忽略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故事。童话教学自身具备很大乐趣,同时存在一定想象力,故事中存在的文字会无限吸引学生思维意识和想象力,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创造力。从实际情况上分析,在教学期间很多教师对于童话故事教学不够重视,教学过程中僅仅采用单一化教学形式,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对童话故事学习失去原有兴趣,学生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在小学语文童话故事教学中教师并未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使得教学效果不够显著,教学情况并未结合学生特征和实际情况开展,最终使得语文教学效果不佳[2]。
(三)教师重视讲授教学
在小学语文童话故事教学期间,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素养情况,对于学生自身来说。童话知识不够具体,缺少想象力以及思维创造力,从而对童话故事的诠释不够具体,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够具备,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无法深度了解,只是为讲解而讲解。新课改下要对语文童话教学进行改革,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基于传统教学中忽略学生主体思维,采用传统单一化教学形式开展教学,进而使得童话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师并未站在学生角度布置任务开展教学,最终使得语文童话故事教学质量存在问题。
四、改善小学语文童话故事教学的有效方式
(一)改善语文童话故事选文形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不能随意对故事内容进行修改,需要有效完善童话故事的处理,一旦编辑人员对童话故事修改过多,将会导致故事失去原本内涵和味道。所以,编者在对童话故事选择期间,要注重结合学生年龄和特征选择有意义的文章内容,一定要确保篇幅内容符合学生认知,不能对文章词语、故事、句子以及结构进行修改,也不能改变原本童话故事的主旨内容[3]。特别是针对一些经典童话故事内容,需要结合故事发展情况做出分析,可以将篇幅长的童话故事分为两篇课文进行教学,借助此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可以自觉主动融入到童话故事中学习。并且在故事选择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结合学生真实年龄和基本特征进行,为学生选择适合的童话知识,推动学生更好地成长和进步,从而可以带动学生在童话故事中有效提升学生德育素养以及语文素质,推动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4]。
(二)注重培养学生童话故事学习语感
在小学语文童话故事教学期间,教师要善于采用合理化教学方式,转变以往教学形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可以自觉融入到教学中学习。在童话教学期间,朗读对于学生学习是十分重要的,童话故事存在一定音律感,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在童话教学中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故事内容的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美感以及内涵。比如在学习人教版知识内容中,教师可以将《蘑菇该奖给谁》故事内容引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童话故事,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扮演兔子妈妈和小兔子等角色,此种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自觉主动进入到教学中学习,在实际朗读期间可以主动添加一些动作和表情等,从根源上不断提升学生感悟能力以及语文学习能力[5]。
(三)合作表演形式开展童话教学
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期间,教师要善于借助合作表演形式开展教学,通过表演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故事所在魅力,借助合作形式加强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在表演期间可以将童话故事真实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激发学生情感意识,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内在特征。学生在实际表演期间可以将故事情节有效展示出来,进而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自身认知能力,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要注重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对童话故事内容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展示出来,借助学生自身动作和语言将童话故事展现在课堂上。并且在语文教学期间,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融入到学习中,在童话故事中体验,有效思考和分析,从而可以有效掌握童话故事的本质以及意义[6]。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期间才能够有效感受童话故事中人物的真正情感,将其更加生动地展现和表演出来,最大限度地提升语文教学课堂活跃度。
(四)真正理解童话故事精髓
听、说、读、写对于童话故事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在教学期间为学生提供新颖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对童话故事内容进行表达和展示,真正让学生走进童话世界中领悟和体验。一旦听和说使得学生憧憬童话,那么学生就会自觉进入到童话世界中,真正领悟到童话世界带来的美丽。阅读童话可以有效感受故事魅力[7]。阅读童话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将学生口、眼、耳和脑袋全部集中到故事中,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雪孩子》童话故事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冬天堆雪人进行分析,然后阐述怎样才能够保住雪孩子,为何遇到热气和强烈阳光会融化等知识,在课堂上针对童话故事进行反复阅读,带着自身思想融入到故事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对文章知识内容进行了解。现在很多学生对于童话故事的理解不够深刻,缺少素材作为支撑,无法启蒙学生,所以教师要做好引导,经常引领学生对童话故事中人物进行模仿,为学生习作提供更多素材。加上小学生善于幻想,童话可以满足学生内心需求,有效解读事物内容,使得学生写作可以达成自我幻想,让习作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有效解决各种问题。
(五)主动学习童话故事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写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写作空间和素材,减少学生对写作的束缚,积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在写作中想象,注重平时练笔引导,转变以往写作命题形式,提倡学生可以在写作中自由表达和选题。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童话故事教学期间,教师要善于结合时代需求,转变童话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用眼、用手和动手能力。将其作为学习习惯针对性培养,使得学生可以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和核心素养,从而使得学生各种感官得以提升, 语感得以提升。所以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要注重引导,将学生作为主体,注重训练学生语感,为学生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在实际教学期间借助各种对策感悟语言内涵,增强学生语感,从而不断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振辉.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反思[J].新课程(小学),2017(8).
[2]劉惠琼.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反思[J].考试周刊,2019(4).
[3]翟洪桂.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课堂插上想象的翅膀[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7).
[4]高玉翠.小学语文童话教学面面观[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8(1).
[5]赵成英.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6).
[6]钱桂芳.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刍议[J].情感读本,2017(6):46-46.
[7]铁兴梅.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游戏化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
作者简介:
马兴隆(1984年10月-),男,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人,大专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